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03,分41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聚鷸
聚積
米聚
海聚
聚蓄
畜聚
宴聚
蚋聚
市聚
陰聚
鷗聚
游聚
州聚
聚義
金聚
《分類字錦》:聚鷸(聚鷸)
左傳:鄭子華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鷸冠。鄭伯聞而惡之,使盜誘之,殺之于陳宋之間。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災(zāi)也。趙良器冠賦:鄭臧聚鷸,果貽出境之誅。
《國(guó)語辭典》:聚積(聚積)  拼音:jù jī
聚集屯積?!度辶滞馐贰返谖寤兀骸赶襁@都是歷年聚積的,恐怕我有急事,好拿出來用的?!?/div>
《駢字類編》:米聚
劉因 登鎮(zhèn)州陽和門詩 豪分秋物色,米聚趙襟形。
《漢語大詞典》:海聚
海邊的村落。多指邊遠(yuǎn)荒僻的區(qū)域。 宋 曾鞏 《送江任序》:“或中州之人用於荒邊側(cè)境、山區(qū)海聚之間,蠻夷異域之處?!?宋 曾鞏 《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自通邑大都至於荒陬海聚,無變?nèi)輨?dòng)色之慮。”
《漢語大詞典》:聚蓄
聚積;積蓄。呂氏春秋·孟夏:“是月也,聚蓄百藥。” 高誘 注:“是月陽氣極,藥草成,故聚積之也?!比纾簲橙苏诰坌盍α?,準(zhǔn)備伺機(jī)反撲,對(duì)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分類:聚積積蓄
《漢語大詞典》:畜聚
(1).積儲(chǔ);積累。周禮·地官·委人:“委人掌斂野薪芻,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孫詒讓 正義:“畜即蓄之叚字。説文·艸部云:‘蓄,積也?!?漢 桓寬 鹽鐵論·禁耕:“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於民?!?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huì)通一:“歷朝墳籍,畜聚之多,亡如 隋 朝;篇目之盛,僅見 唐 時(shí)?!?br />(2).積儲(chǔ)的財(cái)物。史記·蘇秦列傳:“﹝ 齊 ﹞南攻 楚 五年,畜聚竭。”南史·宋長(zhǎng)沙景王道憐傳:“ 道憐 素?zé)o才能,言音甚楚,舉止多諸鄙拙,畜聚常若不足。去鎮(zhèn)日,府庫為空?!?br />(3).謂節(jié)用愛人,容民畜眾。禮記·樂記:“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陳澔 集說:“畜聚之臣,謂節(jié)用愛人、容民畜眾者,非謂聚斂之臣也?!?br />(4).指容民畜眾之臣。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diào)曲·羽調(diào)曲二》:“聽鐘磬,念封疆;聽笙竽,思畜聚?!?倪璠 注:“史記·樂書曰:‘君子聽鐘聲則思武臣,聽磬聲則思封疆之臣,聽笙竽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br />(5).猶糾集。舊五代史·晉書·安重榮傳:“以奏請(qǐng)過當(dāng),為權(quán)臣所否,心常憤憤,遂畜聚亡命,收市戰(zhàn)馬,有飛揚(yáng)跋扈之志。”
《漢語大詞典》:宴聚(讌聚)
宴飲聚會(huì)。舊唐書·穆宗紀(jì):“前代名士,良辰宴聚,或清談賦詩,投壺雅歌,以杯酌獻(xiàn)酬,不至於亂?!?宋 秦醇 《譚意歌傳》:“年少千金買笑,春風(fēng)惟恐居后,郡官宴聚,控騎迎之。” 宋 孟元老 東京夢(mèng)華錄·重陽:“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 倉王廟 、 四里橋 、 愁臺(tái) 、 梁王城 、 硯臺(tái) 、 毛駝岡 、 獨(dú)樂岡 等處宴聚?!?br />相聚宴飲。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閱古·銅鼓》:“新唐書云:‘蠻人讌聚則擊銅鼓。’”
《駢字類編》:蚋聚
荀子:質(zhì)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陰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
司馬光 烘虱詩 醯酸蚋聚理固然,爾輩披攘我當(dāng)坐。
《漢語大詞典》:市聚
村落;市集。 漢 王褒 《僮約》:“往來市聚,慎護(hù)奸偷。”《文選·左思〈吳都賦〉》“士女佇眙” 晉 劉逵 注:“佇眙,立視也。今市聚人謂之立眙?!?宋 陸游 《寄朱元晦提舉》詩:“市聚蕭條極,村墟凍餒稠。”
分類:村落市集
《駢字類編》:陰聚(陰聚)
史記淮南王傳:臣倉、臣敬、臣逸、臣福、臣賀昧死言:臣謹(jǐn)與列侯吏二千石臣嬰等四十三人議,皆曰長(zhǎng)不奉法度,不聽天子詔,乃陰聚徒黨及謀反者,厚養(yǎng)亡命,欲以有為。臣等議論如法。
《韻府拾遺 麌韻》:鷗聚(鷗聚)
晁補(bǔ)之詞:束皋雨足輕痕漲,沙觜鷺來鷗聚。
《漢語大詞典》:游聚(遊聚)
游覽聚會(huì)。魏書·夏侯夬傳:“初 夬 與南人 辛諶 、 庾道 、 江文遙 等終日游聚?!?/div>
《漢語大詞典》:州聚
聚集。新唐書·王承元傳:“ 承元 據(jù)勝地為鄣,置守兵千,詔號(hào) 臨汧城 。府郛左百賈州聚,異時(shí)為虜剽奪,至燎烽相警, 承元 版堞繚之,人乃告安。”
分類:聚集
《漢語大詞典》:聚義(聚義)
為維護(hù)正義而聚集在一起。多指反抗統(tǒng)治者的武裝斗爭(zhēng)。《水滸傳》第五八回回目:“三山聚義打 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 梁?jiǎn)⒊?《中國(guó)歷史上革命之研究》:“軍至 金陵 ,喘息甫定,而最初歃血聚義之 東 、 西 、 南 、 北 、 翼 五王,或死或亡,無復(fù)一存矣。” 李希凡 《談?wù)劇此疂G全傳〉的思想情節(jié)和人物》:“《水滸》英雄大聚義以后,他們攻城奪縣,抗擊官府,是為了‘為民除害’、‘散糧救民’。”
《漢語大詞典》:金聚
舊時(shí)書札中對(duì)他人家眷的敬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倫屬·同族:“《中州啟札》稱人家眷曰金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