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視丘(視丘)  拼音:shì qiū
間腦的一部分。呈橢圓形,左右各一,構成第三腦室的側壁。是傳遞嗅覺以外,全部感覺沖動的接力站。小腦和身體其他部位所感受的沖動,須在此轉換神經元,再傳入對側大腦皮質的感覺區(qū)。有協調情緒表達的功能。也稱為「丘腦」。
《國語辭典》:下視丘(下視丘)  拼音:xià shì qiū
位于視丘下方、第三腦室的側壁與底部及丘腦之間。內有各種調節(jié)中樞,能控制飲食、情緒、內臟活動、體溫、睡眠和腦下腺的活動等,尤其對于維持體內水分的平衡,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國語辭典》:松果體(松果體)  拼音:sōng guǒ tǐ
位于中腦的內分泌腺。形似松果,附著在第三腦室的背壁,功能為制造褪黑素、調節(jié)睡眠等。也稱為「腦上腺」、「松果腺」。
《國語辭典》:丘腦(丘腦)  拼音:qiū nǎo
間腦的一部分。呈橢圓形,左右各一,構成第三腦室的側壁。是傳遞嗅覺以外,全部感覺沖動的接力站。小腦和身體其他部位所感受的沖動,須在此轉換神經元,再傳入對側大腦皮質的感覺區(qū)。有協調情緒表達的功能。也稱為「視丘」。
《漢語大詞典》:腦積水(腦積水)
腦脊液在腦膜腔或腦室內蓄積過多之癥。多由先天性畸形或腦膜炎后遺癥引起。俗稱為腦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