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54,分51頁顯示  上一頁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舟濟
李舟
三舟
舟艫
舟寒
楊舟
東舟
競舟
憑舟
煙舟
竹葉舟
附舟
單舟
運舟
舟筏
《駢字類編》:舟濟(舟濟)
新論:將涉大川,非舟何以濟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
《國語辭典》:李舟  拼音:lǐ zhōu
人名。生卒年不詳。唐代聲韻學家。曾訂正孫愐《唐韻》,撰《切韻》十卷。重新編排韻部,使韻部排列分別以類相從;又使四聲次序相配齊整,奠定《廣韻》二百零六韻的基礎。書已亡佚。
《駢字類編》:三舟
元史世祖紀:已已,日本來互市,風壞三舟,惟一舟達慶元路。
又河渠志見二舟下。 全唐詩話:陶峴,彭澤之孫也。開元末,家昆山,泛游江湖,自制三舟,與孟彥深、孟云卿、焦遂共載。吳越之士號為水仙。
《駢字類編》:舟艫(舟艫)
宋書自序傳:今兵士不多,又非槁附,雖固守有馀,未可以言戰(zhàn)也。但可整舟艫示,若欲渡岸者,以速其走,計不須實行。南史鄭紹叔傳:東昏既害朝宰,頗疑于帝。紹叔兄植為東昏直后。東昏遣至雍州托候紹叔,潛使為刺客。紹叔知之,窋白帝。及植至,帝于紹叔處置酒宴之,令植登城隍,周觀府署,士卒、器械、舟艫、戎馬,莫不富寔。植退謂紹叔曰:雍州寔力,未易圖也。魏書崔楷傳:江淮之南,地勢洿下,云雨陰,霖勁彌旬 遙途遠運,惟用舟艫。南畝畬菑,微事耒耜所。又高道悅傳:竊以都作謍構之材,部別科擬,素有定月。上治已訖,回付都水,用造舟艫。闕永固居宇之功,作暫時游嬉之用。損耗殊倍,終為棄物。 南海古跡記:仙女灣在香山南海中。宋益王是南遷,泊仙女灣。丞相陳宜中欲奉是奔占城,颶作,是殂葬香山,宜中遁。殿帥蘇劉義追宜中不及,夜有火燒仙女灣,舟艫幾盡。徐陵為貞陽侯,重與裴之橫書去。月將晦,便留壽春已具舟艫,將臨巢浦。
又與北齊宗室書見車騎下。隋煬帝親征高麗,詔滄海道軍,舟艫千里,高飄電逝,巨艦云飛。橫斷沮江,徑造平壤。
《駢字類編》:舟寒
唐 杜牧 宣城贈蕭兵曹 舟寒句溪雪,衣故洛城塵。
唐 薛能 春日江居寓懷 岸暖尋新菜,舟寒著舊綿。
《漢語大詞典》:楊舟(楊舟)
楊木制的船。《詩·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楊舟,載沉載浮。” 毛 傳:“楊木為舟。載沉亦沉,載浮亦浮。”
分類:木制
《漢語大詞典》:東舟(東舟)
東駛之舟。 宋 趙抃 《有懷蔣堂侍郎》詩:“卻憶東舟去若仙,津亭分袂忽經年?!?/div>
《分類字錦》:競舟(競舟)
元稹 競舟詩 楚俗不愛力,費力為競舟。買舟俟一競,競斂貧者賕。
分類:端午
《漢語大詞典》:憑舟(憑舟)
乘舟;操舟。 晉 陶潛 《閑情賦》:“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 南朝 梁 王僧孺 《武帝祭禹廟文》:“憑舟靡懼,義存拯物。”
分類:乘舟操舟
《漢語大詞典》:煙舟(煙舟)
亦作“煙舟”。 煙波中的小舟。 唐 孟郊 《寒江吟》:“煙舟忽自阻,風帆不相乘?!?唐 鄭谷 《聞進士許彬罷舉歸睦州悵然寄懷》詩:“煙舟撐晚浦,雨屐翦春蔬?!?/div>
分類:煙波波中
《漢語大詞典》:竹葉舟(竹葉舟)
唐 李玫 《異聞實錄》載: 江南 人 陳季卿 游 長安 ,十年不歸。一日于 青龍寺 訪僧不遇,見壁間有寰瀛圖,嘆曰:“得此徑歸,不悔無成。”旁有一翁笑曰:“此何難。”乃折階前竹葉,置圖上 渭水 中,謂 陳 曰:“注目於此,如愿矣?!?陳 熟視之,恍然登舟,至家團聚。待復返 青龍寺 ,山翁尚擁褐而坐。后用為送人歸里的典實。 宋 范成大 《重送伯卿》詩:“故人竹葉舟,歲晚夢漂泊。”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一折:“[ 陳季卿 云]恰纔是一片竹葉兒,黏在壁上怎么就變成一隻船,可也奇怪?!?/div>
《漢語大詞典》:附舟
搭船。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越情·不責僮婢》:“鄉(xiāng)老欲歸,不得已,解衣自棹。偶道上一人欲附舟,呼之。”
《漢語大詞典》:單舟(單舟)
謂乘駕一只船。南齊書·王敬則傳:“ 公林 勸 敬則 急送啟賜兒死,單舟星夜還都。”新唐書·外戚傳·獨孤懷恩:“﹝ 懷恩 ﹞單舟以來,即縛之?!?/div>
分類:一只
《漢語大詞典》:運舟(運舟)
猶行船。語出《楚辭·九章·哀郢》:“將運舟而下浮兮,上 洞庭 而下 江 。” 姜亮夫 校注:“運,運之使行也?!?漢 劉向 列女傳·夏桀末喜:“﹝ 夏桀 ﹞昏亂失道,驕奢自恣,為酒池,可以運舟?!?span id="uhd5ry5" class="book">《太平御覽》卷九四九引 晉 成公綏 《陰霖賦》:“百川泛濫潢潦流,灶中生鼃庭運舟?!?/div>
分類:行船
《駢字類編》:舟筏
筏同唐書食貨志:私錢犯法日蕃,有以舟筏鑄江中者。詔所在納惡錢,而奸亦不息。 宋史河渠志:去秋開舊沙河,取黃河行運,欲通江淮舟楫,徹于河北極邊。自今春開口放水,后來漲落不定,所行舟筏皆輕載,有害無利,枉費功料極多。又韓綜傳:河溢金堤,民依邱冢者數百家,綜令曰:能濟一人予千錢,民爭操舟筏以救。元史張子良傳:金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馀人入燕、薊,聞耕稼已晚,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魚自給,從之者眾,至不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