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傅作舟(1534年—?),字元濟,號大川,湖廣荊州府江陵縣人,民籍。湖廣鄉(xiāng)試第六十六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會試第一百七十七名,第三甲第二百五十七名進士。獲授知縣,萬歷五年七月(1577年)考選,授南京戶科給事中,彈劾南京吏部尚書潘晟、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岳,因潘晟同鄉(xiāng)兵部郎中呂若愚、張岳同鄉(xiāng)刑部郎中包大爟互相包庇盡遭輕處,他則被革職閑住。十年(1582年)五月升南京尚寶司卿,張居正去世后,于次年(1583年)二月被南京河南道御史方萬山彈劾弄權納賄,以原官降一級調外任,十二年(1584年)三月被削籍為民。
賴庭檜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賴庭檜(1541年—1584年),字而舟,號南璧,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民籍。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三十三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乙丑科第二甲第六十七名進士。戶部觀政,四十五年八月授戶部主事,監(jiān)兌江西,隆慶三年(1569年)七月升員外,四年三月升任戶部郎中,五年二月升任建昌府知府。丁憂服除,萬歷二年(1574年)六月復補歸德府。七年正月升山東副使,備兵天津,十年正月擢四川參政,十二年十月升四川按察使,任命下時,已于九月去世,卒年四十八。
陳與相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陳與相(1545年—1628),字卜野,號虛舟,浙江杭州府海寧縣人。浙江鄉(xiāng)試第三十六名。萬歷五年(1577年)登丁丑科會試第四十一名,第三甲第二百零二名進士。授吉水縣知縣,歷官四川按察司副使,二十七年九月改任貴州副使,分守思仁,以考察落一級,后敘平播功,復原官,遇缺推用。三十八年三月起復廣西副使兼右參議,四十一年三月官至貴州布政使司左參政。以曾孫陳元龍貴,贈光祿大夫,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人物簡介

維基
祝大舟,字濟之,浙江金華府蘭溪縣(今蘭溪市)人,民籍,官至監(jiān)察御史。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十七名。萬歷八年(1580年)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巡按江西。因御史錢一本參劾貪污,充軍。
尹東白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尹東白,號仙舟,湖廣德安府應城縣人。萬歷七年(1579年)己卯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擢吏科給事中。

人物簡介

維基
李作舟(1566年—?年),字三溪、二溟,四川重慶府合州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第二甲第二十五名進士。整飭西寧兵備,撫治番夷陜西按察司副使。曾編撰《莊浪匯紀》。曾祖李茂綺,祖李進,父李有知。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靈光人。字之會。號孤舟、東皋、鶴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同安人,字子遜。萬歷二十九年進士。授翰林庶吉士,歷編修。為人氣岸嶙峋,不諧俗。好讀書,師事晉江李光縉,海內(nèi)傳誦其文曰許同安。有《八經(jīng)類集》、《許鐘斗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遜,同安人。萬歷辛丑會試第一,賜進士出身,改庶吉士授編修有許鐘斗集
維基
許獬(1570年—1606年),原名行舟,字子遜,號鐘斗,福建同安翔風里十九都后浦(今金門縣金寧鄉(xiāng)榜林村后湖)人,軍籍。早年出身縣學附學生,以《易經(jīng)》中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舉人第五十九名。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會試中式第一名,廷試二甲第一名進士,三十一年(1603)九月,初授翰林院編修、承事郎,旋因才學俱優(yōu),獲擢文林郎。性耿介,以天下第一等人品自勵。其制義痛快直截,天下士爭慕效之。以思親望云成病,請假歸,卒于鄉(xiāng),年僅三十七。著有《四書闡旨合喙鳴》、《許鐘斗文集》、《叢青軒集》、《許子遜稿》等。

人物簡介

簡介
邵廷杰(1571-1627),字元標,號虛舟,一號漱石,宜興人。邑庠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陜西渭南人,字義伯。萬歷二十三年進士。任介休、榆次二縣知縣,以廉明稱。擢御史,按楚,尤多異政,敢諫有聲,歷光祿少卿,以觸權相罷歸,講學里中。有《理學淵源》。
維基
史記事,字義伯,號蓮舟,陜西西安府渭南縣人。同進士出身。萬歷二十二年甲午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三(1595年)聯(lián)中乙未科三甲216名進士,第二年任山西介休知縣,三十一年調任榆次縣,離任后升兵部主事,三十六年八月考選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三十九年巡按湖廣,四十五年考察去職。天啟二年(1622年)十月以薦起用為行人司左司副,四年正月升尚寶司丞,官至光祿寺少卿,后以東林黨被削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7—1651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巒稚,一字峻伯,又字稚山,學者稱霞舟先生。顧憲成、高攀龍弟子,為心性之學。年未三十,已有聲望。屢應科舉不售。崇禎七年成進士,年已五十八。授長興知縣,以拙于催科,被削籍。周延儒再相,招之不起。十四年補紹興府照磨,升桂林府推官。福王立,授禮部主事。未上而南都亡。隆武帝以原官招之,遷員外郎。既而閩中又亡。遁跡海濱。魯監(jiān)國以為禮部尚書。從至浙江,退普陀山。舟山兵潰,渡海入昌國衛(wèi)之孔廟,自焚死。有《十愿齋文集》、《周易卦說》、《霞舟語錄》。
維基
吳鐘巒(1577年—1651年),字巒稚,號霞舟,南直隸武進縣(今常州)人,明末忠臣。吳鐘巒弱冠成諸生,出入文社四十余年,海內(nèi)推為名宿。崇禎四年(1631年)拔貢,選授光州教諭。同年秋舉鄉(xiāng)試。崇禎七年(年)甲戌科進士。授長興縣知縣。崇禎十二年(1639年)削籍。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桂林府推官。弘光朝授禮部主事,未上任,南京城破。魯王起兵,任禮部尚書,往來普陀山,組織抗清。監(jiān)國魯六年(1651年)八月,舟山城破。吳鐘巒在孔廟捧孔夫子神位自焚殉國。

人物簡介

維基
羅人望,字當世,號虛舟,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人。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官武學博士,凡國家典制及古今名臣言行、經(jīng)濟,靡不殫悉。
李楫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楫(?—?年),字皇舟,山東青州府樂安縣人。少負異姿,萬歷四十七年己未科進士。授刑部主事,晉郎中。襄城伯誣加人蜚禍,公力出之。時楊、左諸賢下獄死,公往哭,珰邏者抵公,幾不測。會王恭廠災免,出知荊州府。屬惠藩之國,中涓尉橫甚,憚公斂跡。罷長楊、遠安諸稅,停監(jiān)兌例,以勞歿于官,所著有《河洛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作楫(?—17世紀),字丹虛,號虛舟,杭州府富陽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張作楫是崇禎元年(1628年)的進士,獲授大理評事,負責在四川主持鄉(xiāng)試及在河南恤刑,之后轉為兵科給事中,呈上議罰議處的奏疏。清兵入侵,他三次彈劾高起潛放縱士兵禍及人民,為敵方護送物資,但因提及楊嗣昌而貶謫江西按察照磨,很快起用為光祿丞。弘光帝繼位,張作楫升光祿少卿,調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館,再晉光祿卿。南京淪陷,他投降清朝,后事不詳。

人物簡介

維基
向北,字鄰卿,號梅舟,浙江寧波府慈溪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科進士。禮部觀政,本年十二月授南太常寺博士,丁憂歸鄉(xiāng)。服除后,起補北京行人司行人,擢升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上疏申救都御史劉宗周,揭發(fā)吳昌時之奸,又奉命巡視長蘆鹽政。后歸家。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時,重新啟用為原官,紹興失陷后隱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