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85,分2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膏潤
綠意
翠葆
蓊郁
晴翠
柔荑
薈蔚
勾芒
植物
寒葉
霜根
一根
絲蘿
灌莽
泛梗
《國語辭典》:膏潤(膏潤)  拼音:gāo rùn
恩惠。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奏啟》:「政無膏潤,形于篇章矣。」
《國語辭典》:綠意(綠意)  拼音:lǜ yì
綠色的景象。如:「春天一到,花園里綠意盎然,處處充滿著生機(jī)。」
《漢語大詞典》:翠葆
(1).帝王儀仗的一種。以翠羽聯(lián)綴于竿頭而成,形若蓋。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詩:“翠葆隨風(fēng),金戈動日?!?宋 史浩 《滿庭芳·立春詞時方獄空》詞:“知是東皇翠葆,飛星漢、來止人間?!?br />(2).作為天子的代稱。 宋 張孝祥 《六州歌頭》詞:“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參見“ 羽葆 ”。
(3).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唐 杜牧 《華清宮三十韻》:“嫩嵐滋翠葆,清 渭 照紅妝?!?宋 歐陽修 《送趙山人歸舊山》詩:“ 屈 賈 江山思不休,霜飛翠葆忽驚秋。” 明 徐渭 《宣府槐龍篇》:“乘涼翠葆颯,撐暑碧油烘?!?/div>
《國語辭典》:羽葆  拼音:yǔ bǎo
儀仗中用鳥羽聯(lián)綴裝飾的華蓋?!抖Y記。雜記下》:「司馬執(zhí)鐸,左八人,右八人,匠人執(zhí)羽葆御柩?!固?。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備儀仗羽葆鼓吹,葬于國東十里盤龍岡。」
《國語辭典》:蓊郁  拼音:wěng yù
草木茂盛的樣子。
《國語辭典》:蓊郁(蓊鬱)  拼音:wěng yù
1.草木茂盛的樣子?!段倪x。左思。蜀都賦》:「楩楠幽藹于谷底,松柏蓊郁于山峰?!挂沧鳌篙钗怠?、「郁蓊」。
2.云氣濃密的樣子。三國魏。曹丕感物賦〉:「瞻玄云之蓊郁,仰沉陰之杳冥?!挂沧鳌赣糨睢?。
《漢語大詞典》:晴翠
草木在陽光照耀下映射出的一片碧綠色。 唐 白居易 《賦得古草原送別》:“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唐 溫庭筠 《太液池歌》:“疊瀾不定照天井,倒影蕩搖晴翠長?!?/div>
《國語辭典》:柔荑  拼音:róu tí
初生的茅芽,色白且柔嫩,用以比喻女子的手細(xì)白柔美?!对娊?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div>
《國語辭典》:薈蔚(薈蔚)  拼音:huì wèi
1.草木繁密的樣子。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水北胡氏園》:「其間林木薈蔚,煙云掩映,高樓曲榭,時隱時見?!?br />2.云霧沾潤的樣子?!段倪x。木華。海賦》:「瀝滴滲淫,薈蔚云霧?!?br />3.繁盛、華麗的樣子。南朝宋。謝靈運(yùn)〈山居賦〉:「徒形域之薈蔚,惜事異于棲盤?!?/div>
《漢語大詞典》:勾芒
(1).古代傳說中主管樹木的神。尚書大傳卷三:“東方之極,自 碣石 東至日出 榑木 之野,帝 太皞 神 勾芒 司之?!?漢 班固 《白虎通·五行》:“其神 勾芒 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龍。芒之為言萌也?!?br />(2).勾萌。草木的嫩芽。 唐 韓偓 《早起探春》:“勾芒一夜長精神,臘后風(fēng)頭已見春?!?明 楊慎 《春雨》詩:“春雨掩柴扉,勾芒力尚微?!眳⒁姟?勾萌 ”。
《國語辭典》:勾萌  拼音:gōu méng
草木初發(fā)的嫩芽,屈形稱為「勾」,直形稱為「萌」?!读凝S志異。卷一○。葛巾》:「惟徘徊園中,目注勾萌,以望其坼?!?/div>
《國語辭典》:植物  拼音:zhí wù
1.廣義之植物界,傳統(tǒng)上為百谷草木的總稱。為生物之一界,其細(xì)胞具有細(xì)胞壁,大部分內(nèi)含葉綠素,可行光合作用,攝取光、水等無機(jī)物轉(zhuǎn)化成養(yǎng)分。植物通常固定于一處,繁殖體可藉水、風(fēng)、人等外力帶至各地繁殖。其種類繁多,至少有三十五萬種,包括不具細(xì)胞核之藍(lán)綠藻、細(xì)菌,單細(xì)胞之原生生物,不能自營生活的真菌及多細(xì)胞真核之綠色植物。
2.自二十世紀(jì)末,現(xiàn)代分類學(xué)家將生物分為五界,即「動物界」、不具細(xì)胞核之「原核界」、單細(xì)胞之「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及「植物界」。故狹義之「植物界」僅含有許多細(xì)胞真核之水生藻類、及陸生植物。
《漢語大詞典》:寒葉(寒葉)
寒天草木的枯葉。 南朝 宋 鮑照 《過銅山掘黃精》詩:“蹀蹀寒葉離,灇灇秋水積?!?span id="wulxpy4" class="book">《魏書·彭城王勰傳》:“比纏患經(jīng)歲,危如寒葉?!?唐 李百藥 《王師渡漢水經(jīng)襄陽》詩:“喬木下寒葉,亭林落曉霜?!?/div>
《漢語大詞典》:霜根
(1).白色的草木根。亦指經(jīng)冬不凋的樹木的根或苖。 南朝 宋 王僧達(dá) 《和瑯琊王依古》:“仲秋邊風(fēng)起,孤蓬卷霜根?!?唐 杜甫 《憑韋少府覓松樹子》詩:“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shù)寸栽。” 宋 蘇軾 《王維吳道子畫》詩:“門前兩叢竹,雪節(jié)貫霜根?!?宋 蘇軾 《次韻楊公濟(jì)奉議梅花》之三:“而今縱老霜根在,得見 劉郎 又獨來?!?br />(2).比喻白色須發(fā)。 宋 王安石 《次韻答陳正叔》之一:“青衫憔悴北歸來,髮有霜根面有埃?!?明 袁宏道 《嘲謝道人白須》詩之三:“奼水仙鉛積許多,霜根欲茁可如何?”
《漢語大詞典》:一根
(1).謂草木的一個根莖。史記·龜策列傳:“龜千歲乃游蓮葉之上,蓍百莖共一根?!?清 趙翼 簷曝雜記·榕樹黃果樹:“久之,千百根合成一根,故根益大,槎枒嵌空,不可名狀?!?br />(2).猶一株;一條。用于細(xì)長之物。北史·王崇傳:“ 崇 雖除服,仍居墓側(cè)。於其室前,生草一根,莖葉甚茂,人莫能識?!?span id="zdhpp0z" class="book">《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前面一個仙童,指化一條大澗,橫擔(dān)獨木高橋一根?!?span id="tqdf86o"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四回:“打發(fā)店伙去后,早有跑堂兒的拿了一個洗臉的木盆,裝著熱水,又是一大碗涼水,一壺茶,一根香火進(jìn)來?!?br />(3).佛教語。眼耳等六根之一。 金 李俊民 《寒泉漱玉》詩:“瀝瀝山泉枕畔鳴,六根先得一根清?!眳⒁姟?六根 ”。
《國語辭典》:六根  拼音:liù gēn
能接觸外境與心境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的六種感官功能?!段饔斡洝返谝黄呋兀骸溉f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凈體堅牢?!?/div>
《國語辭典》:絲蘿(絲蘿)  拼音:sī luó
兔絲和女蘿。語本《文選。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與君為新婦,兔絲附女蘿?!钩S靡员扔骶喗Y(jié)連理。《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師生有情意,再締絲蘿;朋友各分張,難言蘭臭。」
《漢語大詞典》:灌莽
(1).叢生的草木。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 呂向 注:“水草雜生曰灌莽也。” 南朝 梁 江淹 《橫吹賦》:“原陸窈,灌莽深?!?span id="qn5djm0"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六年》:“煙火尚稀,灌莽極目。” 胡三省 注:“灌,木叢生也。莽,草深茂也?!?span id="noq5bb5" class="book">《花月痕》第五十回:“遙見那灌莽棲於甍棟,平沙抗乎睥睨。”
(2).指草木叢生的原野。《梁書·張纘傳》:“若夫灌莽川涯,層潭水府,游泳之所往還,喧鳴之所攢聚?!?唐 王勃 《九成宮頌》序:“灌莽生塵,隕飛霜於勁鏃?!?/div>
《漢語大詞典》:泛梗(汎梗)
亦作“泛梗”。 戰(zhàn)國策·齊策三:“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至歳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則汝殘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fù)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焙笠蛞浴皻!庇髌?。 唐 張說 《石門別楊六欽望》詩:“暮年傷泛梗,累日慰寒灰?!?唐 賈島 《岐下送友人歸襄陽》:“蹉跎隨汎梗,覊旅到 西州 。”亦泛指漂浮的草木梗。 明 方孝孺 《東河驛值雪次茅長史白戰(zhàn)體韻》:“瓦溝早滴為炊煙,水面難消因泛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