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47
詞典
1
分類詞匯
46
共46,分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1
2
3
4
4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波發(fā)藻
孢子體
矽藻
海帶芽
裸藻
褐藻
孢子世代
藻紅素
配子體
金黃藻
藍綠藻
新月藻
鵝掌菜
發(fā)菜
草炭
《國語辭典》:
波發(fā)藻(波發(fā)藻)
拼音:
bō fǎ zǎo
植物名。綠藻類波發(fā)科波發(fā)藻屬,藻體不分枝絲狀。常附著于湖泊或小河中的石塊及生物上。其個體由短柱狀細胞所構成。這些細胞型態(tài)及功能均很類似,只有近基部的細胞有分化跡象,轉變?yōu)殚L柱形具有附著力的細胞,藉以附著在其他物體上,但也有浮生在水面上。細胞具有一枚細胞核、一條帶狀葉綠體以及一至數(shù)枚淀粉核。也稱為「披藻藻」。
分類:
植物
植物名
綠藻
藻類
分枝
絲狀
《國語辭典》:
孢子體(孢子體)
拼音:
bāo zǐ tǐ
植物、許多藻類及少數(shù)菌類世代交替中,具二倍體之世代,即有二套染色體而能經減數(shù)分裂產生孢子的植物體。也作「胞子體」。
分類:
孢子體
植物
許多
藻類
少數(shù)
菌類
《國語辭典》:
矽藻
拼音:
xì zǎo
具有矽質細胞壁及堅硬外殼的單細胞藻類,由上下兩半相組合,生長在海水或淡水中,約有萬種,為所有藻類中種類最多,數(shù)量最豐富,分布最廣之一群。
分類:
質細
細胞
細胞壁
堅硬
外殼
藻類
《國語辭典》:
海帶芽(海帶芽)
拼音:
hǎi dài yá
褐藻類翅藻科「海芥菜」、「裙帶菜」的別名。也稱為「裙帶菜」。
分類:
褐藻
藻類
《國語辭典》:
裸藻
拼音:
luǒ zǎo
一種藻類,兼有動植物雙方的特徵。其含葉綠素,能行光合作用,另一方面能游動,也能感光,且無細胞壁。
分類:
藻類
動植物
雙方
特徵
葉綠素
《國語辭典》:
褐藻
拼音:
hé zǎo
屬植物界,大部分為海生的藻類,為藻類中體型最大且大小最懸殊之一群,藻體最簡單者為分枝之絲狀體,最大者如昆布,其葉狀體可長達數(shù)十公尺,多生于溫帶及較冷之海水中,基部著生于巖石上。除葉綠素外,并含有藻褐素、碘質及胡蘿卜素,光合產物為昆布多糖,故常呈茶褐色。如海帶、裙帶菜等。
分類:
褐藻
植物
大部分
藻類
體型
大小
懸殊
一群
《國語辭典》:
孢子世代
拼音:
bāo zǐ shì dài
植物、許多藻類及少數(shù)菌類之孢子體經減數(shù)分裂產生有單套染色體孢子(n)的世代。也作「胞子世代」。
分類:
植物
許多
藻類
少數(shù)
菌類
孢子
孢子體
產生
染色體
世代
《國語辭典》:
藻紅素(藻紅素)
拼音:
zǎo hóng sù
紅藻類常具的水溶性光合色素,一部分藍藻類亦有。與葉綠素同存于葉綠體中,與葉綠素不同在其不含鎂原子及葉綠醇,在空氣中、光中及高溫中極易被破壞,因善吸收藍色、綠色、黃色光線,而反射紅色光線,故呈紅色。
分類:
紅藻
藻類
色素
《國語辭典》:
配子體(配子體)
拼音:
pèi zǐ tǐ
植物、許多藻類和少數(shù)菌類的世代交替中單位體之世代,其個體可經由有絲分裂產生配子。
分類:
配子體
植物
許多
藻類
少數(shù)
菌類
世代
中單
《國語辭典》:
金黃藻(金黃藻)
拼音:
jīn huáng zǎo
植物名。海水、淡水及濕泥中常見的一群藻類,為構成海洋中浮游生物的重要部分。單細胞或呈疏松排列的群體。細胞內有明顯的核、液泡及色素體,含大量葉綠素及胡蘿卜素,呈深金黃色或黃褐色,大部分具有矽質的壁,體呈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細胞壁狀如由上、下二殼嵌合而成,含有多量矽化物,并呈現(xiàn)各種微細花紋。
分類:
植物
植物名
海水
淡水
泥中
常見
一群
藻類
《國語辭典》:
藍綠藻(藍綠藻)
拼音:
lán lǜ zǎo
屬原核生物之藻類,即藍藻的別稱。也稱為「藍綠菌」或「藍菌」。參見「藍藻」條。
分類:
原核
生物
藻類
《國語辭典》:
新月藻
拼音:
xīn yuè zǎo
植物名。綠藻類,星藻科新月藻屬,藻體彎曲似新月,半月形,無凹入之峽部,兩端銳形。單細胞,細胞核位于中央。長約零點二毫米,在顯微鏡下才可看到。為淡水中常見的生物。
分類:
植物
植物名
綠藻
藻類
新月
彎曲
《漢語大詞典》:
鵝掌菜(鵝掌菜)
亦作“鵞掌菜”。 即昆布。一種藻類,形似鵝掌,故名。 清
姚元之
《
竹葉亭雜記
》
卷一:“ 吉林 屬每歲進貢方物……叢生磨菇、鵞掌菜。”參見“ 昆布 ”。
分類:
昆布
藻類
《國語辭典》:
昆布
拼音:
kūn bù
植物名。昆布科昆布屬。海生大型褐藻類,藻體帶狀,長二至七公尺,寬可達三十公分以上,柄長四至十公分,下部為根狀附屬器,用以附著巖石上。含豐富的碘、磷、鉀、維生素甲等,常吃可以預防甲狀腺腫。也稱為「海帶」。
分類:
昆布
海藻
藻類
植物
供食
食用
藥用
《國語辭典》:
發(fā)菜(髮菜)
拼音:
fǎ cài
植物名。藍綠藻類。念珠藻科念珠藻屬。由細胞形成無分枝之藻絲,多股藻絲并聯(lián)外覆膠質鞘,形成黑色如發(fā)絲之藻體。藻體直徑不足一公厘,長可達數(shù)十公分,附于石塊、草叢中??晒┦秤?。也稱為「頭發(fā)菜」。
分類:
藻類
植物
形態(tài)
和顏
顏色
頭發(fā)
《國語辭典》:
草炭
拼音:
cǎo tàn
由古代水草、藻類植物形成的泥炭。
分類:
水草
藻類
泥炭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