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白蛋白  拼音:bái dàn bái
一種血漿蛋白質。約占血漿總蛋白量的百分之五十五,具有調節(jié)血液滲透壓、運送脂質、吸附激素等重要生理作用。
《國語辭典》:肌纖維(肌纖維)  拼音:jī xiān wéi
肌細胞。呈細長纖維狀,含有肌凝蛋白與肌動蛋白。肌纖維的收縮即由此二種蛋白質的相互運動產生。為肌肉運動及功能單位。肌肉的構成,即是許多肌纖維組成一個肌束,再由許多肌束組成。
《國語辭典》:蛋彩畫(蛋彩畫)  拼音:dàn cǎi huà
一種西洋繪畫技法。將顏料調和蛋白、蛋黃和水,也有另加蜂蜜、樹皮等。如此涂料能使畫面有光澤,不裂,不剝落,且不褪色。流行于歐洲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
《國語辭典》:彈性纖維(彈性纖維)  拼音:tán xìng xiān wéi
1.一種動物身體結締組織纖維。主要由不溶于水的彈性硬蛋白組成,通常細長而分枝。其彈性很強,皮膚、肺和一些大血管之所以具有彈性就是因含有彈性纖維。
2.由聚氨酯所制造的纖維。其性能優(yōu)于橡膠絲,其編織物可用于制造襪口、手套、運動服、太空衣等彈性部分。
《國語辭典》:酪蛋白  拼音:luò dàn bái
一種含磷、鈣的復合蛋白。將動物性乳汁溶于酸類中,凝固后析出而得,成粉末狀。營養(yǎng)價值高,不溶于水,用途廣泛,可作為食品、醫(yī)藥、塑膠的原料等。也稱為「酪素」。
《漢語大詞典》:雞蛋清(雞蛋清)
亦作“ 雞蛋青 ”。亦作“鷄蛋清”。 雞蛋主要有蛋黃與蛋白兩大部分。流質的雞蛋白稱作雞蛋清。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二:“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柳青 《銅墻鐵壁》第十七章:“有人說打腫又爛了的皮肉傷,用雞蛋青子洗大頂事。”
《漢語大詞典》:胱氨酸
一種無色晶態(tài)氨基酸 &-{2},是大多數(shù)蛋白質(如角、毛、發(fā)中的角蛋白)的組成成分,并可從這些蛋白質的水解中得到,還原則得半胱氨酸;β,β′- 二硫代二氨基丙酸
另見“膀胱”
《國語辭典》:荷包蛋  拼音:hé bāo dàn
一種煎蛋的方式。將蛋打破,直接放入鍋中以蛋白裹住蛋黃的方式煎熟或煮熟,因形同荷包,故名。
《國語辭典》:核蛋白  拼音:hé dàn bái
由核酸和蛋白質所組成;存在于生物體的細胞核和細胞質中。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物質。
《國語辭典》:半流體(半流體)  拼音:bàn liú tǐ
介于固體與液體間的物質。如雞蛋中的蛋白和蛋黃。
《國語辭典》:蛋黃(蛋黃)  拼音:dàn huáng
鳥類卵里的黃色膠狀物體。球形,有一個小圓點為胚盤、胚點,幼鳥即由此發(fā)育生長。
《漢語大詞典》:膠體
一種物質(如凝膠、蛋白或淀粉),雖然易溶于水或其這液體,但不能擴散透過膜或非常緩慢,并顯示出其他一些特性(如對液體的凍點或蒸氣壓無顯著影響)
《國語辭典》:貓眼石(貓眼石)  拼音:māo yǎn shí
一種寶石。含纖維狀結構的金綠寶石,琢磨成圓球形,可反射出類似蛋白光的游彩,如同貓眼一樣。也稱為「貓睛石」、「貓兒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