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親戚(親戚)  拼音:qīn qī
1.血親與姻親?!抖Y記。曲禮上》:「故州閭鄉(xiāng)黨稱其孝也,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固???追f達。正義:「親指族內(nèi),戚言族外?!挂卜Q為「親眷」、「親串」。
2.親愛。三國魏。阮籍鳩賦〉:「何依恃以育養(yǎng),賴兄弟之親戚。」
《國語辭典》:部落  拼音:bù luò
1.人民聚居的地方。
2.指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系統(tǒng)、圖騰氏族,或指以地緣關系所形成親屬關系之村子,具有特定語言與文化。由親屬群體共同組成的祭祀團體,并以祖靈規(guī)范為家族和聚落的核心。社會制度為氏族世襲,有母系中心、父系中心、性別平權或男性長子中心等形式。其政治、經(jīng)濟與宗教職務采取任務編制分工合作,重視分擔與分享。集會所為部落的行政、教育中心。
《漢語大詞典》:家支
四川 涼山 等地彝族奴隸制度下以父系血緣為紐帶的氏族部落組織。解放前有近百個互不隸屬、各有固定地域的黑彝家支。民主改革后,家支制度已不存在。 阿爾木呷 《紅軍,紅軍,彝民的親人》:“他們都是我們的彝族兄弟,其中有 普雄峨勒 、 阿候 、 沽基 等家支的大小頭人,有的在這監(jiān)獄里坐了六、七年,有的坐了十幾年?!?/div>
《國語辭典》:血統(tǒng)(血統(tǒng))  拼音:xiě tǒng
血親的系統(tǒng)。凡自同一祖先所出者為同一血統(tǒng)。也稱為「血緣」。
《漢語大詞典》:鄂托
準噶爾部 血緣集團名,意為部屬。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四:“初, 準部 有宰桑六十二、新舊鄂托二十四、昂吉二十一、集賽九,共計二十餘萬戶,六十餘萬口?!?清 昭梿 嘯亭雜錄·傅閣峰尚書:“ 策零 語塞,思以利害動公,乃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見公。”參見“ 鄂拓克 ”。
《漢語大詞典》:鄂拓克
蒙古語otog譯音。意為部屬。亦為部落長之名。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四:“ 布魯特 分東西部,東部五,西部十有五。東部在 天山 北, 準部 之西南,近 蔥嶺 ,距 伊犁 千四百里。每部長皆以鄂拓克為名?!?/div>
《國語辭典》:乾親(乾親)  拼音:gān qīn
沒有血緣或婚姻關系的親戚,如義父母子女。
《國語辭典》:民間團體(民間團體)  拼音:mín jiān tuán tǐ
人民基于志趣、信仰、理念、地緣、血緣、職業(yè)相同等而組成之非官方團體。
《國語辭典》:親疏遠近(親疏遠近)  拼音:qīn shū yuǎn jìn
血緣及親戚關系的厚薄濃淡?!?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五回:「視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無親疏遠近之別。」
《漢語大詞典》:旁系親屬(旁系親屬)
直系親屬以外,在血緣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人及其配偶。如: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伯、姑、舅、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