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游居(遊居)
(1).閑居,無所事事。逸周書·大匡:“慎惟怠墮,什伍相保。動(dòng)勸游居,事節(jié)時(shí)茂?!?span id="wmb4fd4" class="book">《商君書·墾令》:“國之大臣諸大夫,博聞、辯慧、游居之事皆無得為?!?span id="iuxg3nw" class="book">《韓非子·六反》:“游居厚養(yǎng),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br />(2).行止起居。管子·弟子職:“志毋虛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币嘀妇犹?。莊子·天運(yùn):“今而天子,亦取先王已陳芻狗,聚弟子游居寢臥其下?!?br />(3).謂士大夫的出仕與居家。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朝廷夙夜之賢,都邑游居之良,齎咨涕洟,咸以為不當(dāng)去?!?宋 陳師道 《思白堂記》:“夫前世游居之士有傳於后者多矣,獨(dú)有意於 白公 ,何耶?進(jìn)則效其忠,退則存其身,仁以成政,文以成言。此公之行而后世士大夫之所為思也?!?br />游覽居留。藝文類聚卷二八引 漢 班彪 《游居賦》:“夫何事於 冀州 ,聊託公以游居?!?唐 懷素 《自敘》:“ 真卿 早歲常接游居,屢蒙激昂,教以筆法?!?/div>
《國語辭典》:漂萍  拼音:piāo píng
漂泊的浮萍。比喻人四處奔波,行蹤不定。如:「這幾年在國外人像漂萍一樣,行蹤不定。」
《漢語大詞典》:萍泛
萍隨水漂浮。比喻人的行止無定。 唐 王棨 《貧賦》:“先生跡似萍泛,家如罄懸?!?宋 孔平仲 續(xù)世說·仇隙:“ 揆 既無俸,家復(fù)貧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給,萍泛諸州者凡十五六年?!?/div>
《漢語大詞典》:同涂(同塗)
(1).同路;同行止。 晉 潘岳 《哀永逝文》:“昔同涂兮今異世,憶舊歡兮增新悲?!?br />(2).同歸,歸宿相同。文選·劉琨〈答盧諶〉詩:“天地?zé)o心,萬物同涂。” 李善 注:“無心謂無心愛育萬物,即不仁也;同涂,謂皆為芻狗也?!?/div>
《漢語大詞典》:艮止
謂行止適時(shí)。語本易·艮:“《彖》曰:艮,止也。時(shí)止則止,時(shí)行則行;動(dòng)靜不失其時(shí),其道光明。” 明 黃綰 《明道編》卷一:“ 伏羲 、 堯 、 舜 以艮止、執(zhí)中之學(xué)相傳……之微言,莫要於艮止;之要旨,莫大於執(zhí)中?!?/div>
《漢語大詞典》:柏人
(1).古地名。在今 河北省 唐山市 西。 春秋 晉 地, 戰(zhàn)國 屬 趙 , 漢 置縣。左傳·哀公五年:“五年春, 晉 圍 柏人 , 荀寅 、 士吉射 奔 齊 ?!?br />(2).史記·張耳陳馀列傳:“ 漢 八年,上從 東垣 還,過 趙 , 貫高 等乃壁人 柏人 ,要之置廁。上過欲宿,心動(dòng),問曰:‘縣名為何?’曰:‘ 柏人 ?!厝苏?,迫於人也!’不宿而去?!焙笏煊脼榛实坌兄菇鋫涞牡涔省?唐 李白 《枯魚過河泣》詩:“萬乘慎出入, 柏人 以為誡?!?/div>
《漢語大詞典》:顛米(顛米)
指 宋 代書法家 米芾 。 芾 愛石成癖,卻行止違世脫俗,倜儻不羈,世稱“米顛”。 元 吳師道 吳禮部詩話:“﹝ 橫山 丘一中 ﹞其遺藁有《答主簿短啟》,中有云:‘移來三兩竿之清風(fēng),拈起二百年之公案。所恨無 顛米 之筆,十丈捲船;何當(dāng)?shù)?景蘇 之堂,一尊酌月?!?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虹橋錄上》:“年來衰老愁傷逝,況是凋零僅剩才。最風(fēng)流處卻如癡,顛 米 迂 倪 未是奇?!眳⒁姟?米顛 ”。
《國語辭典》:米顛(米顛)  拼音:mǐ diān
人名。指北宋書畫家米芾。參見「米芾」條。
《國語辭典》:萍寄  拼音:píng jì
如浮萍寄跡水面。比喻行跡不定。唐。張喬〈寄弟〉詩:「故里行人戰(zhàn)后疏,青崖萍寄白云居。」
《國語辭典》:飄?。h?。 ?span id="5sy4cpo" class='label'>拼音:piāo bó
生活飄蕩,流離失所。也作「飄泊」。
《漢語大詞典》:六節(jié)(六節(jié))
(1).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諸侯,或吏民通行他國,用作憑證的六種信物。節(jié),符信。周禮·秋官·小行人:“達(dá)天下之六節(jié):山國用虎節(jié),土國用人節(jié),澤國用龍節(jié),皆以金為之;道路用旌節(jié),門關(guān)用符節(jié),都鄙用管節(jié),皆以竹為之?!?br />(2).謂馬之行止進(jìn)退馳驟的節(jié)度。周禮·夏官·趣馬:“掌贊正良馬,而齊其飲食,簡其六節(jié)?!?孫詒讓 正義引 王應(yīng)電 曰:“六節(jié),謂行止進(jìn)退馳驟之節(jié)?!?br />(3).謂好、惡、喜、怒、哀、樂六情。 漢 荀悅 申鑒·政體:“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離,六節(jié)不悖,則三才允序,五事交備,百工惟釐,庶績咸熙?!?黃省曾 注:“六節(jié)者,好、惡、喜、怒、哀、樂也。”
《漢語大詞典》:顛人(顛人)
指 宋 書法家 米芾 。 芾 行止違世脫俗,世稱“米顛”。 清 厲鶚 《江上訪金壽門出觀顏魯公麻姑山仙壇記米海岳顏魯公祠堂碑拓本》詩:“ 顛人 述其事,穹碑字如蠆?!眳⒁姟?顛米 ”。
《漢語大詞典》:顛米(顛米)
指 宋 代書法家 米芾 。 芾 愛石成癖,卻行止違世脫俗,倜儻不羈,世稱“米顛”。 元 吳師道 吳禮部詩話:“﹝ 橫山 丘一中 ﹞其遺藁有《答主簿短啟》,中有云:‘移來三兩竿之清風(fēng),拈起二百年之公案。所恨無 顛米 之筆,十丈捲船;何當(dāng)?shù)?景蘇 之堂,一尊酌月?!?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虹橋錄上》:“年來衰老愁傷逝,況是凋零僅剩才。最風(fēng)流處卻如癡,顛 米 迂 倪 未是奇?!眳⒁姟?米顛 ”。
《漢語大詞典》:顛素(顛素)
(1).指 唐 書法家 懷素 。 懷素 繼 張旭 ,善狂草,行止顛狂放誕,世稱“顛素”。 唐 懷素 《酒狂帖》:“ 顛素 何可以到此,但恨無好紙墨一臨之耳。” 明 文徵明 《跋李西涯詩帖》:“ 西涯先生 書……晚年縱筆任意,優(yōu)入 顛素 之域,真一代之杰作也。”
(2). 唐 代書法家 張旭 和僧 懷素 的并稱。 宋 蘇軾 《跋文與可論草書后》:“后因見道上鬭蛇,遂得其妙,乃知 顛素 之各有所悟,然后至於如此耳?!?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人部三》:“作草書難於作真書,作 顛 素 草書又難於作二 王 ( 王羲之 、 王獻(xiàn)之 )草書。”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懸筆而書,疾於風(fēng)雨,字如 顛 素 之狂草?!眳⒁姟?顛旭 ”。
《漢語大詞典》:顛旭(顛旭)
唐 代書法家 張旭 嗜酒,每大醉狂走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世呼“張顛”。見新唐書·文藝傳中·張旭。后因以“顛旭”稱 張旭 。 明 王世貞 《祝京兆法書歌》:“人云 顛旭 亦爾爾,毋乃 大令 更其名?!?明 潘之淙 書法離鉤卷七:“ 顛旭 、 狂素 有書才而無書學(xué), 河南 北海 有書恣而無書體?!?/div>
《漢語大詞典》:漂浪
(1).猶漂流。三國志·魏志·傅嘏傳:“又昔 孫權(quán) 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略無孑遺。”參見“ 漂流 ”。
(2).漂泊;行止無定。百喻經(jīng)·估客駝死喻:“捨根取末,不求其本,漂浪五道,莫能自出?!?殷夫 《監(jiān)房的一夜》:“他以前可以在我請求之下,不說故事,而講他以前當(dāng)兵的生活,漂浪的生活?!?/div>
《國語辭典》:漂流  拼音:piāo liú
1.漂浮流動(dòng)?!度龂?。卷五八。吳書。陸遜傳》:「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shí)略盡,尸骸漂流,塞江而下?!?br />2.漂泊、居無定所。宋。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詩:「漂流二十年,始悟萬緣虛。」
《漢語大詞典》:嬴縮(嬴縮)
猶盈虧。引申為進(jìn)退、行止、長短、得失等。管子·勢:“成功之道,嬴縮為寳?!?尹知章 注:“嬴縮,猶行藏也。所謂時(shí)行則行,時(shí)止則止?!?span id="d8wz4n0" class="book">《國語·越語下》:“天予不取,反為之災(zāi)。嬴縮轉(zhuǎn)化,后將悔之?!?韋昭 注:“嬴縮,進(jìn)退也?!?span id="yafj5hh" class="book">《文選·班固〈幽通賦〉》:“斡流遷其不濟(jì)兮,故遭罹而嬴縮?!?李善 注引 項(xiàng)岱 曰:“嬴,過也;縮,不及也?!?清 顧炎武 《羌胡引》:“歷數(shù)推遷小嬴縮,天行有餘或不足?!?/div>
《漢語大詞典》:獵跋(獵跋)
猶踐踏。亦謂行止不正之貌。 章炳麟 新方言·釋言:“ 嶺 外三州謂行止不正為獵跋?!?/div>
分類:踐踏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