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行制
猶行法。謂按法制行事。管子·法法:“令已布而賞不從,則是使民不勸勉,不行制,不死節(jié)?!?span id="nmxgiy0" class="book">《國語·越語下》:“君行制,臣行意。” 韋昭 注:“制,法也?!?/div>
《漢語大詞典》:心所
佛教語。心所有法的簡稱。亦名相應行法、心數。謂此類法皆依心王而起,與心王相應。如:觸、作意、受、想、思等,共六位五十一種。 章炳麟 《駁神我憲政說》:“且心所有五徧行境,人與禽獸所同也。”
《漢語大詞典》:一法
(1).統(tǒng)一的法令。荀子·王霸:“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以觀其盛者也。”
(2).指專一地行法。韓非子·五蠹:“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術而不慕信,故法不敗,而群官無奸詐矣?!?br />(3).越發(fā);更加。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第一折:“這個姑夫老人家,一法老的糊突了?!?明 徐渭 《翠鄉(xiāng)夢》第一折:“那婦人老也小,止不過十七八歲,一法生得絶樣的。”
(4).一種方法。 晉 葛洪 抱樸子·雜應:“又一法,思其髮散以被身,一髮端,輒有一大星綴之?!?span id="oqbtcuw" class="book">《素問·刺志論》“入實者,右手開鍼空也;入虛者,左手閉鍼空也” 張隱庵 集注引 張兆璜 曰:“開闔者,三陽之氣發(fā)于下焦。營衛(wèi)者,中焦水穀之所生也。用鍼取氣,在于營衛(wèi),而此篇獨論氣出下焦,血出中焦,候下焦所生之氣,出入開闔,以行補寫之法,又一法也。”
(5).佛教用語,猶言一事一物。《華嚴經》卷十三:“惟以一法得出離。”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一法開無量之門,一音警無邊之眾?!?宋 范成大 《題記事冊》詩:“八萬四千空色界,不離一法認毘盧?!?/div>
《國語辭典》:儀形(儀形)  拼音:yí xíng
1.容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閑習禮度,不如式瞻儀形?!固?。杜光庭《虬髯客傳》:「觀李郎儀形器宇,真丈夫也?!?br />2.效仿?!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上》:「敬畏上天之戒,儀形虞、周之盛。」
3.楷模、典范?!侗饼R書。卷三一。王昕傳》:「元景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儀形?!挂沧鳌竷x刑」。
《國語辭典》:準繩(準繩)  拼音:zhǔn shéng
1.用來測量平直的器具。《淮南子。說林》:「非規(guī)矩不能定方圓。非準繩不能正曲直?!?br />2.比喻權衡事物的法度?!杜f唐書。卷四六。經籍志上》:「墳、典起之于前,詩、書繼之于后,先王陳跡,后王準繩?!?/div>
《國語辭典》:導師(導師)  拼音:dǎo shī
1.指導學生研究學術及擔負訓育責任的老師。如:「在一年的導師任內,他和班上同學建立了深厚的情誼?!?br />2.佛教用語:(1)指引導眾生去迷就正的人為導師?!缎旅~訓纂。學屬。導師》引《佛報恩經》:「導師者,導以正路,示涅槃經,使得無為長樂故?!?2)指僧伽中的上座。
《國語辭典》:止觀(止觀)  拼音:zhǐ guān
佛教修行者悟道、入道的二個主要方法。止指一種平靜、清楚而不會受到攪亂的心靈狀態(tài);能給心更大的洞識力,是修觀所不可或缺的。觀指對存在的一切物質或精神現象,以無常、苦、空和無我等來觀察事物的本性真實差別。止使心從雜染和內在的障礙中解脫;觀使修行者入圣流并解脫成佛?!戳T教授習定論〉:「名一二分定者,或時但有寂處而無罪觀;或有眾觀而非寂處;或時俱有,應知即是止觀雙運。」
《國語辭典》:法鼓  拼音:fǎ gǔ
1.一種法器。在寺院中,法堂設有二鼓,在東北角的稱為「法鼓」,在西北角的稱為「茶鼓」。
2.比喻佛法。佛法如戰(zhàn)鼓,可以誡眾進善?!洞蠓綇V佛華嚴經》卷六十二:「梵行為茵蓐,三昧為采女,法鼓震妙因?!?br />3.道壇所擊的大鼓。用以震起法眾,袪除妖氛。
《漢語大詞典》:傳香(傳香)
(1).佛教語。傳戒。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太子重云殿受戒》詩:“傳香引上德,列伎進名臣?!?唐 馬戴 《送宗密上人》詩:“一自傳香后,名山愿卜鄰?!?br />(2).佛教語。行香。謂行法事時持香繞行道場。 唐 廣宣 《禁中法會應制》詩:“侍讀霑恩早,傳香駐日遲?!?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賢愚經云:‘為蛇施金設齋,令人行香僧手中?!?span id="fiaqn5u" class="book">《普達王經》云:‘佛昔為大姓家子,為父供養(yǎng)三寶,父命子傳香?!嗽啤邢闵种小c‘傳香’,今世國忌日尚行此意。”
《漢語大詞典》:執(zhí)憲(執(zhí)憲)
(1).司法,執(zhí)行法令。漢書·丙吉傳:“廷尉 于定國 執(zhí)憲詳平,天下自以不寃?!?span id="55urewm" class="book">《北史·外戚傳·常英》:“后 員 與 伯夫 子 禽可 共為飛書,誣謗朝政。事發(fā),有司執(zhí)憲,刑及五族?!?唐 李嘉祐 《送崔侍御入朝》詩:“十年猶執(zhí)憲,萬里獨歸春?!?br />(2).執(zhí)法者。《文選·曹植〈責躬〉詩》:“違彼執(zhí)憲,哀予小臣?!?呂向 注:“言天子不忍刑我,暴尸於朝市,故違執(zhí)法者,哀憐我也?!?/div>
《國語辭典》:作用  拼音:zuò yòng
1.用意、用心。如:「他講這句話的作用何在?」
2.作為、行為?!段簳>砥甙?。孫紹傳》:「作用失機,雖成必敗。」
3.施行法術。《水滸傳》第四四回:「我的這法,諸人都帶得。作用了時,和我一般行?!埂读凝S志異。卷二。陸判》:「作用畢,視榻上亦無血跡。」
4.效果、影響。如:「有副作用」、「消化作用」。
《漢語大詞典》:無想(無想)
(1).無所思念。
(2).佛教語。為有部和法相宗心不相應行法之一。《金剛經·大乘正宗分》:“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湼槃而滅度之?!?span id="bgweebf"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八七:“或求無色,或求浄居,或求無想,故識亦不樂住也。”
《漢語大詞典》:施法
(1).實施法令。周禮·天官·大宰:“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span id="yy8eg0s" class="book">《史記·秦本紀》:“ 鞅 ( 衛(wèi)鞅 )之初為 秦 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
(2).施行法術。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你們圍成一個圈,等我開始施法的時候,你們就唱《禮魂》,要一面唱,一面跳?!?/div>
《國語辭典》:法場(法場)  拼音:fǎ cháng
1.執(zhí)行死刑的場地。也稱為「刑場」。
2.宣揚佛法的場所。也稱為「道場」。
《漢語大詞典》:大齋(大齋)
(1).佛教語。謂在重大節(jié)日期間舉行法會,設齋食供養(yǎng)僧人。太平廣記卷二八九引《辯疑志·雙圣燈》:“大齋日送供,士女僅至千人…… 大歷 十四年,四月八日夜,大眾合聲禮念?!?br />(2).謂正餐。 元 汪元亨 《朝天子·歸隱曲》之三:“蕙帳低垂,柴門深閉,大齋時猶未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