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歸袖(歸袖)
謂裝入袖中帶回。 清 李漁 《蜃中樓·點(diǎn)差》:“那河邊水價(jià),網(wǎng)畔魚租,處處堪歸袖。”
分類:袖中中帶
《漢語大詞典》:籠袖(籠袖)
把兩手相對(duì)伸入兩袖中。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敏捷:“ 溫庭筠 燭下未嘗起草,但籠袖憑幾,每賦一詠一吟而已,故場(chǎng)中號(hào)為 溫八吟 ?!?/div>
《漢語大詞典》:袖椎
亦作“ 袖鎚 ”。 袖中暗藏鐵椎。 魏安禧王 二十年, 秦 圍 趙 , 魏 使 晉鄙 領(lǐng)兵救 趙 , 鄙 按兵不動(dòng)。 魏 公子 信陵君 以計(jì)盜兵符,用 夷門 隱士 侯生 策,使“ 朱亥 袖四十斤鐵椎,椎殺 晉鄙 ”,奪其軍,進(jìn)擊 秦 兵,解 邯鄲 之圍。事見史記·魏公子列傳。后遂用為典故。 唐 李白 《博平鄭太守見訪卻之武陵立馬贈(zèng)別》詩:“仍要鼓刀者,乃是袖鎚人?!?明 劉基 《結(jié)襪子》詩:“袖椎奪兵符,救 趙 蜚英聲。”
《漢語大詞典》:袖刺
置名刺於袖中,以備拜謁時(shí)通名。 宋 林逋 《送僧休復(fù)之京師》詩:“到京當(dāng)袖刺,館閣盡名公。” 明 無名氏 《西軒客談》:“有客曳長(zhǎng)裾,袖刺謁豪閎;低頭拜閽者,始得通姓名?!?/div>
《國(guó)語辭典》:袖珍  拼音:xiù zhēn
形容小型的或小巧的。如袖珍字典、袖珍收音機(jī)。
《漢語大詞典》:袖軸(袖軸)
可藏在袖中的小巧畫軸。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四·褶作畫圖:“昨見《楊妃上馬圖》袖軸一卷,真 宋 奇物。”
《漢語大詞典》:袖琴
可置于懷袖中的琴。極言其小。 宋 蘇軾 《歐陽晦夫惠琴枕》詩:“輪囷濩落非笛材,剖作袖琴徽軫足?!币槐咀鳌凹?xì)琴”。
分類:袖中
《國(guó)語辭典》:袖刃  拼音:xiù rèn
在袖中暗藏兵器。唐。劉禹錫〈武夫〉詞:「探丸害公吏,袖刃妒名倡。」
《漢語大詞典》:削袂
謂兩手套于袖中。呂氏春秋·行論:“ 莊王 方削袂,聞之曰:‘嘻!’投袂而起。” 陳奇猷 校釋:“削之本義為刀室,所以套刀者,引申其義則以物套入某物之中謂之削。此文‘削袂’者,謂兩手套入衣袖之中,正形容 莊王 消閒自得之狀。”
《漢語大詞典》:袖犬枕鐘(袖犬枕鐘)
袖中玩弄的犬,枕邊報(bào)時(shí)的鐘。泛指精巧的玩物。 清 曹寅 《玻瓈杯賦》:“方搜求之相尚,古每勝今;知嗜好之不恒,新還間舊。而況梯山航海,明珠翠羽之奇;袖犬枕鐘, 弱水 、 流沙 之遠(yuǎn)?!?/div>
《漢語大詞典》:袖里乾坤(袖裏乾坤)
謂袖中藏天地。比喻變化無窮的幻術(sh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鞏仙:“ 尚 方獨(dú)坐凝想時(shí),忽有美人自簷間墮,視之, 惠哥 也。 尚 曰:‘袖里乾坤真箇大。’ 惠 曰:‘離人思婦盡包容?!?/div>
《國(guó)語辭典》:袖里來,袖里去(袖里來,袖里去)  拼音:xiù lǐ lái,xiù lǐ qù
舊時(shí)商人買賣物品,常不明言價(jià)格,而與顧客袖中握手指做記號(hào),以保持秘密。指以秘密的方式進(jìn)行某事?!妒c(diǎn)頭。卷六。乞丐婦重配鸞儔》:「這聘禮也不過鄧元龍三人袖里來袖里去,所以外人并不知得。」
《國(guó)語辭典》:搋手兒(搋手兒)  拼音:chuāi shǒu ér
兩手交錯(cuò)放在衣袖中。也作「揣手兒」。
《國(guó)語辭典》:揣手兒(揣手兒)  拼音:chuǎi shǒu ér
兩手交錯(cuò)放在衣袖中。也作「搋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