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4,分17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扁扁
迷意
蠡酌
鄙識
咫見
瞡瞡
史識
深士
俊識
迷見
偉鑒
坐井蛙
凡短
粗近
筐舉
《漢語大詞典》:扁扁
扁,不厚。《詩·小雅·白華》“有扁斯石” 毛 傳:“扁扁,乘石貌?!?孔穎達 疏:“乘車之時履此石而上,故謂此石為乘石?!?span id="2h71kdo"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后面那座彩亭,抬著卻像件扁扁的東西?!?br />(1).喜悅貌。孟子·離婁下“施施從外來” 漢 趙岐 注:“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br />(2).狹小。指見識、氣度等。 漢 揚雄 《太玄·達》:“次四,小利,小達大迷,扁扁不救?!?司馬光 集注:“扁扁,狹小皃?!?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說》:“今夫學者,扁扁卑卑,狹于守規(guī)?!?/div>
《漢語大詞典》:迷意
糊涂的見識。后漢書·張敏傳:“愚心所不曉,迷意所不解。”《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只緣自意有高仾,迷意凡心難得至。”
分類:糊涂見識
《國語辭典》:蠡酌  拼音:lí zhuó
用瓠瓢來酌量海水的深度。比喻見識短淺?!侗敝堋b仔?。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以管窺天,以蠡酌海?!挂沧鳌阁粶y」。
《漢語大詞典》:鄙識(鄙識)
謙稱自己的見識。 清 惲敬 《文昌宮碑陰錄》:“竊以私見鄙識,窺測萬一如此?!?/div>
《漢語大詞典》:咫見(咫見)
短淺的見識。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五:“夫以夷攻夷之效,咫見者視為迂圖。”
分類:短淺見識
《漢語大詞典》:瞡瞡
見識淺陋貌。荀子·非十二子:“吾語汝,學者之嵬容:其冠絻,其纓禁緩,其容簡連;填填然,狄狄然,莫莫然,瞡瞡然。” 王先謙 集解引 郝懿行 曰:“瞡瞡者,鄙細之容?!?/div>
分類:見識淺陋
《漢語大詞典》:史識(史識)
修史的見識。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一:“余謂 劉 有史學,無史筆;有史裁,無史識也。” 魯迅 《集外集·〈奔流〉編校后記四》:“以為中世紀在文化上,不能算黑暗和停滯,以為 羅丹 的出現(xiàn),是再興戈諦克的精神:都可以見作者的史識。”
分類:修史見識
《漢語大詞典》:深士
見識深遠的人。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文》:“能夷異如 裴楷 ,處逼如 裴遐 ,可稱深士乎?!?/div>
分類:見識深遠
《漢語大詞典》:俊識(儁識)
卓越的見識。 唐 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后來經始者,貴乎儁識通才,若 班固 陳壽 是也。”
分類:卓越見識
《漢語大詞典》:迷見(迷見)
(1).見識糊涂。 唐 孟郊 《答姚怤見寄》詩:“賢哲不茍合,出處亦待時;而我獨迷見,意求異士知?!?br />(2).指糊涂的見解。 梁啟超 《論希臘古代學術》第二章:“雖然,其揭櫫理性,而以六根六塵所接構者為迷見,一也。”
《漢語大詞典》:偉鑒(偉鑒)
遠大的見識。 唐 楊炯 《〈王勃集〉序》:“以茲偉鑒,取其雄伯。”
分類:遠大見識
《漢語大詞典》:坐井蛙
井底之蛙。比喻見識短淺的人。語出莊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宋 蘇軾 《南禪長老和詩不已故作六蟲篇答之》:“那將坐井蛙,而比 談天衍 ?!?/div>
分類:見識短淺
《漢語大詞典》:粗近
見識粗陋淺薄。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書》:“至若啟導麤近者,有影響之實,亦猶 于公 以仁活致封, 嚴氏 以好殺致誅?!?/div>
《漢語大詞典》:筐舉(筐舉)
喻見識不廣。三國志·蜀志·郤正傳:“管闚筐舉,守厥所見,未可言八紘之形埒,信萬事之精練也?!?/div>
分類:見識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