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長安近
 
長安遠
 
長安不見
 
舉頭見月
 
長安在日邊
 
日遠長安近
 
知日近
 
長安遠于日
 
舉頭見長安
 
日下長安近
 
出門望長安
  
日易見長安難到
 
日遠長安遠
 
舉頭見日,不見長安
 
日近長安近

相關人物
司馬昭(晉明帝)


《世說新語》中卷下《夙惠》
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乖郛愔?。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乖凼?,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例句

長安遠于日,山川云間之。 元稹 江陵三夢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劉長卿 清明后登城眺望

長安遙在日光邊,憶君不見令人老。 岑參 過燕支寄杜位

長安遠于日,搔首獨徘徊。 崔涂 春日登吳門

長安同日遠,不敢詠歸歟。 張南史 早春書事奉寄中書李舍人

遙遙西向長安日,愿上南山壽一杯。 張說 幽州新歲作

將交洛城雨,稍遠長安日。 李嶠 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

長安遙向日,宗伯正乘春。 杜審言 泛舟送鄭卿入京

愿枉長安日,光輝照北原。 杜甫 建都十二韻

天歸京兆新,日與長安遠。 權德輿 惠昭皇太子挽歌詞二首

觀闕長安近,江山蜀路賒。 王勃 始平晚息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王勃 白下驛錢唐少府

翀?zhí)焱踝尤?,對日圣君憐。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灞涘長安恒近日,殷正臘月早迎新。 韋元旦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應制

《國語辭典》:見長(見長)  拼音:jiàn zhǎng
眼看著長高或長大。如:「才短短一個月,小狗見長不少?!?/div>
《國語辭典》:見長(見長)  拼音:jiàn cháng
顯出特有的專長。如:「他以繪畫見長?!?/div>
《漢語大詞典》:看生見長(看生見長)
謂親眼看著某人的出生和長大。形容對一個人非常熟悉。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這孩兒本等不是我養(yǎng)的,他要問那剃胎頭收生的老娘,和那看生見長的一起街坊鄰舍,做證見?!?元 武漢臣《生金閣》第二折:“老身自幼在 龐 府,看生見長這個衙內(nèi),非是一日也呵?!?元 王曄《桃花女》楔子:“他在我隔壁住,從小里看生見長的?!?/div>
《國語辭典》:朝宗  拼音:cháo zōng
1.朝,古代諸侯于春天朝見天子。宗,諸侯于夏日朝見天子。朝宗后泛指臣下覲見君王。宋。陸游福建到任謝表〉:「咸造在廷,甫遂朝宗之愿。」
2.比喻川水流歸大海?!对娊?jīng)。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唐。張九齡 錢王司馬入計同用洲字詩:「獨嘆湘江水,朝宗向北流?!?/div>
《漢語大詞典》:棗栗(棗栗)
(1).棗樹與栗樹。亦指棗子與栗子。戰(zhàn)國策·燕策一:“南有 碣石 、 雁門 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栗之實,足食於民,此所謂天府也?!?span id="i3ws3ib" class="book">《后漢書·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既至 安邑 ,御服穿敝,惟以棗栗為食?!?br />(2).古時婦女早間拜見長輩時常獻的果品。儀禮·士昏禮:“質(zhì)明,贊見婦于舅姑……婦執(zhí)笲棗栗,自門入,升自西階進拜,奠于席。” 賈公彥 疏:“棗栗,取其早自謹敬。”國語·魯語上:“夫婦贄不過棗栗,以告虔也?!?韋昭 注:“棗,取蚤起,栗,取敬肅?!?/div>
《漢語大詞典》:庭參(庭參)
封建時代下級官員趨步至官廳,按禮謁見長官。文職北面跪拜,長官立受;武職北面跪叩,自宣銜名,長官坐受。 宋 沈括 《夢溪續(xù)筆談》:“ 成都府 知録,雖京官,例皆庭參?!?span id="na3wpke" class="book">《宋史·鄭剛中傳》:“都統(tǒng)每入謁,必庭參然后就坐?!?span id="s82dwl3" class="book">《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垂老得這一個教官,又要去遞手本,行庭參,自學得腰胯硬了,做不來這樣的事?!?/div>
《漢語大詞典》:晨衙
早衙。謂清晨于衙署參見長官或治事。新唐書·崔從傳:“ 寶歷 初,為 東都 留守。故事,留司官入宮城門列晨衙見留守。吏誕傲,久廢,至是復行。”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四》:“一日晨衙,羣寮談詩, 廣 起於坐曰:‘ 鄭廣 麄?cè)?,有拙詩白之諸公。’”
《國語辭典》:參堂(參堂)  拼音:cān táng
進謁、拜見長輩或位尊者?!度辶滞馐贰返谄呋兀骸概e人報中了進士,即刻在下處擺起公座來升座,長班參堂磕頭。」也作「參場」。
《漢語大詞典》:干堂
亦稱“ 參堂 ”。 宋 官員注授差遣的方式之一。京朝官若不經(jīng)吏部注授差遣,而直接赴政事堂由宰相注授,謂之“干堂”。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一:“叔祖侍郎 婺 倅滿秩造朝,未暇干堂,且歸 嘉禾 ?!?/div>
《漢語大詞典》:棗脩(棗脩)
棗子與肉脯。古代婦女拜見長輩時攜帶的禮物,取其起早而虔敬之意。左傳·莊公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女贄,不過榛栗棗脩,以告虔也。” 孔穎達 疏:“棗,取其早起也;脩,取其自脩也?!?南朝 齊 張融 《與從叔永書》:“榛栗棗脩,女贄既長,束帛禽鳥,男禮已大。” 宋 蘇轍 《大行太皇太后上仙功德疏》:“贄罷棗脩,襚陳褘狄,敢薦竺文之秘,少資天福之餘?!?/div>
《漢語大詞典》:拜覲(拜覲)
朝見君主或拜見長者。晉書·溫嶠傳:“公自還輦轂,入輔朝政,闕拜覲之禮,簡人臣之儀,不達圣心者莫不於邑?!?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四郎:“向居 王屋山 下洞,今將往 峨嵋山 ,知叔到此,故候拜覲?!?/div>
《漢語大詞典》:棗修
同“棗脩”。
棗子與肉脯。古代婦女拜見長輩時攜帶的禮物,取其起早而虔敬之意。
《漢語大詞典》:棗脩(棗脩)
棗子與肉脯。古代婦女拜見長輩時攜帶的禮物,取其起早而虔敬之意。左傳·莊公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女贄,不過榛栗棗脩,以告虔也。” 孔穎達 疏:“棗,取其早起也;脩,取其自脩也。” 南朝 齊 張融 《與從叔永書》:“榛栗棗脩,女贄既長,束帛禽鳥,男禮已大?!?宋 蘇轍 《大行太皇太后上仙功德疏》:“贄罷棗脩,襚陳褘狄,敢薦竺文之秘,少資天福之餘。”
《漢語大詞典》:大賦(大賦)
漢 賦以鋪敘事物見長,繼承了楚辭一些形式上的特點,更多地采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稱為“大賦”。大賦系對 東漢 以后抒情為主的“小賦”而言。代表作如 司馬相如 《上林賦》、 揚雄 《長楊賦》、 班固 《兩都賦》、 張衡 《二京賦》等。
《漢語大詞典》:稟辭(稟辭)
舊指官員赴外地任所前,謁見長官請示辭行。《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你如何不稟辭 河伯 ,也去跳 龍門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回:“他又求了藩臺給他一個到 通州 勘荒的差使,當天奉了札子,當天就稟辭去了?!?span id="lsisjas" class="book">《老殘游記》第七回:“ 老殘 出去雇了一輛騾車,將行李裝好,候 申東造 上衙門去稟辭?!?清 容閎 《西學東漸記》第十四章:“余籌備既畢,乃稟辭 曾督 ,別諸友而首途?!?/div>
《漢語大詞典》:納贄(納贄)
初次拜見長者時饋贈禮物。 漢 王逸 《九思·守志》:“謁玄黃兮納贄,崇忠貞兮彌堅?!?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氏:“秀才自言 胡氏 ,遂納贄館之?!?/div>
《國語辭典》:虞山派  拼音:yú shān pài
清初大畫家王翚,風格以秀麗工整見長,當時從之學畫者多人,因王翚居虞山,遂有虞山派之稱,而與當時的婁東派相當。
《漢語大詞典》:對日(對日)
回答有關太陽問題的故事。出處有二:(1)后漢書·黃琬傳:“ 建和 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問所食多少, 瓊 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琬 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瓊 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2)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夙惠:“ 晉 明帝 數(shù)歲,坐 元帝 膝上,有人從 長安 來……因問 明帝 :‘汝意謂 長安 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元帝 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 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 長安 ?!焙笠蛞浴皩θ铡睘樾稳萦啄曷敾壑?。 北周 庾信 《傷王司徒褒》詩:“青衿已對日,童子即論天?!?唐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翀?zhí)焱踝尤?,對日圣君憐?!?/div>
《漢語大詞典》:長安日(長安日)
(1).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夙惠:“ 晉明帝 數(shù)歲,坐 元帝 膝上。有人從 長安 來, 元帝 問 洛 下消息,澘然流涕。 明帝 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 明帝 :‘汝意謂 長安 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 異之。明日,集羣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 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 長安 。’”后因以“長安日”指 長安 。 唐 李嶠 《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詩:“將交 洛城 雨,稍遠 長安 日。”
(2).指代君王。 唐 張說 《幽州新歲作》詩:“遙遙西向 長安 日,愿上 南山 壽一杯?!?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愿枉 長安 日,光輝照北原?!?/div>
分類:君王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