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16,分1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俗緣
左傳
解說
大象
轉(zhuǎn)語
傳注
注疏
講解
大傳
言文
別致
開白
自釋
義訓
注腳
《國語辭典》:俗緣(俗緣)  拼音:sú yuán
塵世間的人事關(guān)系。如:「俗緣未盡」。
《國語辭典》:左傳(左傳)  拼音:zuǒ zhuàn
書名。春秋魯太史左丘明撰。西漢劉歆始引傳文解釋春秋經(jīng)義,列為春秋三傳之一,初與春秋分行,晉杜預乃附于經(jīng),唐孔穎達作正義。也稱為「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
《漢語大詞典》:解說(解説)
舒解歡悅。詩·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漢 鄭玄 箋:“女行反入見我,我則解説也?!?span id="qgujatr" class="book">《史記·梁孝王世家褚少孫論》:“太后乃解説?!?/div>
分類:解說歡悅
《國語辭典》:大象  拼音:dà xiàng
1.目前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鼻長,無骨,具有嗅覺、喝水、攝食、打斗、撫慰小象的功用。營群居生活。以青草、樹葉為食??晒﹦谝?、交通工具。參見「象」條。
2.本指世界一切事物的本原。后指舊時帝王一統(tǒng)天下?!段倪x。干寶。晉紀論晉武帝革命》:「于是百姓與能,大象始構(gòu)矣?!?br />3.《易傳》的組成部分。依據(jù)一卦的基本觀念,擴大說明事物變化和人事現(xiàn)象,稱為「大象」。以別于說明各爻的小象。
4.北周宇文衍(靜帝)的年號(西元579~580)。
《國語辭典》:轉(zhuǎn)語(轉(zhuǎn)語)  拼音:zhuǎn yǔ
1.改變原來語句之意,而另作一語。
2.禪師啟悟弟子時所提的問題,有時問題是由弟子提出反問禪師?!斗鸸魑蚨U師碧巖錄》卷一○:「請禪客各下一轉(zhuǎn)語?!埂肚迤缴教迷挶??;艮I蓮女成佛記》:「堂頭大和尚,我有一轉(zhuǎn)語,敢問和尚則個?!挂卜Q為「轉(zhuǎn)話」。
3.訓詁學上指因時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導致語音發(fā)生變化的詞語。
4.書名。清戴震撰,二十章。內(nèi)容為探尋漢語語源之作。書已失傳,《戴東原集》中收有〈轉(zhuǎn)語二十章序〉。
《漢語大詞典》:傳注(傳註)
亦作“ 傳註 ”。 解釋經(jīng)籍的文字。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釋經(jīng)則與傳注參體,……傳者轉(zhuǎn)師,注者主解?!?宋 葉適 《金壇縣重建學記》:“古今之義理準焉,雖更燔滅壞亂,而傳注終不能汩,異説終不能迷也?!?明 唐順之 《葉包庵先生壽序》:“先生治且三十年,雖一以傳註為宗,然訓詁名物之外,往往能深探古人之精微而發(fā)之于文。” 清 李漁 《閑情偶記·辭曲》:“曲之有白,就文字論之,則猶經(jīng)文之於傳註?!?/div>
《國語辭典》:注疏  拼音:zhù shù
注解及闡釋注解的文字合稱為「注疏」。唐。韓愈 冬薦官殷侑狀:「前件官兼通三傳,傍習諸經(jīng),注疏之外,自有所得?!顾?。邢炳孝經(jīng)注疏序〉:「奧旨微言,已備解乎注疏。」
《國語辭典》:講解(講解)  拼音:jiǎng jiě
1.解說分析。《宋史。卷三二九。常秩傳》:「秩長于《春秋》,至斥孫復所學為不近人情。著講解數(shù)十篇,自謂『圣人之道,皆在于是?!弧?br />2.和解、講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yè)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div>
《漢語大詞典》:大傳(大傳)
(1).周易中解釋經(jīng)(卦辭、爻辭)的傳,凡七種,即《彖》《象》、《文言》、《繫辭》、《說卦》《序卦》《雜卦》。也稱大傳。史記·太史公自序:“《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涂?!?br />(2). 漢 初 伏勝 所著尚書大傳的簡稱。晉書·五行志上:“ 漢 興,承 秦 滅學之后, 文帝 時, 虙生 創(chuàng)紀《大傳》,其言五行庶徵備矣?!?/div>
《漢語大詞典》:言文
(1).謂解釋法律文字。史記·曹相國世家:“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
(2).言語和文字。 狄平子 《論文學上小說之位置》:“為今之計,能造出最適之新字,使言文一致者上也?!?魯迅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到這里,我想來猜一下古時候言文是否一致的問題?!?br />(3).專指書面語言。 郭沫若 《沸羹集·正標點》:“標點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時還在其上?!?/div>
《國語辭典》:別致(別致)  拼音:bié zhì
新奇,與眾不同?!都t樓夢》第五九回:「怪道人贊你的手巧,這頑意兒卻也別致?!挂沧鳌竸e致」。
《國語辭典》:別致(別緻)  拼音:bié zhì
新奇,與眾不同。如:「這匱子的樣式倒挺別致的?!挂沧鳌竸e致」。
《漢語大詞典》:開白(開白)
解釋表白。新唐書·李絳傳:“ 李吉甫 謂 鄭絪 漏其謀,帝召 絳 議,欲逐 絪 , 絳 為開白,乃免?!?/div>
《漢語大詞典》:自釋(自釋)
(1).自我解釋。呂氏春秋·上德:“太子不肯自釋,曰:‘君非 麗姬 ,居不安,食不甘?!煲詣λ?。” 唐 元結(jié) 《文編序》:“叟之命稱,則著于自釋云。”
(2).自行寬解。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 元帝 在 江 荊 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乃至倦劇愁憤,輒以講自釋?!?唐 柳宗元 《與李翰林建書》:“心病言少次第,不足遠寄,但用自釋?!?span id="x7tk7yq" class="book">《宋史·田景咸傳》:“性鄙吝,務聚斂……后罷鎮(zhèn),常忽忽不樂。妻識其意,引 景咸 徧閲囊儲, 景咸 方自釋?!?/div>
《國語辭典》:義訓(義訓)  拼音:yì xùn
以字義為主的訓解方式,即用當代通行的語詞解釋古語詞或方言詞的意義。有別于音訓及形訓。
《國語辭典》:注腳(注腳)  拼音:zhù jiǎo
置于文章字句下面的注解。宋。朱熹答呂子約書〉:「所論甚善,末后注腳尤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