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修飭(修飭)
(1).行為端正不違禮義,或謹(jǐn)嚴(yán)不逾規(guī)矩。北史·羊烈傳:“ 烈 家傳素業(yè),閨門修飭,為世所稱。” 宋 歐陽修 《條約舉人懷挾文字札子》:“其辭藝可稱履行修飭者,不可勝數(shù)?!?清 惲敬 《袁州府訓(xùn)導(dǎo)李君墓志銘》:“君文辭修飭,其行事造次必以禮?!?br />(2).指約束言行,使合乎禮義。舊唐書·尉遲敬德傳:“國家大事,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shù)行,勉自修飭,無貽后悔也?!?清 侯方域 《明東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銘》:“性醇厚,與物無競,既舉孝廉,尤自修飭?!?br />(3).整治;整修。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八:“ 師道 因得於城上修飭備御之具,敵屢進(jìn)攻皆卻?!?明 王瓊 《雙溪雜記》:“自古據(jù)有 河 西,修飭武備,覊縻羗戎之法,惟本朝最為精密?!?清 姚鼐 《方正學(xué)祠重修建記》:“ 明 萬歷 時, 南京 士大夫始建正學(xué)祠於其墓前,至國朝數(shù)經(jīng)修飭,今祠宇又已久敝矣?!?br />(4).修改潤飾。 清 包世臣 《再與楊季子書》:“國初名集,所見甚尠,就中可指數(shù)者: 侯朝宗 隨人俯仰,致近俳優(yōu), 劉才甫 極力修飭,略無菁華?!?/div>
《國語辭典》:客氣(客氣)  拼音:kè qi
表現(xiàn)謙虛禮讓的態(tài)度?!都t樓夢》第八九回:「黛玉經(jīng)才寫完,站起來道:『簡慢了?!粚氂裥Φ溃骸好妹眠€是這么客氣?!弧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三回:「我同你從小兒就在一起的,不要客氣,我也不許你客氣。」
《漢語大詞典》:惇史
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記錄。禮記·內(nèi)則:“凡養(yǎng)老,五帝憲,三王有乞言。五帝憲,養(yǎng)氣體而不乞言,有善則記之為惇史。” 孔穎達(dá) 疏:“言老人有善德行則紀(jì)録之,使眾人法則,為惇厚之史?!?span id="eo5ylvf"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高貴鄉(xiāng)公髦傳》:“乞言納誨,著在惇史。” 唐 李德裕 《幽州紀(jì)圣功碑銘》:“圣上嘉其動而中禮,乃命宰臣採其元功,傳於惇史?!?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六:“摒擋篋箱留諫草,欲令惇史記 唐堯 ?!?/div>
《國語辭典》:博取  拼音:bó qǔ
1.換取、取得。如:「博取好感」、「博取信任」。
2.廣泛吸收聽取。如:「博取眾議」。
《國語辭典》:感化  拼音:gǎn huà
感動他人,使變化氣質(zhì)、棄惡從善?!度龂萘x》第二回:「與民秋毫無犯,民皆感化?!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四五回:「這件事可小可大,果然是個不孝之子,也應(yīng)該設(shè)法感化他?!?/div>
《國語辭典》:起居注  拼音:qǐ jū zhù
中國古代帝王的言行錄。以唐宋的記注最為詳備,為修史的重要依據(jù);元明以后,制度雖存,而記載漸趨簡單,價值大不如前。如漢武帝有〈禁中起居注〉、東漢馬皇后撰有〈明帝起居注〉等。
《國語辭典》:作偽(作偽)  拼音:zuò wèi
作假?!稌?jīng)。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div>
《國語辭典》:附和  拼音:fù hè
1.自己毫無定見,隨他人意見或行動而同聲應(yīng)和。《古今小說。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或時唾罵嚴(yán)賊,地方人等齊聲附和?!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改闳绾蔚垢胶推鹦曼h來?索性要開學(xué)堂了。」
2.依附勾結(jié)。宋。葉適國子監(jiān)主簿周公墓志銘〉:「聲連勢合,附和傾朝廷。」《明史。卷一七九。列傳。鄒智》:「李林甫、牛仙客與高力士相附和,而唐政不綱。」
3.響應(yīng)、追隨。如:「許多同儕都附和他的政策主張?!?/div>
《國語辭典》:輕飄(輕飄)  拼音:qīng piāo
輕盈靈活不呆滯。如:「他滿懷喜悅,腳步輕飄的走在路上。」
《漢語大詞典》:前休
前人的美善言行。 明 周立靖 《錦箋記·題錄》:“ 杏苑 留題,古來盛典,諸公何不賦詩一首,以繼前休。”《南宮詞紀(jì)·仙呂醉羅歌·題黃叔初溪上別業(yè)》:“非投轄,便枕流,幾多身計釣前休?!?/div>
《國語辭典》:合轍(合轍)  拼音:hé zhé
1.不同車輛行走的軌跡相吻合。比喻相符、相同。如:「守信用的人言行合轍?!?br />2.戲曲中指韻調(diào)相諧。如:「合轍押韻?!?br />3.恢復(fù)常軌。如:「長期假期結(jié)束后開始上班,生活又合轍了?!?br />4.習(xí)慣。如:「剛到一處新環(huán)境不熟悉,日子久了自然就會合轍?!?br />5.個性相投。如:「他們個性合轍,很少鬧意見?!?/div>
《國語辭典》:寅清  拼音:yín qīng
潔身慎行,其心謹(jǐn)敬而清潔。語本《書經(jīng)。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顾?。楊萬里 櫻桃詩:「天上薦新舊分賜,兒童猶解憶寅清?!?/div>
《漢語大詞典》:不檢(不檢)
謂不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説這 魏生 年少不檢,不宜居清要之職,降處外任?!?明 方孝孺 《綠疇軒記》:“清言宏議者,蕩而不檢。”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世成:“ 金世成 , 長山 人。性不檢。忽出家作頭陀?!?李劼人 《大波》第八章一:“ 彭紳 怎敢毀謗朝廷,那是他一時不檢,失了言?!?/div>
《漢語大詞典》:無町畦(無町畦)
沒有田界。亦以比喻人的言行沒有約束。 唐 韓愈 《南內(nèi)朝賀歸呈同官》詩:“文才不如人,行又無町畦?!?/div>
《漢語大詞典》:飭身(飭身)
警飭己身,使自己的思想言行謹(jǐn)嚴(yán)合禮。 漢 劉向 說苑·辨物:“既知天道,行躬以仁義,飭身以禮樂。” 明 李東陽 《擬楊文懿公謚議》:“昔 孔文子 失於飭身而不聞謚懿?!?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銘》:“有懿夫人,飭身約己。佐公清節(jié),誼不為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