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90,分2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議論
河漢
公言
空言
國論
名言
高論
清言
眾口
邪說
古調
前言
所說
昌言
正言
《國語辭典》:議論(議論)  拼音:yì lùn
1.批評討論?!度龂萘x》第一○八回:「恪恐人議論,先搜求眾官將過失,輕則發(fā)遣邊方,重則斬首示眾?!埂段拿餍∈贰返谒木呕兀骸冈S多人圍著他,撐著眼睛,東一簇,西一簇的紛紛議論?!?br />2.見解、說法。唐。韓愈 薦樊宗師狀:「于藝學多所通解,議論平正,有經(jīng)據(jù)可以備顧問?!埂段拿餍∈贰返诙兀骸溉A甫昨日聽了他一番議論,把那住夜的念頭早打退了許多?!?/div>
《國語辭典》:河漢(河漢)  拼音:hé hàn
1.黃河和漢水。《莊子。齊物論》:「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南朝梁。江淹被黜為吳興令辭箋詣建平王〉:「濯以河漢之流,曝以秋陽之景?!?br />2.天河、銀河?!段倪x。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西游記》第三一回:「東西南北,中央五斗,河漢群辰?!?br />3.比喻言語大而無當,空泛不切實際。語出《莊子。逍遙游》:「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后引申為忽視或不信任他人的話。
《漢語大詞典》:公言
(1).公開談論。史記·孝文本紀:“ 宋昌 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span id="ydnsg6l" class="book">《魏書·劉昶傳》:“ 高祖 曰:‘國家本來有一事可慨??煽吆??恒無公言得失?!?明 唐順之 《鈍齋吳公墓碣銘》:“獨念先君性剛直,恥為譎祕媕婀之態(tài),其遇事雖不關己利害,亦公言激發(fā)無所避。”
(2).公眾的言論。 唐 韓愈 《原道》:“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明 楊慎 詞品·吳夢窗:“ 陰 君 煥 序其辭云:求辭於吾 宋 ,前有 清真 ,后有 夢窗 。此非 煥 之言,四海之公言也?!?/div>
《國語辭典》:空言  拼音:kōng yán
空泛而不切實際的言論?!段倪x。謝靈運。晚出西射堂》:「安排徒空言,幽獨賴鳴琴?!埂段拿餍∈贰返谒牧兀骸肝以谖鲌笊?,看見這種議論,也不止一次了,耳朵里鬧鬧吵吵,也有了兩三年了,光景是徒托空言罷?」也作「空談」。
《國語辭典》:國論(國論)  拼音:guó lùn
1.有關國家重大事項的討論、主張?!稘h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其法律任廷尉有馀,經(jīng)術文雅足以謀王體,斷國論?!?br />2.全國的輿論。如:「自從這個事件發(fā)生以后,國論紛紛,民心憤慨,影響不少?!?/div>
《國語辭典》:名言  拼音:míng yán
1.有價值的言論、善言。《晉書。卷四三。山濤傳》:「帝稱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文明小史》第二四回:「金子香聽了王總教的這些名言,一句句打在心坎上,說不出的感激?!?br />2.稱說?!稌?jīng)。大禹謨》:「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div>
《國語辭典》:高論(高論)  拼音:gāo lùn
見解高遠而不平凡的言論?!妒酚?。卷一○二。張釋之傳》:「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埂度龂萘x》第九三回:「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
《國語辭典》:清言  拼音:qīng yán
1.魏晉時代對玄理的研討與談論?!稌x書。卷五十。郭象傳》:「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鼓铣?。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何晏為吏部尚書,有位望,時談客盈坐」句下劉孝標注引《文章敘錄》:「晏能清言,而當時權勢,天下談士,多宗尚之?!?br />2.清雅高妙的言論。晉。陶淵明〈詠二疏〉詩:「問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
《漢語大詞典》:眾口(衆(zhòng)口)
(1).眾人的言論;輿論。戰(zhàn)國策·秦策三:“三人成虎,十夫楺椎,眾口所移,無翼而飛?!?span id="9hlmrf6" class="book">《漢書·劉向傳》:“上內(nèi)重 堪 ,又患眾口之寖潤,無所取信?!?明 徐復祚《一文錢》第三出:“不是我癡心妄想千年調,只恐怕昔富今貧眾口嘲?!?br />(2).眾人之口。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各該官軍家丁眾口齊稱,先年撫、道不扣糧餉,撫養(yǎng)軍民?!?/div>
《國語辭典》:邪說(邪說)  拼音:xié shuō
不當?shù)难哉?、異說?!盾髯印H逍А罚骸感罢f畏之,眾人愧之?!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把那抱別姓,借異種,這樣邪說疑我。」
《漢語大詞典》:古調(古調)
(1).古代的樂調。 唐 劉長卿 《聽彈琴》詩:“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一:“ 隋 氏取 漢 以來樂器、歌章、古調併入清樂,餘波至 李唐 始絶?!?br />(2).比喻高雅脫俗的詩文、言論。常以稱頌他人。 唐 杜審言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忽聞歌古調,歸思欲霑巾?!?清 黃鷟來 《和韻送戚緘子歸蠙城》之三:“古調豈終絶?《陽春》原和稀。”
(3).見“ 古調詩 ”。
《漢語大詞典》:古調詩(古調詩)
指 漢 魏 以來形成的古體詩。 唐 白居易 白氏長慶集有“古調詩”若干卷,皆為五言古詩。與后起的近體律絕相對。亦省稱“ 古調 ”。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喜聞 韓 古調,兼愛近詩篇?!?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八:“其時進士贄見前輩……但於詩賦、歌篇、古調之中,取其最精者投之?!?/div>
分類:古體詩
《國語辭典》:前言  拼音:qián yán
1.先哲的言論?!兑捉?jīng)。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國語。晉語四》:「夫必追擇前言,求善以終?!?br />2.以前所說的話。《論語。陽貨》:「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紅樓夢》第二回:「雨村聽了笑道:『可知我前言不謬。』」
3.稱文章前面所提示的話。
《漢語大詞典》:所說(所説)
(1).說的話,言論。五燈會元·西天祖師·一祖摩訶迦葉尊者:“ 迦葉 問諸比丘:‘ 阿難 所言不錯謬乎?’皆曰:‘不異世尊所説?!?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京派”與“海派”》:“我也曾經(jīng)略略的趕了一下熱鬧,在許多唇槍舌劍中,以為那時我發(fā)表的所說,倒也不算怎么分析錯了的?!?br />(2).說,陳說。 元 無名氏 《隔江斗智》第四折:“ 周瑜 領兵趕上,跪在車前,所説他取 荊州 之計?!?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四折:“若不是所説原因,險些兒生扭做 單雄信 ?!?/div>
分類:陳說言論
《國語辭典》:昌言  拼音:chāng yán
1.善言?!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中》:「明德侯劉龔、率禮侯劉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獻天符,或貢昌言?!埂杜f唐書。卷一九一。方技傳。葉法善傳》:「公以理國之法,數(shù)奏昌言?!?br />2.直言不諱?!逗鬂h書。卷六○上。馬融傳》:「俾之昌言而宏議,軼越三家,馳騁五帝,悉覽休祥,總括群瑞?!?/div>
《國語辭典》:正言  拼音:zhèng yán
1.公正而剛直的話。《漢書。卷七七。劉輔傳》:「莫敢盡節(jié)正言,非所以昭有虞之聽,廣德美之風也。」《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時人迫脅,莫敢正言。」
2.職官名。唐有左右拾遺,宋初改為左右正言,主掌規(guī)諫,分別隸屬于門下、中書兩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