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計偕(計偕)  拼音:jì xié
漢時被徵召的士人皆與計吏相偕同上京城,故稱為「計偕」。后世舉人入京會試,也稱為「計偕」。《漢書。卷六。武帝紀(jì)》:「徵吏民有明當(dāng)時之務(wù)、習(xí)先圣之術(shù)者,縣次續(xù)食,令與計偕。」
《國語辭典》:上計(上計)  拼音:shàng jì
1.最好的計策?!稇?zhàn)國策。西周策》:「趙之上計,莫如令秦、魏復(fù)戰(zhàn)?!埂赌鲜贰>硭奈?。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yīng)急走耳?!?br />2.漢制,每屆年終,郡國遣吏至京上計簿,將全年人口、錢、糧、賊、獄訟等事項(xiàng),向朝廷報告,稱為「上計」。《續(xù)漢書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本注曰:皆掌治民,顯善勸義,禁奸罰惡,理訟平賊,恤民時務(wù),秋冬集課,上計于所屬郡國?!?/div>
《漢語大詞典》:隨計(隨計)
語本史記·儒林列傳:“ 公孫弘 為學(xué)官,悼道之鬱滯、乃請曰:‘丞相御史言……郡國縣道邑有好文學(xué),敬長上,肅政教,順鄉(xiāng)里,出入不悖所聞?wù)?,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二千石謹(jǐn)察可者,當(dāng)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yè)如弟子?!北局^應(yīng)征召之人偕計吏同行,后遂以“隨計”指舉子赴試。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某始出山隨計,進(jìn)退唯公命?!?span id="xcsj2zr"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咸平三年》:“所擢凡千百餘人,其中有自 晉 天福 中隨計者。”參見“ 計偕 ”。
《國語辭典》:計偕(計偕)  拼音:jì xié
漢時被徵召的士人皆與計吏相偕同上京城,故稱為「計偕」。後世舉人入京會試,也稱為「計偕」?!稘h書。卷六。武帝紀(jì)》:「徵吏民有明當(dāng)時之務(wù)、習(xí)先聖之術(shù)者,縣次續(xù)食,令與計偕?!?/div>
《漢語大詞典》:吞墨
北齊 于正旦勞諸郡上計吏。勞畢,賜紙命陳事宜。書跡濫劣者罰飲墨水一升。事見 唐 韓鄂 《歲華紀(jì)麗·元日》。后以為習(xí)字之典。 清 錢謙益 《答書硯》詩:“晴窻洗胃還吞墨,永日撐腸欲煮書。”
《國語辭典》:小計(小計)  拼音:xiǎo jì
1.小計謀、小方法?!度龂萘x》第四六回:「詭譎小計,何足為奇!」
2.小總結(jié),約略的估計。如:「這些物品小計為一百三十二元?!埂抖膛陌阁@奇》卷一○:「當(dāng)真我們有得肉里錢先折去不成?只看我略施小計,不必用錢?!?br />3.指帳面上單頁的合計,與整本合計的總計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