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九折途
  
九折艱
 
叱馭王尊
 
叱馭人
 
忠臣叱馭
 
悲九折
 
九折悲
 
九折魂
 
輪摧九折
 
危途九折
 
九折
 
九折回軒
 
王尊許國
   
九折回轉
 
王陽守親
 
王陽嘆
 
王尊返駕
 
王尊疾驅
 
王尊驅九折

相關人物
王陽
 
王尊


《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王尊〉~3226~
王尊字子贛,涿郡高陽人也。少孤,歸諸父,使牧羊澤中。尊竊學問,能史書。年十三,求為獄小吏。數歲,給事太守府,問詔書行事,尊無不對。太守奇之,除補書佐,署守屬監(jiān)獄。久之,尊稱病去,事師郡文學官,治尚書、論語,略通大義。復召署守屬治獄,為郡決曹史。數歲,以令舉幽州刺史從事。而太守察尊廉,補遼西鹽官長。數上書言便宜事,事下丞相御史?!每ぬ匦烀魉]尊不宜久在閭巷,上以尊為郿令,遷益州刺史。先是,瑯邪王陽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嘆曰:「奉先人遺體,柰何數乘此險!」后以病去。及尊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王陽所畏道邪?」吏對曰:「是。」尊叱其馭曰:「驅之!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棺鹁硬慷q,懷來徼外,蠻夷歸附其威信。博士鄭寬中使行風俗,舉奏尊治狀,遷為東平相。

簡釋

九折回軒:借喻不再奔波于仕途。唐李商隱《明禪師院酬從兄見寄》:“斯游悅為勝,九折幸回軒”

九折途:喻指路途艱險。宋陸游《東窗》:“九折危途寸步艱,至今回首尚心寒?!?/p>


例句

晨嚴九折度,暮戒六軍行。 張九齡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爾言志

撕游儻為勝,九折幸回軒。 李商隱 明禪師院酬從兄見寄

寧親西陟險,君去異王陽。 李端 送鄭宥入蜀迎覲

圣圖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盧照鄰 至望喜矚目言懷貽劍外知己

返駕王尊何足嘆,哭途阮籍謾無聊。 羅鄴 春過白遙嶺

勿以王陽道,迢遞畏崚嶒。 陳子昂 送魏兵曹使巂州得登字

某許國王 朝代:先秦

人物簡介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
未詳。
宇文貴 朝代:北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67 【介紹】: 北周昌黎大棘人,徙居夏州,鮮卑族,字永貴。善騎射,北魏孝明帝正光末,破六汗拔陵圍夏州刺史源子雍,貴率軍擊破六汗拔陵軍。后從爾朱榮鎮(zhèn)壓葛榮,破元顥,以功除郢州刺史。從孝武帝西遷后,以戰(zhàn)功,歷夏、岐二州刺史,進位大將軍。西魏廢帝時,代尉遲迥鎮(zhèn)蜀。除都督益潼等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周代魏,進柱國,拜御正中大夫,封許國公,官至太保,卒謚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75—647 【介紹】: 唐渤海蓨人,名儉,以字行。高勱子。少博涉文史,敏惠強記。妹嫁長孫晟。隋末因故謫交州,唐初北歸。高祖武德中為右庶子,封義興郡公。累遷雍州治中。玄武門之變,曾預其謀。太宗貞觀初進侍中,改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設條教督勵,風俗頓改,引渠灌溉,蜀人便之。入為吏部尚書,封許國公。遷右仆射。卒謚文獻。曾受詔與韋挺、岑文本、令狐德棻等修成《大唐氏族志》。
全唐詩續(xù)補遺
士廉,渤海蓨人。隋大業(yè)中,為治禮郎,貶朱鳶主簿。入唐,累遷雍州治中。貞觀初,拜侍中,封義興郡公,進許國公,官至尚書右仆射。二十一年卒,年七十二。詩一首。(《全唐詩》無高士廉詩,傳據《舊唐書》卷六五本傳)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四
儉字士廉。以字顯。渤海蓨人。隋大業(yè)中為治禮郎。以事謫朱鳶主簿。交阯太守邱和署為司法書佐。后從和來降。官雍州治中。太宗踐位。累官吏部尚書。加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封申國公。拜右仆射。攝太子少師。加開府儀同三司。圖形淩煙閣。貞觀二十一年卒。年七十一。贈司徒并州都督。謚文獻。高宗朝加贈太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16 【介紹】: 隋代郡武川人,字伯通。本姓破野頭,鮮卑族人,從主姓,改為宇文氏。少驍勇,擅弓馬,仕北周,累功拜上柱國。入隋,以平陳功拜安州總管。楊廣奏請轉壽州刺史、總管。為廣設廢立之謀。煬帝即位,封許國公,參預朝政。性貪鄙,廣納賄賂,金寶累積,知人有珍異之物必求取之。征遼之役,所統(tǒng)軍潰敗不可禁止。帝怒,斥為民。尋復官爵。后勸帝幸江都。至江都,病篤,臨終以二子化及、智及托于帝。
全隋文·卷二十三
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本姓破野頭。周武帝時,起家拜開府。歷左宮伯,英果中大夫,封博陵公,改封濮陽。大象末,超拜上柱國,進封褒國公。隋受禪,為右衛(wèi)大將軍,拜壽州總管,歷太子左衛(wèi)率。煬帝即位,遷左衛(wèi)大將軍,改封許國公,加開府儀同三司。從幸江都,卒。贈司徒、尚書令,謚曰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39—710 【介紹】: 唐京兆武功人,字昌容。蘇干從弟。高宗顯慶中擢進士第。歷朗、歙二州刺史。中宗神龍初入為尚書右丞,封懷縣男。明曉法令,多識臺省舊章,一朝格式,皆所刪正。遷戶部尚書,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封許國公。睿宗即位,進左仆射。卒謚文貞。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39—710 字昌谷,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博覽經史,尤善屬文。18歲舉進士,補寧州參軍,轉恒州司法,恭陵丞,豫王府錄事參軍。授水部員外郎,歷侍御史、夏官(兵部)員外郎、水部郎中、祠部郎中。出為朗州刺史,轉歙州、冀州、汾州、鼎州、同州、汴州刺史,揚州長史。中宗神龍元年(705),由陜州刺史入為尚書右丞,遷尚書左丞、戶部尚書。進侍中,轉吏部尚書。景龍三年(709),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封許國公,監(jiān)修國史。睿宗景云元年(710),進左仆射,改太子少傅。卒,贈司空、荊州大都督,謚曰文貞。生平見盧藏用《太子少傅蘇瑰神道碑》,新、舊《唐書》本傳。瑰為官清正,能詩善文,與其子颋俱負盛名?!?a target='_blank'>舊唐書·經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載文集1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瑰字昌容。京兆武功人。弱冠舉進士。補恒州參軍。累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徙同州刺史。神龍初入為尚書右丞。再遷戶部尚書。加侍中。充西京留守。遷吏部尚書。景龍三年拜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進封許國公。監(jiān)修國史。景云元年轉太子少傅。卒年七十二。贈司空荊州大都督。謚曰文貞。開元四年加贈司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0—727 【介紹】: 唐京兆武功人,字廷碩。蘇瑰子。幼敏悟強記。武則天時擢進士第。累遷中書舍人。襲封許國公,號“小許公”。玄宗開元間進同紫微黃門平章事,與宋璟同理政事。工文,朝中文件多出其手。與燕國公張說并稱為“燕許大手筆”。罷為禮部尚書,卒謚文憲。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70—727 字廷碩。排行五。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弱冠登進士第,授烏程尉,累遷右臺監(jiān)察御史。中宗時,歷任給事中、修文館學士、中書舍人。睿宗時,升任工部侍郎,襲父爵許國公,世稱蘇許公。玄宗開元四年(716)起為宰相4年,后轉禮部尚書,又出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蘇颋以工文稱,朝廷制誥,多出其手,矞皇典麗,與燕國公張說并稱“燕許大手筆”。亦工詩,典雅秀贍,唯不及文名之盛。原集已佚,明人輯有《蘇廷碩集》2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續(xù)拾》補入1首。
唐詩匯評
蘇颋(670-727),字廷碩,京兆武功(今屬陜西)人。弱冠舉進士,授烏程尉。神龍中,累遷至給事中,加修文館學士,拜中書舍人。景云中,父喪免,起復為工部侍郎,襲爵許國公,轉中書侍郎。開元四年,遷紫微侍郎、同平章事。八年,罷為益州長史、劍南道按察使。颋工詩能文,才思敏捷,與燕國公張說均以文章顯,時號“燕許大手筆”。有《蘇颋集》三十卷,已佚。今《蘇許公文集》十一卷乃清蘇廷玉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
全唐文·卷二百五十
颋字廷碩。宰相瑰子。舉進士。拜中書舍人知制誥。景云中襲爵許國公。開元四年遷紫微侍郎同紫微黃門平章事。八年罷為禮部尚書檢校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開元十五年卒。年五十八。贈尚書右丞。謚曰文憲。

作品評論

新唐書本傳
(颋)自景龍后,與張說以文章顯,稱望略等,故時號“燕許大手筆”。
《藝苑卮言》
開元彩筆,無過“燕許”,制冊碑頌,春容大章。然比之六朝,明易差勝,而淵藻遠卻,敷文則衍,征事則狹。許之應制七言,宏麗有色,而他篇不及李嶠;燕之岳陽以后,感慨多工,而實際不如始興。
《唐詩品》
許公天命英標,夙年妙悟,遭時豐豫,大啟菁華,凡宴賞覽游,靡不應制。雖君臣道合,儕輩同聲,足以成其令節(jié),而祥麟威鳳,世所罕睹,盛時氣候,亦可想見之爾?;蛟唬壕_麗太勝,音節(jié)太緩,許公安得而辭焉?予解之曰:詩有六義,頌聲獨揚,非渾厚不足以莊其體,非藻麗不足以華其節(jié),視之郁積感思之言,其尚異矣。識者謂許公有宮調,其殆此乎?
《詩源辨體》
蘇颋七言律,較云卿雖其流暢,而整栗雄偉弗如。至如“宮中下見南山盡,城上平臨北斗懸”、“山光積翠遙疑逼,水態(tài)含青近若空”,亦初唐佳句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燕許”并稱,燕警敏,許質厚。吾評兩公,亦猶龐士元之目顧、陸,一有逸足之用,一任負重之能也?!娥T陽將軍兼源州都督御史丞》曰:“旗合無邀正,冠危有觸邪”,不唯得諷勵體,兼兩切其職,隱然有陳力就列之義。此真綸綍之才,安得不推為“大手筆”?
《唐詩觀瀾集》
蘇公詩氣味深醇,骨力高峻,想其落紙時總不使一直筆,故能字字飛動,而無傷于渾雅。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謝朓,故清俊有馀,偶遇佳題,亦能蒼遠。唯應制諸篇,詞浮于質,自復成章,但為臺閣之體。至如桃花溫樹,諷諫清言,乃亦破端為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7 【介紹】: 唐宋州人。精玄學,工文章。玄宗開元中,于禁中講《老》、《》。累遷秘書少監(jiān)。代張九齡專判集賢院事,玄宗凡有撰述,必由其助成之。遷門下侍郎。李林甫以其柔易,引為宰相。林甫死,楊國忠執(zhí)政,素忌之,罷知政事。安史之亂,任偽中書令,后論罪賜死。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7 宋州(今河南商丘)人。進士及第,歷仕監(jiān)察御史、吏部員外郎、吏部郎中、侍御史兼內供奉。玄宗開元中進講禁中,累遷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十九年(731)為集賢院學士,知院事,后遷門下侍郎,天寶五載(737)擢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翌年拜左相,封許國公。十三載以太子太師罷知政事。祿山亂起,受偽命為中書令,肅宗至德二載(757)論罪當斬,賜死于大理寺。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詩紀事》卷二三?!?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希烈。宋州人。開元中。常于禁中講老易。累遷秘書少監(jiān)。李林甫引為左相兼兵部尚書同知政事。封潁川郡開國公。楊國忠嫉之。罷知政事。守太子太師。祿山之亂。與張垍達奚珣同掌賊機衡。肅宗返正。賜死于家。
韓建 朝代:唐末至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55—912 【介紹】: 唐末五代時許州長社人,字佐時。少為蔡州軍校,后率部迎唐僖宗于蜀,為田令孜收為假子。僖宗還京,命為潼關防御使兼華州刺史,勸課農事,樹植蔬果,親問疾苦,不數年軍民充實。累遷華商節(jié)度使、加檢校太尉、平章事。昭宗乾寧二年,與鳳翔李茂貞、邠州王行瑜聯(lián)兵入京,迫昭宗請以王拱為河中帥。次年,昭宗為茂貞所迫,建迎至華州,加兼中書令。昭宗思還宮掖,建為復治大明宮,并遣散禁軍,盡殺諸王。光化元年,昭宗還京,封許國公,拜太傅。朱溫建后梁,以建為司徒、平章事,鎮(zhèn)許州。后因部將作亂,被害于衙署。
《漢語大詞典》:許國(許國)
謂將一身奉獻給國家,報效國家。晉書·陸玩?zhèn)?/a>》:“誠以身許國,義忘曲讓?!?唐 柳宗元 《冉溪》詩:“少時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為身謀?!?蔡鍔 《致潘惠英書》:“余素抱以身許國之心,此次尤為決心,萬一為敵賊暗算,或戰(zhàn)死疆場,決無所悔?!?/div>
《國語辭典》:以身許國(以身許國)  拼音:yǐ shēn xǔ guó
比喻盡忠報國?!稌x書。卷五八。周處傳》:「既悟其奸萌,札與臣等便以身許國,死而后已,札亦尋取梟夷。」也作「以身報國」。
分類:生命國家
《漢語大詞典》:燕許(燕許)
唐玄宗 時名臣 燕國公 張說 、 許國公 蘇颋 的并稱。兩人皆以文章顯世,時號“燕許大手筆”。見《新唐書·蘇颋傳》。 唐 李涉 《題溫泉》詩:“當時 姚 宋 并 燕 許 ,盡是 驪山 從駕人?!?宋 王鞏 王氏談錄·李衛(wèi)公文:“公亟稱 李衛(wèi)公 之文,謂不減 燕 許 ?!?清 趙翼 《后園居》詩:“自命 韓歐 家,羣奉 燕 許 名?!?金 松岑 《文學上之美術觀》:“惟碑銘壯麗,涵蓋眾長,修則萬言,簡可十字, 燕 許 手筆, 左 馬 史才,鎔為一器,文章之極軌哉!”
《漢語大詞典》:忠許(忠許)
忠誠許國。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匡救之德,翻有未從;忠許之謀,誰其相曉?”
分類:忠誠許國
《漢語大詞典》:小許公(小許公)
唐 蘇颋 襲其父封爵 許國公 ,人稱為 小許公 。 唐 杜牧 《上宣州高大夫書》:“ 蘇氏 父子,皆進士也…… 小許公 佐 玄宗 朝,號為 蘇 宋 。” 宋 計有功唐詩紀事·蘇颋:“及帝平內難,日夕制詔絡繹,無非 頲 之所作,時稱 小許公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下:“ 蘇頲 以父 瓌 故稱 小許公 。”
《國語辭典》:伐子都  拼音:fā zǐ dū
戲曲劇目。周代故事戲。敘鄭莊公發(fā)兵攻打許國,大將穎考叔與公孫閼(子都)爭帥失和,子都在場用暗箭射死考叔,獨邀其功。慶功宴上考叔的冤魂出現,子都被活捉而死。也稱為「罰子都」。
《國語辭典》:叱馭(叱馭)  拼音:chì yù
漢王陽為益州刺史,奉先人遺體行至邛郲九折阪,因道路險阻而折返。后王尊為益州刺史,行經此處,自謂:「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而叱責馭者驅車強力通過。見《漢書。卷七六。王尊傳》。后比喻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唐。王勃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下岷關而叱馭,寄切全都。」
《國語辭典》:回車(迴車)  拼音:huí chē
行駛中的車輛,向行進方向作一百八十度的回轉。在快速公路或交通擁擠路段,通常均禁止回車。
《漢語大詞典》:王尊叱馭(王尊叱馭)
漢書·王尊傳:“上以 尊 為 郿 令,遷 益州 刺史。先是 瑯琊 王陽 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 ,嘆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后以病去。及 尊 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 王陽 所畏道邪?’吏對曰:‘是?!?尊 叱其馭曰:‘驅之, 王陽 為孝子, 王尊 為忠臣?!焙笠浴巴踝疬绸S”喻忠于吏事,不避艱險。 清 洪亮吉 《夜起不寐輒成長句一篇卻寄》:“自悔 王尊 叱馭忙,欲從 墨子 回車好?!币嗍∽鳌?王尊馭 ”。 清 宋琬 《望城郭》詩:“九折 王尊 馭,千秋 朱邑 祠?!?/div>
《漢語大詞典》:王尊馭(王尊馭)
見“ 王尊叱馭 ”。
《漢語大詞典》:王尊叱馭(王尊叱馭)
漢書·王尊傳:“上以 尊 為 郿 令,遷 益州 刺史。先是 瑯琊 王陽 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 ,嘆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后以病去。及 尊 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 王陽 所畏道邪?’吏對曰:‘是。’ 尊 叱其馭曰:‘驅之, 王陽 為孝子, 王尊 為忠臣。’”后以“王尊叱馭”喻忠于吏事,不避艱險。 清 洪亮吉 《夜起不寐輒成長句一篇卻寄》:“自悔 王尊 叱馭忙,欲從 墨子 回車好?!币嗍∽鳌?王尊馭 ”。 清 宋琬 《望城郭》詩:“九折 王尊 馭,千秋 朱邑 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