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60,分51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代詞
訟詞
宋詞
嘆詞
天詞
音詞
貶詞
絕命詞
借詞
千詞
不詞
詞境
騁詞
楚客詞
遺詞
《國語辭典》:代詞(代詞)  拼音:dài cí
替名詞、動詞、形容詞以及數(shù)詞、量詞、副詞等的詞。可分為:一、人稱代詞。如我、你、他。二、指示代詞。如這、那。三、疑問代詞。如誰、什么。四、其他代詞。也稱為「代名詞」。
《漢語大詞典》:訟詞
狀紙上寫的文字。例如:包攬訟詞。
《國語辭典》:宋詞(宋詞)  拼音:sòng cí
詞以宋代最盛,為宋代文學的代表。當時作品,稱為「宋詞」。宋詞大致上可分為二派,一為婉約派,以清新婉麗為主;一為豪放派,以雄渾曠達為主。
《國語辭典》:嘆詞(嘆詞)  拼音:tàn cí
表示喜怒哀樂等感情或感嘆的詞,常獨立而附于語句前或后。如啊、唉、哼、喂等。也稱為「嘆字」、「驚喟字」。
《駢字類編》:天詞(天詞)
唐 薛稷 慈恩寺九日應制 日宇開初景,天詞掩大風。
《漢語大詞典》:音詞(音詞)
(1).猶音信。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十:“一去無還期,千秋萬歲無音詞?!?br />(2).猶言語。 清 許承宣 《恭祝大徵君前司理巢翁冒老年臺先生七十大壽序》:“音詞悲壯,座客無不悄然肅然。”參見“ 音辭 ”。
《漢語大詞典》:音辭(音辭)
(1).言談;辭令。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后聊試問近事,答對甚有音辭,出 濟 ( 王濟 )意外?!?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以外率多田野閒人,音辭鄙陋,風操蚩拙?!?br />(2).文詞。 唐 劉知幾 史通·序例:“ 枚乘 首唱《七發(fā)》,加以《七章》、《七辯》,音辭雖異,旨趣皆同?!?br />(3).音調(diào)歌詞。舊唐書·曹確傳:“ 可及 善音律,尤能轉(zhuǎn)喉為新聲,音辭曲折,聽者忘倦?!?/div>
《國語辭典》:貶詞(貶詞)  拼音:biǎn cí
表示貶損意義的語詞。如虎頭蛇尾、偷雞摸狗等。也稱為「貶義詞」。
分類:貶詞
《漢語大詞典》:貶辭(貶辭)
亦作“ 貶詞 ”。 貶低、指責的話。亦指含有貶義的詞。宋史·范純?nèi)蕚?/a>》:“ 武帝 雄才大略,史無貶辭?!?明 沈德符 野獲編·徵夢·儀銘袁宗皋:“榮褒悉備,世無貶詞?!?葉圣陶 《游了三個湖》:“ 西湖 仿佛是盆景,換句話說,有點兒小擺設的味道。這不是給 西湖 下貶辭,只是直說這回的感覺罷了。”
《國語辭典》:絕命詞(絕命詞)  拼音:jué mìng cí
臨死前所撰寫的文詞,多用來表明心志,或書寫怨憤?!睹魇?。卷一四一。方孝孺?zhèn)鳌罚骸感⑷婵痪退?,作絕命詞?!挂卜Q為「絕命書」。
《國語辭典》:借詞(借詞)  拼音:jiè cí
1.以某些理由作借口。如:「這件任務必須如期完成,不得借詞遷延?!?br />2.從別種語言中吸收過來的詞語。參見「外來語」條。
《駢字類編》:千詞(千詞)
元稹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見七字下。
《漢語大詞典》:不詞(不詞)
同“ 不辭 ”。 清 俞樾 《群經(jīng)平議·孟子二》:“天誅造攻自 牧宮 ”:“《章句》曰:‘造作可攻討之罪者從 牧宮 桀 起自取之也?!?樾 謹按:以‘造攻’為是?!熳骺晒ビ懼铩鯙椴辉~。”
《漢語大詞典》:詞境(詞境)
詞的意境。 清 王鵬運 《〈彊邨詞〉序》:“自辛丑夏與公別后,詞境日趨於渾,氣息亦益靜?!?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一:“無詞境,即無詞心。矯揉而彊為之,非合作也?!?王國維 人間詞話二九:“ 少游 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凄厲矣?!?/div>
分類:意境
《漢語大詞典》:騁詞(騁詞)
見“ 騁辭 ”。
《漢語大詞典》:騁辭(騁辭)
亦作“ 騁詞 ”。 謂自如地、盡情地運用言語文辭。 漢 孔融 《薦禰衡表》:“飛辯騁辭,溢氣坌涌?!?span id="t5tdjpm" class="book">《隋書·經(jīng)籍志四》:“文者,所以明言也。古者登高能賦,山川能祭,師旅能誓,喪紀能誄,作器能銘,則可以為大夫,言其因物騁辭,情靈無擁者也?!?清 陳確 《與張考夫書》:“皆出惓篤請教之誠,非敢騁詞而鼓説也?!?劉師培 《南北文學不同論》:“蓋 屈原 、 陸賈 ,籍隸 荊 南,所作之賦,一主抒情,一主騁辭,皆為南人之作?!?/div>
《漢語大詞典》:楚客詞(楚客詞)
指 屈原 的辭賦。 唐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詩之四:“芳杜 湘君 曲,幽蘭 楚 客詞?!?/div>
分類:辭賦
《漢語大詞典》:遺詞(遺詞)
見“ 遺辭 ”。
《漢語大詞典》:遺辭(遺辭)
亦作“ 遺詞 ”。
(1).指前人留下的言論。 漢 蔡邕 《太傅安樂侯胡公夫人靈表》:“昔先圣之遺辭,言仁者其壽長?!?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章帝紀》:“‘五經(jīng)’剖判,去圣彌遠,章句遺辭,乖疑難正。” 宋 曾鞏 《試秘書省校書郎李君妻太原王氏墓志銘》:“古有遺辭,罔不采獲?!?br />(2).指前代或前人留下的詞章。 宋 梅堯臣 《問牛喘賦》:“余得摭遺辭,掇遺韻,索遺意而用以酬?!?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藝文賞鑒:“ 張靖之 《題馬和之〈伐檀圖〉》詩:‘ 后稷 肇王業(yè),《豳風》有遺詞?!?清 黃景仁 《題翁覃溪所藏宋槧施注蘇詩原本》詩:“終愁綴葺或失真,遺辭浪説《由儀》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