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60,分51頁顯示  上一頁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四明南詞
私詞
蘇州彈詞
貼子詞
同根詞
同源詞
同音詞
同義詞
謔詞
一面之詞
以詞害意
象聲詞
先行詞
興詞構(gòu)訟
形容詞
《國語辭典》:四明南詞(四明南詞)  拼音:sì míng nán cí
一種曲藝。用寧波方言說唱的彈詞。由一人自彈三弦說唱,一人敲揚琴伴奏,或有增至五人以上,加用琵琶、二胡、笙、簫等。有文書、武書之別。前者重說白,后者重唱工,唱詞以七字句為基礎(chǔ),文詞較艱深。流行于浙江寧波和上海等地。也稱為「四明文書」。
《漢語大詞典》:私詞(私詞)
個人的言論。韓非子·詭使:“上無其道,則智者有私詞,賢者有私意。”
分類:個人言論
《國語辭典》:蘇州彈詞(蘇州彈詞)  拼音:sū zhōu tán cí
一種流行于江蘇南部、上海、浙江的杭、嘉、湖等地區(qū)的曲藝。有說有唱,以小三弦、琵琶為主。演出者自彈自唱,有一人、二人和二人以上等組合形式?;境皇巧?、下句變化反覆結(jié)構(gòu)。表演靈活簡便,善用敘事、代言相結(jié)合的手法和說、噱、彈、唱的藝術(shù)手段描繪故事情節(jié),刻劃人物性格。此種技藝在清代中葉時已相當成熟。
《漢語大詞典》:貼子詞(貼子詞)
指 宋 時遇佳節(jié),命詞臣撰寫?zhàn)び趯m中壁上的詩詞。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貼子詞》:“按貼子詞者,宮中黏貼之詞也。古無此體,不知起於何時。第見 宋 時每遇令節(jié),則命詞臣撰詞以進,而黏諸閣中之戶壁,以迎吉祥。觀其詞乃五七言絶句詩,而各宮多寡不同,蓋視其宮之廣狹而為之,抑亦以多寡為等差也。然此乃時俗鄙事,似不足以煩詞臣,而 宋 人尚之,豈所謂聲容過盛之一端歟?”
《高級漢語詞典》:同根詞  拼音:tóng gēn cí
在同一語種中詞根相同、意義相似的詞
《國語辭典》:同源詞(同源詞)  拼音:tóng yuán cí
同一語根所衍生的不同語詞。其來源相同,故在語音、語義都保留若干關(guān)系,是語言史研究的重要資料??芍敢粋€語言中的現(xiàn)象,如漢語的「剛」和「強」;亦可指同語系不同語言中的語詞,如漢語的「三」及藏語的gsum。
《國語辭典》:同音詞(同音詞)  拼音:tóng yīn cí
發(fā)音相同,意義不同的語詞。如「樹木」與「數(shù)目」。也稱為「同音異義詞」。
分類:語音意義
《國語辭典》:同義詞(同義詞)  拼音:tóng yì cí
語言不同而語義相同或相近的語詞。凡語義相同的稱為等義詞,不僅認知意義一致,且更在感情色彩或風格特點上亦無差別,如「元音」和「母音」二詞。又如「番薯」和「地瓜」二詞。此類例子極少。絕大部分同義詞屬于主要意義基本相同,但程度、色彩、風格等有別的近義詞,如贊成、同意。
《漢語大詞典》:謔詞(謔詞)
亦作“ 謔辭 ”。 戲笑的言辭;開玩笑的話。《朱子全書》卷三五:“此乃今之輕薄子,好作謔詞,嘲鄉(xiāng)里之類,為一鄉(xiāng)所疾苦者。” 明謝讜《四喜記·風月青樓》:“謔辭休聽,細評論。不如風月生涯好,只怕從良福分輕?!?清 惲敬 《張子實臨徐俟齋尺牘書后》:“ 俟齋 隨手作書,莊語謔詞具見格調(diào)。”
《國語辭典》:一面之詞(一面之詞)  拼音:yī miàn zhī cí
單方面或只是部分的理由、說詞?!度龂萘x》第二六回:「明公只聽一面之詞,而絕向日之情耶?」《文明小史》第二八回:「縣里聽了一面之詞,將田主著實訓飭一頓,斥退不理?!?/div>
分類:單方面
《漢語大詞典》:以詞害意(以詞害意)
見“ 以辭害意 ”。
《漢語大詞典》:以辭害意(以辭害意)
因拘泥于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語本孟子·萬章上:“説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夸飾:“ 孟軻 所云‘説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也?!?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二》:“大抵古今興比所在,適有感發(fā)者,不必盡相迴避,要各有所主耳。此亦‘説者不以辭害意’之義也?!币嘧鳌?以詞害意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太白 ‘斗酒詩百篇’, 東坡 ‘嬉笑怒駡皆成文章’,不過一時興到語,不可以詞害意?!?/div>
《國語辭典》:象聲詞(象聲詞)  拼音:xiàng shēng cí
摹仿事物或動作聲音的詞。也稱為「摹聲詞」。參見「擬聲詞」條。
《高級漢語詞典》:先行詞  拼音:xiān xíng cí
被一個代詞,最典型的是被一個跟在后面的代詞所代替的名詞或句子
《高級漢語詞典》:興詞構(gòu)訟
告狀;打官司
《國語辭典》:形容詞(形容詞)  拼音:xíng róng cí
形容事物的形態(tài)、性質(zhì)的詞。常附加于名詞之上。如「高山」中的「高」、「溫暖的春天」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