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04,分6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謙慎
謙儉
謙矩
謙志
卑謙
大謙
謙屈
柔謙
謙謝
謙柔
非謙
謙默
終謙
謙愨
支謙
《漢語大詞典》:謙慎(謙慎)
謙虛謹(jǐn)慎。東觀漢記·樊宏傳:“ 宏 為人謙慎。”新唐書·韓充傳:“ 充 謙慎無少懈?!?明 劉基 《甘露頌序》:“皇帝愈加謙慎?!?/div>
《漢語大詞典》:謙儉(謙儉)
謙遜儉約。漢書·張延壽傳:“ 臨 亦謙儉,每登閣殿,常嘆曰:‘ 桑 霍 為我戒,豈不厚哉!’”陳書·陸瓊傳:“ 瓊 性謙儉,不自封植?!?宋 歐陽修 《論美人張氏恩寵宜加裁損札子》:“臣竊見自古帝王所寵嬪御,若能謙儉柔善,不求恩澤,則可長保君恩?!?/div>
分類:謙遜儉約
《分類字錦》:謙矩(謙矩)
強(qiáng)佳代王給事回陳待制啟:未修慶問,先貺珍函。過巽枉辭,益銘謙矩。
分類:卦名
《漢語大詞典》:謙志(謙志)
謙讓之志;不敢承當(dāng)?shù)男囊狻?span id="5tphnn3" class="book">《世說新語·輕詆》“ 王丞相 輕 蔡公 ”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注:“乃故詣 王公 ,謂曰:‘朝廷欲加公九錫,公知不?’ 王 謂信然,自敍謙志。”
《漢語大詞典》:卑謙(卑謙)
謙虛,不高傲自大。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國身:“謙尊自卑者,仁賢之所事也。故治身者務(wù)執(zhí)虛靜以致精,治國者務(wù)盡卑謙以致賢?!?晉 袁宏 后漢紀(jì)·章帝紀(jì):“虎賁將軍 竇憲 椒房之親,出入省闥,年盛志美,卑謙樂善,此其好士之風(fēng)也?!?茅盾 《動(dòng)搖》三:“ 方太太 微笑著對 胡國光 點(diǎn)頭,讓他上面坐,但 胡國光 很卑謙地挨著 陸慕游 的肩下坐了?!?/div>
《韻府拾遺 鹽韻》:大謙(大謙)
詩:用錫爾祉。箋王為虎臣之志大謙,故進(jìn)之云爾。釋文:大音泰。
《漢語大詞典》:謙屈(謙屈)
謙恭屈己。晉書·愍懷太子遹傳:“宜深自謙屈,以防其變,廣延賢士,用自輔翼?!?宋 洪邁 容齋四筆·輕浮稱謂:“長史貴重,不宜妄自謙屈?!?嚴(yán)復(fù) 《論世變之亟》:“其接物也, 中國 美謙屈,而西人務(wù)發(fā)舒?!?/div>
分類:謙恭屈己
《漢語大詞典》:柔謙(柔謙)
柔和謙遜。 北魏 高允 《征士頌》:“ 張綱 柔謙, 叔術(shù) 正直。” 唐 梁洽 《水德賦》:“分位象于八卦,得柔謙于五行。混之不濁,流之不盈?!?/div>
《國語辭典》:謙謝(謙謝)  拼音:qiān xiè
謙讓而不受。如:「他再三謙謝,還是拗不過主人的好意。」
《漢語大詞典》:謙柔(謙柔)
謙虛平和。后漢書·梁商傳:“ 商 自以戚屬居大位,每存謙柔,虛己進(jìn)賢?!?span id="gbxm81v" class="book">《舊唐書·苗晉卿傳》:“ 晉卿 性謙柔,選人有訴訟索好官者,雖至數(shù)千言,或聲色甚厲者, 晉卿 必含容之,略無慍色?!?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誰似你這般輕賢傲士沒謙柔?!?/div>
分類:謙虛平和
《韻府拾遺 鹽韻》:非謙(非謙)
江淹為蕭大尉三讓揚(yáng)州表:再辭非謙,重讓靡飾。
《漢語大詞典》:謙默(謙默)
謙抑靜默。后漢書·李固傳:“雖外託謙默,不干州郡,而諂偽之徒,望風(fēng)進(jìn)舉?!?span id="9jd0c8e" class="book">《舊唐書·鄭絪傳》:“ 絪 謙默多無所事,由是貶秩為太子賓客?!?明 王守仁 《教條示龍場諸生》:“茍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div>
分類:謙抑靜默
《韻府拾遺 鹽韻》:終謙(終謙)
易:君子之終也。疏:言君子能終其謙之善事,又獲謙之終福。
《漢語大詞典》:謙愨(謙慤)
謙虛謹(jǐn)慎。后漢書·桓譚傳:“不如謝遣門徒,務(wù)執(zhí)謙慤,此脩己正家避禍之道也?!?/div>
《國語辭典》:支謙(支謙)  拼音:zhī qiān
人名。一名越,字恭明,生卒年不詳。為月氏后裔。后避亂至吳,孫權(quán)拜為博士。其人細(xì)長瘦黑,博通經(jīng)典,譯經(jīng)三十六部,為著名的佛經(jīng)翻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