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西州
(1).古城名。 東晉 置,為 揚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 晉 謝安 死后, 羊曇 醉至 西州 門,慟哭而去,即此處。事見《晉書·謝安傳》。后遂用為典實。 唐 溫庭筠 《經(jīng)故翰林袁學(xué)士居》詩:“ 西州 城外花千樹,盡是 羊曇 醉后春?!?宋 蘇軾 《日日出東門》詩:“何事 羊公子 ,不肯過 西州 ?!?宋 張炎 《甘州·辛卯歲沈堯道同余北歸》詞:“短夢依然 江 表,老淚灑 西州 ?!眳⒁姟?西州路 ”。
(2).指 陜西 地區(qū)。戰(zhàn)國策·韓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勝於 韓原 而霸西州, 晉文公 一勝於 城濮 而定天下?!?span id="pf3dtyp" class="book">《晉書·張軌傳》:“ 張涼州 一時名士,威著西州。” 清 吳偉業(yè) 《贈荊州守袁大韞玉》詩:“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國江山玉樹花。”
(3).指 巴 蜀 地區(qū)。后漢書·廉范傳:“ 范 父遭喪亂,客死於 蜀漢 , 范 遂流寓西州。”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求賢索友,歷于西州?!?晉 常璩 華陽國志·漢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則 陳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蓋相繼,於西州為盛,蓋濟(jì)濟(jì)焉?!?明 孫蕡 《下瞿塘》詩:“我從前月來西州, 錦官城 外十日留?!?br />(4). 唐 貞觀 十四年(公元640年)滅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轄境相當(dāng)今 吐魯番盆地 一帶,為東西交通要沖。
《漢語大詞典》:西州路
晉書·謝安傳:“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為 安 所愛重。 安 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 西州 路。嘗因 石頭 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 西州 門?!?曇 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 曹子建 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瘧Q哭而去?!卑矗?羊曇 , 謝安 的外甥。后遂以“西州路”為典實,表示感舊興悲、悼亡故人之情。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約他年、東還海道,愿 謝公 、雅志莫相違。 西州 路,不應(yīng)回首,為我沾衣。” 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詞:“莫説 西州 路,且盡一杯看。” 清 查慎行 《哭王右朝》詩之二:“ 東山 便是 西州 路,欲學(xué) 羊曇 計轉(zhuǎn)窮?!?/div>
《國語辭典》:瀚?! ?span id="s27thxr" class='label'>拼音:hàn hǎi
蒙古大沙漠。參見「戈壁」條。
《國語辭典》:青袍  拼音:qīng páo
1.青色的長袍?!洞笏涡瓦z事。利集》:「騎吏從者約五百人,皆衣青袍,與二帝不可辨。」《三國演義》第九回:「忽見一道人,青袍白巾,手執(zhí)長竿?!?br />2.唐代制度中,八、九品官員穿著的青色長袍。也用來指官職卑微。唐。杜甫徒步歸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
《國語辭典》:青衿  拼音:qīng jīn
1.衿,衣服前有鈕扣的部分。青衿指舊時學(xué)生士人的服飾?!冻蹩膛陌阁@奇》卷十六:「我情愿青衿沒世也罷,割恩愛而博功名,非吾愿也?!埂度辶滞馐贰返谒氖幕兀骸高@領(lǐng)青衿,不為希罕。卻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滿城都傳遍了?!挂沧鳌盖嘟蟆?。
2.比喻年少。北周。庾信周柱國大將軍紇于弘神道碑〉:「公始青衿,風(fēng)神世載?!挂沧鳌盖嘟蟆?。
《漢語大詞典》:十道
(1).指儒家提倡的倫理道德的十個方面。尚書大傳卷一下:“五作十道,孝力為右?!?鄭玄 注:“十道,謂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愛、弟恭、夫和、妻柔、姑慈、婦聽者也?!?br />(2).十個行政區(qū)域。 唐 貞觀 初,分全國為 關(guān)內(nèi) 、 河南 、 河?xùn)| 、 河北 、 山南 、 淮南 、 江南 、 隴右 、 劍南 、 嶺南 等十道。
(3).十個行政區(qū)域。 元 代 江南 行臺所轄十道: 江東 建康道 、 江西 湖東道 、 江南 浙西道 、 浙東 海右道 、 江南 湖北道 、 嶺北 湖南道 、 嶺南 廣西道 、 海北 廣東道 、 海北 海南道 、 福建 閩海道 。參閱元史·百官志二。
(4).即十善。不犯十惡。見守護(hù)國界主陀羅尼經(jīng)卷六。
《國語辭典》:關(guān)內(nèi)(關(guān)內(nèi))  拼音:guān nèi
泛指關(guān)口以內(nèi)的地方。如函谷關(guān)以內(nèi)、山海關(guān)以內(nèi)均稱為「關(guān)內(nèi)」。也稱為「關(guān)里」。
《漢語大詞典》:飛騎(飛騎)
(1).快馬。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飛騎黃金勒,香車翠鈿裝?!?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人部一》:“時有良醫(yī) 薛子勉 者,家 芋江 ,距城二十里,病且亟,迺飛騎迎之。”明史·徐文溥傳:“貢獻(xiàn)本有定制,乃無故馳騁飛騎,出入都城,伺察動靜。”
(2). 唐 禁軍名。 貞觀 十二年 唐太宗 置左右屯營于 玄武門 ,其兵稱“飛騎”。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中:“ 貞觀 中,揀材力驍捷善馳射者,謂之‘飛騎’。上出游幸,則衣五色袍,乘六閑馬,猛獸皮韉以從?!?span id="xzeudhv" class="book">《舊唐書·職官志三》:“初, 太宗 選飛騎之尤驍健者,別署百騎,以為翊衛(wèi)之備。 天后 初,加置千騎, 中宗 加置萬騎,分為左右營,置使以領(lǐng)之?!?span id="qx3j2e4" class="book">《舊唐書·高仙芝傳》:“命 仙芝 領(lǐng)飛騎、彉騎及 朔方 、 河西 、 隴右 應(yīng)赴京兵馬,并召募關(guān)輔五萬人,繼 封常清 出 潼關(guān) 進(jìn)討?!?span id="htepllk" class="book">《新唐書·兵志》:“﹝ 貞觀 ﹞十二年,始置左右屯營於 玄武門 ,領(lǐng)以諸衛(wèi)將軍,號‘飛騎’?!?span id="8nkxj15"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四上》:“﹝左右羽林軍﹞掌統(tǒng)北衙禁兵,督攝左右?guī)w騎儀仗。大朝會,則周衛(wèi)階陛;巡幸,則夾馳道為內(nèi)仗?!?/div>
《國語辭典》:輪臺(輪臺)  拼音:lún tái
1.縣名。位于新疆庫車縣東。參見「輪臺縣」條。
2.古地名。漢西域之地。本為輪臺國,被李廣利所滅。漢武帝為牽制匈奴,在此屯田。唐置縣,并置府。即今新疆輪臺縣。
《漢語大詞典》:輪臺詔(輪臺詔)
漢武帝 一生,致力開拓 西域 ,國力大損。至晚年深悔之,遂棄 輪臺 之地,并下詔罪己,謂之“輪臺詔”。事見漢書·西域傳贊。 宋 楊萬里 《讀罪己詔》詩:“莫讀《輪臺詔》,令人淚點垂?!?/div>
《漢語大詞典》:金微
古山名。即今 阿爾泰山 。 唐 貞觀 年間,以 鐵勒卜骨部 地置 金微 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 南朝 陳 沈炯 《賦得邊馬有歸心》:“連鑣度 蒲海 ,束舌下 金微 ?!?盧照鄰 《王昭君》詩:“肝腸辭玉輦,形影向 金微 ?!?清 宋徵輿 《古意》詩:“離魂不識 金微 路,愿逐 交河 水北流。”
《漢語大詞典》:大明宮
唐 代宮名。 貞觀 八年建 永安宮 ,九年改名 大明宮 。 龍朔 二年增建,改名 蓬萊宮 , 長安 元年復(fù)稱 大明宮 。亦謂之東內(nèi)。內(nèi)有 麟德 、 含元 、 宣政 、 紫宸 等殿。 宣政殿 左右為中書、門下二省。自 高宗 以后,皇帝常居?xùn)|內(nèi)。故址在今 陜西 長安縣 東。參閱 宋 王溥 唐會要·大明宮舊唐書·地理志一。
《漢語大詞典》:堅昆(堅昆)
(1).古部族名。又稱 鬲昆 、 隔昆 、 結(jié)骨 、 紇骨 、 居勿 , 唐 時稱 黠戛斯 ,在今 葉尼塞河 上游。 漢 初屬 匈奴 。 宣帝 時, 匈奴 郅支單于 發(fā)兵西破 堅昆 ,因留都其地。漢書·匈奴傳下:“﹝ 郅支單于 ﹞發(fā)其兵西破 堅昆 ,北降 丁令 ,并三國?!?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境異:“ 堅昆 部落非狼種,其先所生之窟在 曲漫山 北?!?br />(2). 唐 羈縻都督府名。 貞觀 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以 鐵勒結(jié)骨 (即 黠戛斯 )部設(shè)置,隸 燕然都護(hù)府 。故址在今 蘇聯(lián) 境內(nèi) 葉尼塞河 上游一帶。
(3).復(fù)姓。 黠戛斯 有 堅昆氏 ,居 賀蘭山 下,自云 李陵 之后。見 宋 羅泌 路史
《漢語大詞典》:勛格(勳格)
(1).功勛的品級。北史·樊子蓋傳:“圣躬親出慰撫,厚為勛格,人心自奮,不足為憂?!?br />(2). 唐 人對 孔志約 等人修訂的《姓氏錄》的一種譏稱。舊唐書·李義府傳載, 貞觀 中, 唐太宗 令 高士廉 等修《氏族志》,時稱允當(dāng)。及 高宗 時, 李義府 恥其家無名,乃上奏朝廷,改修此書,專委 孔志約 等重修。 志約 等遂立格云:“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膘妒潜湟攒姽_(dá)五品者,盡入書限,更名為《姓氏錄》。當(dāng)時縉紳士大夫多恥被甄敘,譏之為“勛格”。
《漢語大詞典》:同羅(同羅)
我國古代部落名。 回紇 諸部之一。 唐 貞觀 年間內(nèi)附,于其地置 龜林 都督府。新唐書·回鶻傳下:“ 同羅 在 薛延陀 北, 多覽葛 之東,距京師七千里而贏,勝兵三萬。 貞觀 二年,遣使者入朝。久之,請內(nèi)屬,置 龜林 都督府,拜酋俟利發(fā) 時健啜 為左領(lǐng)軍大將軍,即授都督。 安祿山 反,劫其兵用之,號‘曳落河’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七德舞
唐 舞名。 唐 初有《秦王破陣樂曲》,至 貞觀 七年 太宗 制《破陣樂舞圖》,后令 魏徵 、 虞世南 等改制歌詞,更名《七德》之舞?!捌叩隆闭Z出《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謂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七件事。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詩:“七德舞,七德歌,傳自 武德 至 元和 ?!?span id="ga7f22t" class="book">《舊唐書·音樂志一》:“ 貞觀 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陣》之曲……其后令 魏徵 、 虞世南 、 褚亮 、 李百藥 改制歌辭,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執(zhí)戟,以象戰(zhàn)陣之法焉?!?/div>
《國語辭典》:崇文館(崇文館)  拼音:chóng wén guǎn
唐太宗貞觀十三年置崇賢館。高宗上元二年,避太子賢名,改為崇文館。設(shè)學(xué)士掌經(jīng)籍圖書,教授諸生,課試舉送如弘文館;設(shè)校書郎,掌校理書籍。
《漢語大詞典》:醴泉銘(醴泉銘)
即 唐 魏徵 《九成宮醴泉碑銘》。 唐 貞觀 六年, 太宗 避暑 陜西 麟游 九成宮 ,得泉而甘,因更名 醴泉 ,敕 魏徵 撰銘。后經(jīng)書法家 歐陽詢 書之刻石,字體純熟嚴(yán)整,后世推為 唐 楷第一。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 康熙 丁酉、戊戌之間,各種楷書俱有翻刻。如《樂毅論》,可謂無憾;《化度碑》、《仙檀記》亦庶幾;惟《醴泉銘》竟為流毒,形僻而易似,則相稱而為 歐 字,可入上選,究未嘗一筆似也?!眳⒁姟?九成宮 ”。
《國語辭典》:九成宮(九成宮)  拼音:jiǔ chéng gōng
1.隋唐時的故宮。在陜西省麟游縣西,原為隋仁壽宮,唐太宗貞觀五年重修,以其所在山有九重,故改名為「九成宮」。
2.九成宮醴泉銘的簡稱。參見「九成宮醴泉銘」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