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質理(質理)
(1).質地文理。 明 方孝孺 《凝命神寶頌》:“使者還自西方,爰得青玉於雪山,廣袤踰二尺。揆其初得,徵兆異常,質理栗溫,世所希見?!?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有一舊玉馬,質理不甚白潔,而血浸斑斑?!?br />(2).質對評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值城隍早衙,喊寃以投。 羊 懼,內外賄通,始出質理?!?/div>
《漢語大詞典》:質觳(質觳)
謂質對較量。觳,通“ 角 ”。《詩·召南·行露》“何以速我獄” 陸德明 釋文引 漢 盧植 曰:“相質觳爭訟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質訊(質訊)
質對訊問。 清 周亮工 《祭汀州司李若羲盧公文》:“會余以質訊至,向者射影含沙之説,消沮不行?!?span id="2vihwkd" class="book">《紅樓夢》第八六回:“伏乞憲慈恩準提證質訊?!敝袊焚Y料叢刊《辛亥革命·徐錫麟安慶起義清方檔案》:“ 馬子畦 一犯即現(xiàn)獲之 黃福 詭名,亦經質訊明確,直認不諱?!?/div>
分類:質對訊問
《漢語大詞典》:質審(質審)
質對審訊。 清 葉夢珠 《閱世編·科舉五》:“伏乞太宗師、大老爺,親提嚴究,并賜拘 米漢雯 質審情形,按律參處?!?樊增祥 《批李榮春息詞》:“現(xiàn)既經該生等懇息, 傅有常 、 馬天祥 均著勿庸質審?!?/div>
分類:質對審訊
《國語辭典》:三頭對案(三頭對案)  拼音:sān tóu duì àn
當事兩方及中間人互相質對。如:「這件事情我們三頭對案,一次弄清,從此毫無瓜葛?!?/div>
《漢語大詞典》:喚質(喚質)
傳喚質對。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清查之法》:“若新任才能,花名完欠,逐戶何難喚質?!?/div>
分類:傳喚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