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16—? 【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字季陵。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累官集賢殿修撰,歷知饒州、襄陽、贛州,并有惠績,未幾罷。起集英殿修撰卒。有《易三傳》、《西漢南北史左氏綴節(jié)》、《攖寧居士集》。全宋詩
陳天麟(一一一六~一一七七),字季陵,宣城(今安徽宣州)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時年三十三(《紹興十八年同年錄》),調(diào)廣德縣主簿。二十六年,由太平州教授行國子正(《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二)。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太府寺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一六)。乾道元年(一一六五),遷吏部侍郎(同上書職官五一之二三)。二年,知襄陽府(同上書食貨二一之七)。四年,知鎮(zhèn)江府(同上書選舉三四之二一、食貨五八之五)。九年,知婺州(同上書選舉三四之三一)。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贛州(同上書職官七二之一三)。四年,卒。有《攖寧居士集》,已佚。事見《宛雅初編》卷一,明嘉靖《寧國府志》卷八有傳。 陳天麟詩,據(jù)《宛陵群英集》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邵武人,字釋之,號堅叟。黃孝先玄孫。以恩補丞務郎。薦知金溪縣,議諸鬻州縣閑田,得錢五百萬緡,高宗嘉之,除度支郎。歷浙東提刑、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兩知臨安府。移知贛州卒。全宋文·卷四二六二
黃仁榮,字擇之,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以祖實蔭假承務郎,為泰和主簿。建炎中,任杭州錄事參軍,歷知金溪縣、廣德軍,入浙西安撫司幕,遷提舉浙西常平茶鹽。為人所誣,罷歸奉祠。后知信州。紹興二十六年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知衢州、溫州,遷直秘閣、行度支員外郎,又出為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尋改知秀州,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紹興三十年,升直敷文閣、知臨安府。尋丁母憂。服闕,起提點坑冶鑄錢公事。隆興二年,再知臨安府,未幾又坐不獲盜賊罷。起知贛州,卒。有《永嘉集》三卷。見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黃好謙傳》附《黃仁榮傳》,又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六、二七、二九、三○,《乾道臨安志》卷三,《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一五六、七一之九,《宋史·藝文志》八。
人物簡介
周必正(一一二五~一二○五),字子中,自號乘成,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必大從兄。以祖蔭補將仕郎,監(jiān)潭州南岳廟。久之,調(diào)司戶參軍,改知建昌軍南豐縣。秩滿,除主管官告院,進軍器監(jiān)丞。出知舒州。孝宗淳熙中徙知贛州(明嘉靖《贛州府志》卷七)。擢提舉江東常平茶鹽公事。寧宗開禧元年卒,年八十一。事見《渭南文集》卷三八《監(jiān)丞周公墓志銘》。全宋文·卷四九六一
周必正(一一二五——一二○五),字子中,號乘成,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必大從兄。以祖遺澤補將仕郎,易迪功郎,監(jiān)潭州南岳廟,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孝宗召對便殿,改宣教郎、知建昌軍南豐縣。秩滿,除主管官告院,進軍器監(jiān)丞。淳熙間引親嫌出知舒州,徙贛州,樂為善政。擢提舉江東常平茶鹽公事,上章告老致仕。開禧元年十一月卒,享年八十一。有文集三十卷。見《渭南文集》卷八一《監(jiān)丞周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生卒】:1131—1208 【介紹】: 宋婺州永康人,字和叔。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光宗時為殿中侍御史,抗直敢言。歷知寧國府、贛州。寧宗即位,為給事中。因不交韓侂胄,與之結(jié)怨。以煥章閣待制知慶元府,捐公帑筑堤防潮,民賴其利。后削職罷歸,屏居十二年。及侂胄死,召試吏部尚書,累官簽書樞密院事。卒謚正惠。有文集。全宋詩
林大中(一一三一~一二○八),字和叔,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調(diào)烏程縣主簿。孝宗淳熙間歷知撫州金溪縣、湖州長興縣,干辦行在諸司糧料院。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遷殿中侍御史。三年,出知贛州。五年,遷給事中兼侍講。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知慶元府。五年,提舉武夷山?jīng)_祐觀。六年,致仕。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為吏部尚書,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嘉定元年卒,年七十八。謚正惠。事見《攻愧集》卷九八《簽書樞密院事致仕贈資政殿學士正惠林公神道碑》。有奏議十卷,外制三卷,文集二十卷,皆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三有傳。全宋文·卷五四二一
林大中(一一三一——一二○八),字和叔,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入太學,中紹興三十年進士第,調(diào)烏程主簿。淳熙十二年除太常寺主簿。光宗即位,擢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除侍御史,兼侍講。知寧國府、贛州,除中書舍人、給事中。慶元元年知慶元府。后罷歸十二年。起復,試吏部尚書。開禧三年十二月,擢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嘉定元年,兼太子賓客,尋卒,年七十八,謚正惠。有奏議十卷、外制三卷、文集二十卷。見樓鑰《攻愧集》卷九八《正惠林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三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34—1185 【介紹】: 宋宗室,居邵武,字佐卿,一作左卿。受學張栻、朱熹。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累官知泰州、常德、贛州,卒官。有《易疑問答》。
人物簡介
【生卒】:1135—1201 【介紹】: 宋衢州龍游人,字處恭。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知烏程縣,歲蠲民間丁絹錢六萬緡。以薦為監(jiān)察御史,累進吏部侍郎。光宗立,歷知贛州、建康府,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與趙汝愚等請?zhí)侍蟠购?,策立寧宗,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慶元初,代汝愚為右丞相,尋進左丞相,為韓侂胄所制,抑郁不得志,稱疾求退,歷判潭州、慶元府。全宋詩
余端禮(一一三五~一二○一),字處恭,衢州龍游(今浙江衢縣東北)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歷知湖州烏程縣,孝宗召為監(jiān)察御史,遷大理少卿、太常少卿,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與趙汝愚共贊寧宗即位,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慶元元年(一一九五),拜右丞相,二年,遷左丞相,尋出判隆興府,改判潭州,移慶元,復為潭帥。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余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八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五八一八
余端禮(一一三五——一二○一),字處恭,衢州龍游(今浙江衢州東)人。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知湖州烏程縣。孝宗時為監(jiān)察御史,遷大理少卿,轉(zhuǎn)太常少卿。權兵部侍郎兼太子詹事,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時,授集英殿修撰,知贛州,還為吏部侍郎、權刑部尚書兼侍講,以煥章閣直學士知建康府。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寧宗立,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嘉泰元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謚忠肅。見楊萬里《左丞相余公墓銘》(《誠齋集》卷一二四)。《宋史》卷三九八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35—1199 【介紹】: 宋吉州龍泉人,字從之,自號靜閱先生。孝宗隆興元年進士。知萍鄉(xiāng)縣,以能聞。累遷秘書郎。光宗紹熙二年應詔上書八事,擢右正言。在諫臺七十日,上章二十。出為湖南提刑,召為秘書監(jiān),兼吏部侍郎。時朱熹、彭龜年先后被貶,逢吉上書抗辯,忤怒韓侂胄,出知太平州,奉祠卒。全宋文·卷五八二九
孫逢吉(一一三五——一一九九),字從之,號靜閱先生,吉州龍泉(今江西遂川)人。隆興元年進士,授郴州司戶,歷常德教授、知萍鄉(xiāng)縣。紹熙元年遷秘書郎兼嘉王府直講,擢右正言。出為湖南提刑,以秘書監(jiān)召,兼吏部侍郎。會彭龜年論韓侂胄專僭,出補郡,逢吉力爭之,遂忤侂胄,出知太平州,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起知贛州。慶元五年卒,年六十五,謚獻簡。與弟逢年、逢辰皆有文學行義,時稱「孫氏三龍」。見樓鑰《獻簡孫公神道碑》(《攻愧集》卷九六),《宋史》卷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江都人,居丹陽,字志道,號吳門老圃、樂閑居士、柳溪釣翁。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陳康伯薦于朝,除樞密院編修。論御金五事,請筑和州城壘。隨高宗視師至鎮(zhèn)江,上《恢復要覽》五篇。至建康,又奏論三國六朝形勢與今日不同,要當無事則都錢塘,有事則幸建康,為高宗采納。歷知建康、寧國二府及贛、廬二州。卒年六十。有《建康志》、《菊譜》。全宋詩
史正志,字志道,號樂閑居士、柳溪釣翁、吳門老圃,占籍江都(今江蘇揚州),寓居丹陽(今屬江蘇)。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授歙縣尉。三十一年,除樞密院編修官,次年,遷司農(nóng)寺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九、一九九)。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江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尋改福建,再除江西。秩滿,召除左司兼檢正,兼權吏、刑、兵部侍郎。乾道三年(一一六七),知建康府,移知成都,六年,為江浙京湖淮廣福建等路都發(fā)運使。七年,以事謫居永州。淳熙中歷知寧國府、贛州、廬州,卒于任,年六十。有《清暉閣詩》(明嘉靖《惟揚志》卷一九),已佚?!?a target='_blank'>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九有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四八八二
史正志,字志道,號吳門老圃,鎮(zhèn)江府丹陽(今江蘇丹陽)人。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授歙縣尉。以陳康伯薦,除樞密院編修。乾道三年知建康府、兼沿江水軍制置使。高宗視師江上,上《恢復要覽》五篇。車駕駐建康,言三國六朝形勢與今不同,無事宜都錢塘,有事則幸建康。詔下集議,從之。乾道六年以戶部侍郎為兩浙、京、湖、淮、廣、福建等路都大發(fā)運使。晚歸姑蘇以終老,號樂閑居士、柳溪釣翁,卒年六十。著有《建康志》十卷、《菊譜》一卷(存)。見《宋史》卷三四、一六七、二○四、二○五,《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八,《景定建康志》卷一五。
人物簡介
【生卒】:1142—1206 【介紹】: 宋臨江軍清江人,字子壽,號止堂。嘗從朱熹、張栻游。孝宗乾道五年進士。授宜春尉。累除秘書郎兼嘉王府直講。寧宗時拜吏部侍郎兼侍讀,議論忠直,操行堅正。指斥韓侂胄,慶元二年被追官、勒停。嘉泰三年起知贛州,以疾辭,除集英殿修撰、提舉沖佑觀。開禧二年,守寶謨閣待制致仕。卒謚忠肅。有《止堂集》。全宋詩
彭龜年(一一四二~一二○六),字子壽,臨江軍清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授袁州宜春尉,調(diào)吉州安福丞。請祠養(yǎng)親,與張栻、朱熹游,學益進。光宗即位,召除太學博士。紹熙二年(一一九一),遷國子監(jiān)丞,為御史臺主簿,四年,改司農(nóng)寺丞,進秘書郎兼嘉王府直講。除起居舍人。寧宗即位,遷中書舍人,除侍講,遷吏部侍郎兼侍讀。以上疏劾韓侂胄,出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慶元二年(一一九六),落職奉祠,五年,以趙汝愚黨追三官勒停(《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五)。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贛州,以疾辭。開禧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忠肅。有《止堂集》四十七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等書輯為十八卷,其中詩三卷。事見《攻愧集》卷九六《忠肅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三有傳?!∨睚斈暝?,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武英殿聚珍版本(簡稱殿本)。新輯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二九四
彭龜年(一一四二——一二○六),字子壽,號止堂,臨江軍清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登乾道五年進士第,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丞。入為太學博士,兼魏王府教授,歷國子監(jiān)丞、司農(nóng)寺丞、秘書郎兼嘉王府直講,累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寧宗朝官至吏部侍郎兼侍讀。龜年從朱熹、張栻游,學識正大,立朝骨鯁,屢上章乞逐韓侂胄。言既不行,求去,以煥章閣待制知江寧府、湖北安撫使。慶元二年,為侂胄黨所陷,落職,追官勒停。嘉泰三年,起知贛州,以疾力辭,除集英殿修撰、提舉沖佑觀。開禧二年卒,年六十五。嘉定中賜謚忠肅。著有《止堂訓蒙》、《內(nèi)治圣鑒》、《經(jīng)解》、《祭儀》、《五致錄》、《止堂集》。見樓鑰《忠肅彭公神道碑》(《攻愧集》卷九六),《宋史》卷三九三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處州遂昌人,字子智。孝宗乾道五年進士。知江山縣,歲旱蠲其賦大半。光宗朝累疏言時弊,皆為采納。寧宗嘉泰中,直敷文閣、知靜江府。封遂昌縣開國男,奉祠歸。有《九經(jīng)圖述》、《韻略補遺》。全宋詩
張貴謨,字子智,處州遂昌(今屬浙江)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歷吳縣主簿、撫州教授、知江山縣。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召除太常主簿,五年,出知常州(《咸淳毗陵志》卷八)。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召為吏部員外郎、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三年,為左司郎中、起居郎(《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使金賀正旦(《宋史》卷三七《寧宗本紀》)。五年,知贛州(《誠齋集》卷七六《章貢道院記》)。嘉泰元年(一二○一),知靜江府(清雍正《廣西通志》卷五一)。著有《詩說》、《臨汝圖志》(《宋史·藝文志》三)等,均佚。清光緒《處州府志》卷一七有傳。全宋文·卷六一五六
張貴謨,字子智,處州遂昌(今浙江遂昌)人。乾道五年進士,為吳縣簿,權晉陵縣事,知江山縣。光宗時為太常寺簿、起居郎,除吏部郎中,轉(zhuǎn)朝散大夫。嘉泰中直敷文閣、知靜江府。著有《九經(jīng)圖述》、《韻略補遺》。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咸淳臨安志》卷八、一三,成化《重修毗陵志》卷一三,參《宋元學案》卷九七,《宋詩紀事》卷五四。
人物簡介
劉用行(一一六八~一二四九),字圣與,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寧宗嘉定元年(一二○八)進士。歷揚子尉、知零陵、巴陵縣,通判道州,知桂陽軍、安慶府。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知潮州(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淳祐九年,知贛州,卒于官,年八十二。有《北山漫游集》,已佚。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劉贛州》。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六八八二
劉用行(一一六八——一二四九),字圣與,泉州晉江(今福建晉江)人。嘉定元年進士及第。歷官揚子尉、零陵令、江西漕司干官,改秩巴陵縣,通判道州,擢知桂陽軍。入為太常寺主簿。出知安慶府、潮州、袁州、贛州。淳祐九年二月卒,年八十二。見劉克莊《劉贛州墓志銘》(《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三)。
人物簡介
鐘將之,字仲山,潭州善化(今湖南長沙)人。震父。嘗為編修官。慶元二年,監(jiān)登聞鼓院。四年,為軍器監(jiān)丞。開禧二年,為江西提刑兼權贛州。又曾為江南路轉(zhuǎn)運判官。著有《岫云詞》。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八、選舉二二之一三、兵一三之四四,吳泳《鶴林集》卷一○《鐘震弟霖父將之贈宣奉大夫制》,《全宋詞》第四冊第二二七七頁。
人物簡介
【生卒】:1172—1244 【介紹】: 宋邵武泰寧人,字景初,號南容。寧宗慶元二年進士第一。累官起居舍人,與韓侂胄不合,出知贛州。侂胄敗,歷遷禮部尚書,以剛直聞。理宗嘉熙元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旋以資政殿學士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致仕歸。卒謚文靖。全宋詩
鄒應龍(一一七二~一二四四),原名應隆,字景初,號南谷,泰寧(今屬福建)人。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士。累官知南安軍。開禧元年(一二○五),遷起居舍人,出知贛州,遷江西提刑。嘉定元年(一二○八),除太子詹事兼中書舍人。二年,出知泉州,歷知建寧府、池州、靜江府、潭州。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除工部尚書,尋再知贛州。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樞密院事、權參知政事。淳祐四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九、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六九七六
鄒應龍(一一七二——一二四四),字景初,號南谷,邵武軍泰寧(今福建泰寧)人。慶元二年進士第一。歷官起居舍人、知贛州,遷江西提點刑獄。入為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刑部尚書,奉祠。起知太平州,以臣僚論罷,提舉玉隆萬壽觀,拜禮部尚書兼侍讀。嘉熙元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進資政殿學士、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致仕。淳祐四年卒,年七十三,謚文靖。見《宋史》卷四一九本傳,《宋歷科狀元錄》。
人物簡介
【生卒】:1172—1255 【介紹】: 宋福州人,初名自誠,字信之,一字行之,號毅齋。寧宗嘉定元年進士第一。歷知贛州、隆興、建寧府。理宗端平元年,召為吏部侍郎,奏請開言路,肅朝綱。嘉熙元年,累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建請沖要之處增守備。后加觀文殿學士致仕。卒謚文定。全宋詩
鄭性之(一一七二~一二五五),初名自誠,字信之,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寧宗嘉定元年(一二○八)進士,調(diào)簽書平江軍節(jié)度判官(《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三一)。六年,除校書郎。九年,出知袁州。十三年,除吏部員外郎,累遷起居郎,出知贛州。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知隆興府(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三年,再知贛州。紹定六年(一二三三),知建寧府。端平元年(一二三四),除吏部侍郎,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寶祐三年卒,年八十四。有《端平奏議》等,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九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六九七七
鄭性之(一一七二——一二五五),初名自誠,字信之,一字行之,號毅齋,福州(治今福建福州)人。嘉定元年進士第一,歷官知贛州,改知隆興府。端平元年,為吏部侍郎,擢左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三年,拜參知政事。嘉熙元年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后加觀文殿學士,致仕。寶祐三年卒,年八十四。見劉克莊《毅肅鄭觀文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七),《宋史》卷四一九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74—1230 【介紹】: 宋漢州綿竹人,字行父,學者稱拙齋先生。張構(gòu)子。以祖任監(jiān)臨安府樓店務。寧宗時歷知澧州、湖州、寧國府、鄂州,入為戶部郎官。極言邊事,所慮至遠。理宗即位,移書史彌遠,請取法孝宗,行三年喪。后陳八事,辭益剴切。寶慶元年外補知贛州,以言者指為朋比落職。紹定三年復原官,進直寶章閣提舉沖佑觀。全宋文·卷六九八三
張忠?。ㄒ灰黄咚摹欢穑中懈?,學者稱拙齋先生,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人,浚孫,枃子。以祖蔭入官,累調(diào)廣東轉(zhuǎn)運司主管文字,改通判沅州,知澧州。開禧末,入為籍田令。嘉定五年,遷軍器監(jiān)丞,進太府丞,出知湖州、寧國府、鄂州,入為戶部郎官。寶慶初上封事陳八事,知不為時所容,力請外補,遂以直秘閣知贛州,落職。紹定三年復元官,卒,年五十七。見魏了翁《張公墓志銘》(《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七),《宋史》卷四○九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