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80,分219頁顯示  上一頁  96  97  98  99  100  102  103  104  105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趙某
趙不艱
趙亮夫(茂德 )
趙伯瑰
趙大全(全道 )
趙擴(廟號 寧宗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帝、宋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帝 別稱 宋寧宗 嘉王、英國公、平陽郡王、鄂王 )
趙萬年(方叔 )
趙介
趙公紹
趙善義
趙彥勵
趙夢極(別稱 趙孟極 子中 )
趙汝諿
趙善湘(清臣 )
趙善防(若川 )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某,宋宗室。寧宗慶元初,有詩嘲韓侂胄兄弟。事見《桯史》卷五。
趙不艱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紹熙五年(1194)任知南外宗正事。慶元五年(1199)任平江府知府,六月到任。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三六○
趙亮夫,字茂德,開封(今河南開封)人,淳熙十二年知廣德軍,紹熙、慶元間歷知秀州、常州、湖州。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四、七三之六二、七四之五,光緒《重修安徽通志》卷一一五。
趙伯瑰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慶元三年(1197)任信州知州。慶元六年(1200)任婺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三五八
趙大全,字全道,潼川(治今四川三臺)人。由袁起巖薦,曾任簡州教授。紹熙三年,為隆慶府學(xué)教授。開禧元年,任國子博士。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二之二○,嘉慶《四川通志》卷一四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8—1224 【介紹】: 即宋寧宗。光宗次子。淳熙十六年封嘉王。紹熙五年,孝宗死,光宗稱疾不出執(zhí)喪,趙汝愚、韓侂胄等因定策立其為帝。次年,罷趙汝愚,禁道學(xué),專任韓侂胄。嘉泰中弛禁,復(fù)諸貶者官。開禧二年,下詔攻金。因戰(zhàn)局不利,向金求和,殺韓侂胄,增歲幣絹銀,與金約為伯侄之國。后史彌遠專國,一反前期之政。在位三十一年。
全宋詩
宋寧宗(一一六八~一二二四)趙擴,光宗次子。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授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封英國公。十二年,封平陽郡王。十六年,進封嘉王。光宗紹熙五年(一一九四),受禪即皇帝位。嘉定十七年卒,年五十七,謚法天備道純德茂功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廟號寧宗。在位三十年,建元慶元、嘉泰、開禧、嘉定。事見《宋史》卷三七至四○《寧宗紀》。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六八八九
宋寧宗趙擴(一一六八——一二二四),光宗第二子。乾道五年,授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淳熙五年,遷明州觀察使、封英國公;十年,始預(yù)朝參;十二年,遷安慶軍節(jié)度使,封平陽郡王;十六年,封嘉王。紹熙五年,孝宗死,光宗稱疾不出執(zhí)喪,宰相留正以疾辭去,趙汝愚、韓侂胄遂定策立為帝,逼光宗退位。初任趙汝愚為相,未幾,韓侂胄專政,罷趙汝愚等,禁道學(xué)。嘉泰中弛禁,復(fù)諸貶者。時議北伐,追封岳飛為鄂王,追奪秦檜王爵。開禧二年下詔北伐。然東、中戰(zhàn)場宋軍受挫,西帥吳曦叛,遂向金求和。金人邀以誅首謀,楊皇后遂與史彌遠等謀殺韓侂胄。嘉定元年與金訂立和議:與金世為伯侄之國,增歲幣,函韓侂胄、蘇師旦首畀金,易淮陜侵地,國體以虧。自后史彌遠專政,朝綱日壞,國勢日衰。嘉定十七年閏八月卒,年五十七。在位三十年,年號四:慶元、嘉泰、開禧、嘉定。見《宋史》卷三七至四○《寧宗紀》,《兩朝綱目備要》卷三至一六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長溪人,字方叔。寧宗慶元二年武進士。為襄陽制置司干辦官。開禧二年,金兵圍襄陽,佐知府趙淳守城,定策先據(jù)山勢地形之要,遏金兵糧道,至九十余日,卒解城圍。有《襄陽守城錄》、《裨幄集》。
全宋詩
趙萬年(一一六九~?)(生年據(jù)集中詩開禧三年“龍鐘三十九”推定),字方叔,長溪(今福建霞浦)人。寧宗開禧二年(一二○六)以制干大夫助守襄陽,屢卻金人。有《襄陽守城裨幄集》一卷。事見本集卷首宋魏了翁序(北京圖書館藏本)。今錄詩十三首。
趙介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慶元三年(1197)任大理少卿。慶元六年(1200)任兵部侍郎。
趙公紹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慶元五年(1199)任廣南東路提舉市舶,11月新任。
趙善義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紹熙五年(1194)任高郵軍知軍。慶元五年(1199)任戶部郎中。嘉泰二年(1202)任荊湖南路提舉常平等事。
趙彥勵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紹熙元年(1190)任興化軍知軍。慶元二年(1196)任度支郎中。慶元四年(1198)任潭州知州兼安撫使。嘉泰二年(1202)任兩浙路轉(zhuǎn)運副使。嘉泰三年(1203)任太府少卿。嘉泰四年(1204)任隆興府知府兼安撫使。開禧元年(1205)任臨安府知府兼安撫使。開禧元年(1205)任工部侍郎。
趙夢極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二七一
趙夢極,字子中,江陰軍江陰(今江蘇江陰)人。乾道八年進士。慶元二年為太府寺丞,嘉泰三年為起居郎。開禧元年為吏部郎中,改軍器監(jiān)、兼資善堂贊讀。二年三月,除少監(jiān),四月為起居舍人。三年十一月,由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十二月,以給事中兼太子詹事。官至太中大夫。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四四、選舉二二之一二、選舉二二之二二、刑法六之四六、方域三之二九,《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嘉靖《江陰縣志》卷一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汝諿,太宗八世孫(《宋史·宗室世系表》十六),居馀杭。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進士(清嘉慶《馀杭縣志》卷二三)。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2 【介紹】: 宋明州人,字清臣。寧宗慶元二年進士。歷知常、湖、和、廬等州,累官至江淮制置使,擊敗李全犯淮東,進兵部尚書。理宗嘉熙間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以觀文殿學(xué)士致仕。有《洪范統(tǒng)論》、《春秋三傳通議》等。
全宋詩
趙善湘(一一七○?~一二四二),字清臣,鄞(今浙江寧波)人。濮安懿王五世孫。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士,調(diào)金壇縣丞。五年,知馀姚縣。開禧元年(一二○五),添差通判婺州。嘉定元年(一二○八),判無為軍兼淮南轉(zhuǎn)運判官、淮西提點刑獄。歷知常州、湖州、和州、廬州、鎮(zhèn)江府。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為沿海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紹定元年(一二二八),兼江東轉(zhuǎn)運副使。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授沿海制置使兼知慶元府,改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淳祐二年卒。有詩詞雜著三十五卷,已佚。事見《寶慶四明志》卷一、一○,《宋史》卷四一三有傳。
全宋文·卷六八七五
趙善湘,(?——一二四二),字清臣,宗室,寓鄞縣(今浙江寧波)。慶元二年登進士第。調(diào)金壇縣丞,歷知馀姚縣,開禧元年通判婺州。嘉定中歷知常州、湖州、和州、廬州、鎮(zhèn)江府。寶慶二年知建康府。紹定元年兼江東轉(zhuǎn)運副使,轉(zhuǎn)江淮安撫制置使。嘉熙中知慶元府、紹興府。淳祐二年卒。著有《周易約說》等多種,今僅存《洪范統(tǒng)一》一卷。見《寶慶四明志》卷一、一○,《宋史》卷四一三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四三九
趙善防,字若川,太宗七世孫。淳熙十四年為承務(wù)郎、特添差馬軍行司主管機宜文字。嘉泰中知常州,開禧元年直寶謨閣,權(quán)發(fā)遣臨安軍府事。三年改福建運判。見葉適《趙公行狀》(《水心文集》卷二六),《宋會要輯稿》刑法四之九一,《文獻通考》卷二七,《南宋制撫年表》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