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80,分219頁顯示  上一頁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李紳(公垂 世稱 短李、三俊 文肅 行第 二十 別稱 李二十 趙郡公、趙國公 )
孟元陽( 趙國公 )
趙佶
趙君旨(正卿 )
僧從諗(世稱 趙州老兒、趙州老人、趙州老禪、趙州老漢、趙州老賊、趙州老子、趙州老、老趙州、趙州和尚 趙州法道 真際大師 別稱 趙州門風(fēng) )
趙南金
趙德(世稱 天水先生 )
趙元亮
趙存約
趙知微
令狐绹(子直 行第 趙國公、彭陽男、涼國公 )
趙儋
趙蕃
趙氏(別稱 寇坦母 )
趙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2—846 【介紹】: 唐潤州無錫人,原籍亳州譙縣,字公垂。李敬玄曾孫。為人短小精悍,工詩,時(shí)號“短李”。憲宗元和進(jìn)士。穆宗時(shí)為右拾遺、翰林學(xué)士,與李德裕、元稹同時(shí),號“三俊”。武宗時(shí),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累遷尚書右仆射、門下侍郎,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卒謚文肅。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2—846 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排行二十,時(shí)稱李二十。又因其短小精悍,朋輩間昵稱“短李”。紳6歲喪父,母盧氏教以經(jīng)義。憲宗元和元年(806)登進(jìn)士第,釋褐授國子助教,棄而南歸,潤州觀察使李锜辟為從事。次年锜謀反,紳不從命,被囚,锜誅乃免。歷校書郎、右拾遺、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職。敬宗初立,因李逢吉構(gòu)陷,貶端州司馬。寶歷初,因赦徙江州長史。文宗大和二年(828)遷滁州刺史,四年轉(zhuǎn)壽州刺史。七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同年擢浙東觀察使。九年再除太子賓客,分司東都。開成元年(836)拜河南尹,同年轉(zhuǎn)宣武軍節(jié)度使,五年出鎮(zhèn)淮南。武宗會昌二年(842)入朝,同平章事,判度支,進(jìn)尚書右仆射,封趙郡公。四年再次節(jié)度淮南,六年卒于任所,贈太尉,謚文肅。卒后因吳湘案,詔削三官,子孫不得仕。生平詳見沈亞之《李紳傳》及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卞孝萱有《李紳年譜》。紳善為歌詩,鄉(xiāng)賦之年,其詩作已傳誦人口。曾撰有《新題樂府二十首》,元稹贊其“雅有所謂,不虛為文”,“病時(shí)”“尤急”。元、白先后仿效,分別成《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與《新樂府》50首,促成中唐詩壇之新樂府運(yùn)動,紳實(shí)為倡導(dǎo)者。早年以詩文與元稹、白居易相交善。晚年因政見與李德裕相合,故共進(jìn)退。明胡震亨評其詩云:“攬筆寫興,曲備一生窮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為憮然?!?《唐音癸簽》卷七)《古風(fēng)二首》傳誦至今,幾家喻戶曉。有《追昔游》3卷、雜詩1卷傳世。今人王旋伯有《李紳詩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bǔ)詩7首,斷句6。
唐詩匯評
李紳(772-846),字公垂,亳州譙縣(今安徽亳縣)人,郡望趙郡(今河北趙縣)。少時(shí)父仕江南,遂寓居無錫。幼孤,曾讀書于慧山寺。元和元年(806)登進(jìn)士第。浙西節(jié)度使李锜辟掌書記。锜反,迫令草檄,不從,幾遇害。锜敗,復(fù)佐浙西李元素幕。入為校書郎,遷國子助教,又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崔從判官。元和末,自右拾遺充翰林學(xué)士,家遷中書舍人。長慶二年,改御史中丞。四年,為李逢吉陷,自戶部侍郎貶端州司馬。寶歷中,量移江州長史,滁、壽二州刺史,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大和七年,出為浙東觀察使。開成中,歷河南尹、宣武軍節(jié)度使。武宗即位,為淮南節(jié)度使。會昌中,拜相,復(fù)出縝淮南,卒。紳工詩,早年多反映現(xiàn)實(shí)之作。元和中所作《新題樂府》二十首,元、白俱有繼作,對新樂府創(chuàng)作有開啟作用,已佚。開成中,曾自編《追昔游詩》三卷,記其平生所游歷,今存。《全唐詩》編詩四卷。
全唐詩補(bǔ)逸
李紳字公垂,潤州無錫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黃榜進(jìn)士第,武宗會昌六年卒。補(bǔ)詩一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紳字公垂。潤州無錫人。元和初進(jìn)士。穆宗朝拜戶部侍郎。開成時(shí)為宣武節(jié)度使。武宗立。徙淮南。入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轉(zhuǎn)中書侍郎。守右仆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會昌六年卒。贈太尉。謚文肅。

作品評論

《新唐節(jié)?李紳傳》
李紳,字公垂……為人短小精悍,于詩最有名,時(shí)號“短李”。
唐詩紀(jì)事
樂天贈紳詩云:“一篇《長恨》有風(fēng)情,十首《秦吟》近正聲。剛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弊⒃疲骸疃畤L自負(fù)歌行,近見余樂府五十首,默然心伏。
唐詩紀(jì)事
元微之《和樂天東南行》云:“李多嘲蝘蜓,竇數(shù)集蜘蛛?!弊⒃疲豪疃派聘柙?,同多詠物之作。
唐詩紀(jì)事
開成間,紳集其詩為《追昔游》,蓋嘆逝感時(shí),發(fā)于凄恨而作也。或長句、或五言、或雜言、或歌、或吟、或樂府齊梁,不一其辭,乃由牽思所屬爾。起梁漢,歸諫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風(fēng)物;遭讒邪播越,歷荊楚,涉湘沅,逾嶺嶠,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過鐘陵,溯荊江,守滁陽,轉(zhuǎn)壽春;改賓客,留洛陽,歷會稽,過梅里;遭讒者再為賓客分務(wù),歸東周;擢川守,鎮(zhèn)人一梁。詞有所懷,興生于怨。故或隱或顯,不常其言,冀知音于異時(shí)時(shí)已。
《汲古閣書跋<追昔游集>》
(紳)與李文饒、元微之齊名,人號“元和三俊”……憶游述懷,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賦柔摩風(fēng)氣云。
唐音癸簽
李公垂《追昔游詩》,大是宦夢難醒;然其攬筆寫興,曲備一生窮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為憮然。
《載酒園詩話又編》
短李以歌行自負(fù),樂天亦稱之。又少以《憫農(nóng)》詩見賞于呂溫,今二絕盛傳,呂之鑒賞真是不謬。歌行遂不可復(fù)見,惟有《追昔游集》耳,頗有體格。
按指追昔游集
紳與李德裕、元稹號“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勸迂辛酒,閑吟短李詩”句。今觀此集
《四庫全書總目》
,音節(jié)暉緩,似不能與同時(shí)諸人角爭強(qiáng)弱。然舂容恬雅,無雕琢細(xì)碎之習(xí),其格究在晚唐諸人刻劃纖巧之上也。
三唐詩品
五言其源出于謝惠連,惟煉蓄未深,時(shí)多泛濫;七言托體初唐,加以縱橫,格律已疏,頗嫌墨障。長歌則《蘇臺》一篇,短歌則《鶯鶯》一曲,容姿朗秀,顧盼生情。里謠七字,古風(fēng)五言,不減張、王,淵然足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4 【介紹】: 唐人。起陳許軍中。屯田西華,盛夏著草鞋立稻田中,須役者退而后就舍,故其田歲稔,軍中足食。吳少誠攻許州,以守城有功,詔拜陳州刺史。憲宗元和初遷河陽節(jié)度使,入為右羽林統(tǒng)軍,封趙國公。
趙佶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南陽穰縣人。德宗貞元初進(jìn)士。累官監(jiān)察御史。憲宗元和末,附權(quán)相皇甫镈,累遷至度支郎中。穆宗即位,镈獲罪,佶坐貶永州司馬。
趙君旨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6—834 【介紹】: 唐秦州天水人,字正卿。耽習(xí)儒訓(xùn),尤好禮學(xué)。登三禮科高第,授右監(jiān)門衛(wèi)錄事參軍。歷國子監(jiān)助教、丞。文宗大和初,出宰陸渾、江陵二縣,擢連州刺史,免。無何,朝廷立五經(jīng)博士,詔拜國子監(jiān)禮記博士,尋兼領(lǐng)石經(jīng)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8—897 【介紹】: 唐僧。青州臨淄人,一說曹州郝鄉(xiāng)人,俗姓郝。投本州龍興伽藍(lán),從師剪落。尋往嵩山納戒,師勉之聽習(xí),于經(jīng)律但染指而已。后居趙州觀音院,精心玄悟,受法南泉印可,開物化迷,大行禪道,號趙州法道。卒,謚真際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8—897 俗姓郝,青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人,一作曹州(今山東定陶)郝鄉(xiāng)人。幼出家。后至池州,謁南泉普愿而悟禪機(jī)。年80,始住趙州觀音院,講習(xí)禪法,從者頗多。世稱趙州和尚。成德節(jié)度使王镕甚加禮敬。其禪語風(fēng)行天下,時(shí)稱為趙州門風(fēng)。享年120歲,卒謚真際大師。《祖堂集》卷一八、《宋高僧傳》卷一一、《景德傳燈錄》卷一〇有傳?!?a target='_blank'>古尊宿語錄》卷一三、卷一四收其語錄及行狀。諸書存其詩偈17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郝氏。曹州郝鄉(xiāng)人也。童稚出家于州之扈通寺。以沙彌抵池陽。見南泉愿和尚。時(shí)泉方偃息。問諗曰。近離什么處。諗云瑞像院。泉云。還見瑞像么。諗云。不見瑞像。只見臥如來。泉云。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諗云。有主沙彌。泉云。主在什么處。諗進(jìn)前云。仲冬嚴(yán)寒。伏惟和尚。尊體萬福。泉器之。許入室。 異日問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諗云。還可趣向否。泉云。擬向即乖。諗云。不擬如何知是道。泉云。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足妄覺。不知是無記。若是真達(dá)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虛豁。豈可強(qiáng)是非耶。諗于言下悟入。乃于嵩岳琉璃壇納戒。卻反南泉。異日問南泉。知有底人。向什么處休歇。泉云。山下作牛去。諗云謝指示。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窗。 諗作火頭。一日閉卻門。燒煙滿屋。叫云。救火救火。時(shí)大眾俱到。諗云。道得即開門。南泉于窗隙中。過鑰匙與諗。諗即開門。 諗?shù)近S檗。檗便閉卻方丈門。諗持火炬。于法堂內(nèi)叫云。救火救火。檗開門擒住云。道道。諗云。賊過后張弓。 又到保壽。壽見來即背坐禪床上。諗展坐具禮拜。壽下禪床。諗便出。 到鹽官云看箭。官云過也。諗云中也。 到夾山將柱杖入法堂。夾山云。作什么。諗云探水。夾云。一滴也無。探什么。諗倚杖于壁而出。 將游五臺。有大德作偈留云。何處青山不道場。不須策杖禮清涼。云中縱有金毛現(xiàn)。正眼觀來非吉祥。諗云。作么生是正眼。大德無對。 眾請住趙州觀音院。示眾云。如明珠在掌。胡來胡現(xiàn)。漢來漢現(xiàn)。老僧把一枝草。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為一枝草用。佛是煩惱。煩惱是佛。時(shí)有僧問。未審佛為誰家煩惱。諗云。為一切人煩惱。僧云。如何免得。諗云。用免什么。 諗掃地次。僧問。清凈伽藍(lán)為什么有塵。諗云。又一點(diǎn)也。 諗問一座主。講什么經(jīng)。座云。講涅槃經(jīng)。諗云。問一段義得否。座云得。諗以腳踢空吹一吹。是什么義座云。經(jīng)中無此義。諗云。五百力士揭石業(yè)。便道無。 大眾晚參。諗云。今夜答話去。有解問者出來。時(shí)有一僧出禮拜。諗云。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墼子。 有僧游五臺。問一婆子云。臺山路向什么處去。婆云驀直去。僧便去。婆云。又恁么去也。僧舉似諗。諗云。待我去勘破者婆子。諗明日便去。問臺山路如前。婆答諗亦如前。諗歸謂其僧曰。我與汝勘破者婆子了也。 僧問。恁么來底人。師還接否。諗云接。僧云。不恁么來底人。師還接否。諗云接。僧云。恁么來者從師接。不恁么來者如何接。諗云。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 有新到僧。謂諗曰。某甲從長安來。橫擔(dān)一條柱杖。不曾撥著一人。諗云。自是大德柱杖短。僧無對。 有僧寫諗真。呈諗。諗曰。且道似我不似我。若似我即打殺老僧。若不似我即燒卻?子。 諗上堂云。才有是非。紛然失心。還有答話分也無。后有僧舉似洛浦。浦扣齒。又舉示云居。居云何必。僧回舉似諗。諗云。南方大有人喪身失命。僧云。請和尚舉。諗才舉前語。僧指旁僧云。者個師僧。吃卻飯了。作恁么語話。諗休去。 一日真定帥王公。攜諸子入院。諗坐而問曰。大王會么。王曰不會。諗云。自小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禪床。明日王公令客將傳語。諗下禪床接。侍者問云。和尚昨日大王來。不下禪床。今日軍將來。為什么卻下禪床。諗云。非汝所知。上等人來。禪床上接。中等人來。下禪床接。下等人來。山門外接。 諗臨終。寄拂子與王公曰。若問何處得來。但道老僧平生受用不盡者。 乾寧四年十一月二日。右脅而寂。壽一百二十。謚真際大師。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從諗。青州臨淄人也。童稚之歲孤介弗群。越二親之羈絆。超然離俗。乃投本州龍興伽藍(lán)從師剪落。尋往嵩山琉璃壇納戒。師勉之聽習(xí)于經(jīng)律但染指而已。聞池陽愿禪師道化翕如。諗執(zhí)心定志鉆仰忘疲。南泉密付授之。滅跡匿端坦然安樂后于趙郡開物化迷大行禪道。以真定帥王氏阻兵封疆多梗。朝廷患之。王氏抗拒過制。而偏歸心于諗。諗嘗寄麈拂上王氏曰。王若問何處得此拂子。答道老僧平生用不盡者物。凡所舉揚(yáng)天下傳之號趙州去道。語錄大行為世所貴也。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參南泉。值泉偃息而問曰。近離甚處。師曰瑞像。泉曰還見瑞像么。師曰。不見瑞像。祇見臥如來。泉便起坐。深器之。許其入室。他日問泉曰。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師曰。還可趨向也無。泉曰。擬向即乖。道不屬知。不屬不知。若真達(dá)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蕩豁。師于言下悟理。遂乃云。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一心不生。萬法無咎。千人萬人。盡是覓佛漢子。于中覓一個道人無。若與空王為弟子。莫教心病最難醫(yī)。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壞時(shí)。此性不懷。祇是個主人公。更向外覓作么。一婆子請轉(zhuǎn)藏經(jīng)。師卻下床轉(zhuǎn)一匝。曰轉(zhuǎn)藏經(jīng)已竟。婆曰。比來請轉(zhuǎn)。全藏。如何祇為轉(zhuǎn)半藏。一日師問新到僧。曾到此間么。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院主問曰。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yīng)諾。師曰。吃茶去。又僧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師曰。老僧在青州。做得一領(lǐng)布衫。重七斤。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師曰無。曰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狗子為恁么卻無。師曰。為伊有業(yè)識在。師曰。大眾被十二時(shí)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時(shí)。
趙南金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憲宗元和初為安南大校。二年,朝廷將以武定南服,乃以南金兼御史中丞,為邕管經(jīng)略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潮州海陽人。進(jìn)士,通經(jīng)能文。憲宗元和間,韓愈任潮州刺史,置鄉(xiāng)校,聘德攝海陽縣尉,為衙推官,專領(lǐng)學(xué)事。自是潮士篤于文行。人稱天水先生。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二
德官殿中丞。
趙元亮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830 【介紹】: 唐天水隴西人。趙憬子。穆宗長慶中,累官司勛、戶部員外郎、刑部郎中。四年,為三司使,推覆京兆尹崔元略誤征畿甸經(jīng)赦免放緡錢事。文宗大和四年,官至左司郎中、侍御史知雜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奉天人。趙植子。文宗大和三年為興元從事,值軍亂,時(shí)存約方與節(jié)度使李絳宴語,絳令其遁去,存約曰:“荷公德厚,誼不當(dāng)獨(dú)免?!奔床渴鹱笥液词兀焱瑫r(shí)被害。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0 京兆奉天(今陜西乾縣)人。懿宗朝宰相趙隱父。穆宗長慶元年(821)登進(jìn)士第。文宗大和三年(829)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李絳判官,四年二月軍亂,與絳同遇害。生平附見新、舊《唐書·趙隱傳》。《全唐詩》存詩1首。
趙知微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衡山人。布衣。穆宗時(shí)曾上書,辭旨危切,詔宰相慰諭,然終不能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95—872 【介紹】: 唐京兆華原人,字子直。令狐楚子。大和進(jìn)士。文宗時(shí)累官戶部員外郎。武宗時(shí)為湖州刺史。宣宗時(shí)召為翰林學(xué)士,大中四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輔政十年。懿宗時(shí)歷任河中、宣武、淮南等節(jié)度使。咸通九年,龐勛據(jù)徐州,绹為徐州南面招討使,屢為龐勛所敗。后任鳳翔節(jié)度使,尋卒。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子直,排行八。令狐楚之子。其先敦煌(今屬甘肅)人。文宗大和四年(830)登進(jìn)士第,累官戶部員外郎、右司郎中,出為湖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召拜考功郎中,尋充翰林學(xué)士,拜中書舍人,后充翰林學(xué)士承旨。四年轉(zhuǎn)戶部侍郎,改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出為河中節(jié)度使。懿宗咸通二年(861)改宣武軍節(jié)度使。累改鳳翔節(jié)度使,尋加同平章事,封趙國公。78歲卒。事跡見新、舊《唐書·令狐楚傳》附,《吳興志》卷一四?!?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九
绹字子直。太和四年進(jìn)士。宣宗朝襲封彭陽男。拜御史中丞。轉(zhuǎn)戶部侍郎。徙兵部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懿宗立。由左仆射門下侍郎拜司空檢校司徒。充河中節(jié)度使。徙宣武。又徙淮南副大使。封涼國公。僖宗立。為鳳翔節(jié)度使。徙封趙。卒年七十八。贈太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5 【介紹】: 唐人。文宗大和九年,自左神策軍大將軍出為鄜坊節(jié)度使。尋卒于鎮(zhèn)。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二
儋。長慶中為鄜坊節(jié)度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憲宗元和四年進(jìn)士。累官侍御史、尚書郎。文宗大和七年,出為袁州刺史。武宗會昌中,任太仆卿。三年,黠戛斯遣使來朝,受命持節(jié)臨慰其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憲宗元和元年(806)為京兆府等第,然屢試不中,四年始登進(jìn)士第。歷官侍御史、尚書郎。文宗大和七年(833),任袁州刺史,歷御史中丞,武宗會昌中任太仆卿,三年(843)出使黠戛斯。后官終國子祭酒。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二、《新唐書·回鶻傳》、《太平廣記》卷九八引《宣室志》、《唐御史臺精舍題名考》卷三、《登科記考》卷一七。《全唐詩》存詩2首。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二
蕃。元和中進(jìn)士。官侍御史。出為袁州刺史。歷尚書郎。武宗時(shí)為太仆卿。持節(jié)使黠戛斯。
趙氏 朝代: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南海(今廣東廣州)人。文宗大和間女子。19歲,為房千里之妾。后房他適,將其托于許渾。不久,舉子韋滂納之為妾。事跡見《云溪友議》卷上?!?a target='_blank'>全唐詩》收《寄情》詩1首?!?a target='_blank'>云溪友議》謂許渾代作,《才調(diào)集》卷一〇收為無名氏詩,故系于趙氏名下恐誤。又《全唐詩》于房千里《寄妾趙氏》詩下注:“一作趙氏詩。”恐亦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秦州天水人。與弟趙晰、趙格、趙桀、趙榑五人,聯(lián)登進(jìn)士第。敬宗寶歷元年,柷又登制科。文宗大和末,累官左司、金部員外郎。開成元年,兼御史中丞,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令狐楚行軍司馬。二年,楚卒,柷總節(jié)度留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