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80,分219頁顯示  上一頁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楊承信(守真 趙國公 )
毋守素(表淳 )
趙元拱
趙崇溥
趙玭
趙鄰幾(亞之 )
趙普(則平 魏國公、梁國公、許國公、魏國公致仕 忠獻 )
趙仁澤
趙贊(元輔 衛(wèi)國公 )
趙孚(大信 )
趙華
趙自正
趙匡胤(廟號 太祖、烈祖、藝祖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帝、宋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帝 別稱 宋太祖 )
趙延進
趙敬( 簡恭皇帝 廟號 翼祖 )
楊承信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1—964 【介紹】: 宋時沙陀人,字守真。楊承勛弟。幼以父任為牙校。契丹滅后晉,以承信繼父職,為平盧軍節(jié)度使。仕后漢,歷安、鄜二州節(jié)度。入后周,累戰(zhàn)功,攉忠正軍節(jié)度、同平章事。宋初加兼侍中。征李筠,命為澤州西面都部署,筠平,移鎮(zhèn)河中。乾德元年進封趙國公。累歷藩鎮(zhèn),刻勵為政而不苛,且多藝能。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1—973 【介紹】: 宋河中龍門人,字表淳。毋昭裔子。弱冠起家,仕后蜀,歷秘書郎、知制誥,廣政二十年拜工部尚書,代父判鹽鐵。入宋授工部侍郎,坐事免。太祖開寶初起為國子祭酒。權(quán)知趙州,移容州,兼本管諸州水陸轉(zhuǎn)運使,有惠政。奉親勤至,雖隆暑暮歸,必朝服執(zhí)簡以申昏定之禮。
趙元拱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人。仕后蜀。孟昶廣政中,授職方員外郎,為史館修撰,預(yù)修國史。未幾,修《前蜀書》,復(fù)命元拱等董其事。蜀亡,降宋,除虞部員外郎。纂輯有《唐諫諍集》。
趙崇溥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人。仕后蜀。孟昶廣政中,為威武軍都監(jiān)。時后周將王景等連營圍鳳州,而西川援兵不至。未幾,城陷,節(jié)度使被執(zhí),崇溥為后周兵所擄,堅不肯降,餓數(shù)日而卒。
趙玭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1—978 【介紹】: 宋澶州人。后晉高祖天福中以納粟助邊用官濮州司戶參軍。受知于刺史白重進,累官秦、成諸州觀察判官。后周太祖顯德初以城歸,授郢州刺史。入宋歷官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判三司,嘗密奏宰相趙普私市大木事。后累獻密疏,皆留中,常疑普中傷,以至馬前揚其短,黜為汝州牙校卒。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二
玭。澶州人。晉天福中補集賢小史。累遷秦成階等州觀察判官。后以城降周。顯德初授郢州刺史。歷汝密澤三州刺史。入宋。累官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太平興國三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1—979 【介紹】: 宋鄆州須城人,字亞之。后周顯德二年進士。太宗初召為左贊善大夫、直史館,官至左補闕、知制誥。為文浩博,慕王、楊、盧、駱之體,屬對精切,致意縝密;及掌誥命,頗繁富冗長,不達(dá)體要。嘗欲追補唐武宗以來實錄,以疾而書未成。有文集及所補《會昌以來日歷》,又著《鯫子》、《六帝年略》、《史氏懋官志》等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2—992 【介紹】: 宋幽州薊縣人,后徙家洛陽,字則平。后周時為趙匡胤幕僚,任掌書記,策劃陳橋兵變,助其代周。入宋授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xué)士。建隆元年,建議速平李筠之亂,從征上黨,遷兵部侍郎、樞密副使。又請速平李重進之亂。三年,拜樞密使、檢校太保。乾德二年代范質(zhì)為相。參預(yù)北宋初年各項重大策令之制定,如罷宿衛(wèi)、節(jié)鎮(zhèn)兵權(quán),以文臣知州;諸州置轉(zhuǎn)運使、通判以集中政權(quán)和財權(quán);先平南方后定北邊等。太祖晚年漸失寵,出為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太宗朝兩度入相。淳化三年以病老致仕,封魏國公。卒謚忠獻。
全宋詩
趙普(九二二~九九二),字則平,幽州薊(今北京)人。仕后周。入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為右諫議大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年,為檢校太保,充樞密使(同上書卷三)。乾德二年(九六四),為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開寶六年(九七三),出為河陽三城節(jié)度、同平章事(同上書卷一四)。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召為太子太保。六年,拜司徒兼侍中,封梁國公(同上書卷二二)。八年,罷為武勝軍節(jié)度使兼侍中。雍熙四年(九八七),移山南東道節(jié)度,改封許國公,兼中書令。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忠獻。《宋史》卷二五六有傳。
全宋文·卷四三
趙普(九二二——九九二),字則平,幽州薊(今北京)人,后遷洛陽。周顯德中,趙匡胤辟為幕僚,任節(jié)度推官、掌書記。參與策劃陳橋兵變。入宋,以佐命功,授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xué)士。建隆三年,拜樞密使、檢校太保。乾德二年,代范質(zhì)為相,任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五年春,加左仆射、昭文館大學(xué)士。太祖視為左右手,事無大小,悉咨決之。太祖晚年,寵任稍衰,出為河陽三城節(jié)度。太宗時,復(fù)為相,拜司徒兼侍中,封梁國公。出為武勝軍節(jié)度,移山南東道節(jié)度,改封許國公。后冊拜太保兼侍中。淳化三年春,拜太師,封魏國公致仕。七月卒,年七十一。謚忠獻?!?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六有傳。
趙仁澤 朝代:南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人。仕南唐。李璟時為常州團練使。保大十四年,周軍南侵,吳越乘間攻常州,戰(zhàn)敗被執(zhí)至杭州,見吳越王錢俶,不拜,且責(zé)以背義負(fù)約。俶怒,以刃決其口至耳。宰相元德昭憐其忠,為敷藥,得不死。
趙贊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3—977 【介紹】: 宋幽州薊人,字元輔。趙延壽子。幼聰慧,后唐明宗特賜童子及第。后漢高祖時,為左驍衛(wèi)上將軍。后周世宗平淮南,贊以戰(zhàn)功授保信軍節(jié)度。宋初,移忠正軍節(jié)度,預(yù)平維揚。太宗即位,封衛(wèi)國公。頗知書,喜為詩。為政雖無異績,而馭眾有方略,吏民畏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4—986 【介紹】: 宋洛陽人,字大信。后周太祖顯德初進士。宋初為永寧令。太宗即位,知開封府司錄參軍事,受詔行視黃河,議于澶、滑二州立分水之制,以重惜民力而未行。累遷殿中侍御史。
全宋文·卷四六
趙孚(九二四——九八六),字大信,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周顯德初舉進士,調(diào)補開封尉。后為浦江令、永寧令。擢宗正丞。中主衣庫,俄坐事連逮抵罪。太宗即位,起為國子監(jiān)丞、知袁州,還知開封府司錄參軍事。后上《封禪頌》,召拜秘書丞。又遷監(jiān)察御史,出知舒州,改殿中侍御史。太宗稱之為「名士」。雍熙三年卒,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七《趙安仁傳》附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滎陽人。后漢隱帝時,為河?xùn)|節(jié)度使劉旻觀察判官。北漢乾祐四年,旻即帝位,以華為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加仆射。劉鈞天會中,李筠奉表稱臣,乞師于北漢。鈞自將出團柏谷,華以筠舉事輕易,不當(dāng)空國興師為言,不聽。后果喪師折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德州平原人,寓居洛陽。父知嵓授以經(jīng)方名藥之術(shù)。后周世宗顯德中,與父及弟同至開封,悉以醫(yī)術(shù)稱。宋初,試方技,補翰林醫(yī)學(xu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7—976 【介紹】: 即宋太祖。世為涿州人,生于洛陽。仕后周,官至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jié)度使。恭帝顯德七年,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在位期間,先后攻滅荊湖、后蜀、南漢、南唐諸國。選用將領(lǐng)駐守北方要地,防御契丹。削奪禁軍和藩鎮(zhèn)兵權(quán),以文臣帶京官銜,任知州、知縣,代軍人掌地方政權(quán)。設(shè)轉(zhuǎn)運使,分掌地方財權(quán),并監(jiān)察地方官。設(shè)參知政事為副相,并以樞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財,分散宰相權(quán)力。又興修水利,獎勵農(nóng)桑。在位十七年,中央集權(quán)加強。因重文輕武、偏重防內(nèi),導(dǎo)致積弱局面形成。
全宋文·卷一
宋太祖趙匡胤(九二七——九七六),世為涿郡(今河北涿縣)人,生洛陽夾馬營中。后漢乾祐元年,應(yīng)募為郭威部屬。仕后周,補東西班行首,累官殿前都指揮使,拜定國軍節(jié)度使。后周顯德六年,升殿前都點檢。恭帝即位,改歸德軍節(jié)度使。七年,率兵拒北漢、契丹兵,至陳橋驛,將士大噪,擁之南還,受周禪,即帝位,國號宋。平李筠、李重進之叛,繼滅荊湖、后蜀、南漢、南唐,并于開寶二年親征北漢。懲五代節(jié)鎮(zhèn)過重、君弱臣強之弊,稍奪其權(quán),制其錢谷,收其精兵,以文臣知州,以朝官知縣,以京朝官監(jiān)臨財賦,又置轉(zhuǎn)運使、通判,遂使兵權(quán)、財權(quán)、司法權(quán)盡歸朝廷。在位十七年,年號三:建隆、乾德、開寶。見《宋史》卷一至卷三《太祖紀(jì)》。
趙延進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7—999 【介紹】: 宋澶州頓丘人。后漢末從父趙暉討王景崇,以軍功授鳳翔牙內(nèi)指揮使,領(lǐng)貴州刺史。后周時從世宗征淮南,授右千牛衛(wèi)將軍。宋初,遷右羽林軍將軍,歷知河中府及梓、相、青三州。太宗討幽薊,奉命督造炮具,八日而成,為太宗稱賞。遼兵侵邊,大破之。以功累遷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

人物簡介

簡介
趙敬,幽州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宋太祖趙匡胤的祖父。本在后梁出任官職,后唐建立后,其子趙弘殷為躲避父禍,逃難到今洛陽郊外的夾馬營。歷營、薊、涿三州刺史。周顯德中,贈左衛(wèi)上將軍。建隆元年三月,追尊曰簡恭皇帝,廟號翼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