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51—1019 【介紹】: 遼平州盧龍人,字致君。初授西宮使。改麓州刺史,加觀察使。累知臨海軍節(jié)度使事。去煩苛,勸農(nóng)桑,繕廬舍。卒于官。
人物簡介
【生卒】:951—979 【介紹】: 宋太祖次子。字日新。乾德二年,授貴州防御史。累遷京兆尹,鎮(zhèn)永興,封武功郡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從征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帝所在,有謀立德昭者,帝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平北漢之賞,德昭入言,為帝怒斥,因退而自刎。追封魏王,謚懿。
人物簡介
趙齊,太平興國二年權(quán)大理少卿,三年為宗正丞,八年以監(jiān)察御史為衛(wèi)王府咨議,雍熙二年為楚王府咨議。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八、一九、二六,《宋史》卷二七七《姚坦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2 【介紹】: 宋宗室,太宗次子。初名德明。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封廣平郡王。次年改名元佑,進(jìn)封陳王。雍熙三年改今名,為開封尹兼侍中。上表言趙普為開國功臣,愿復(fù)其相,太宗從之。端拱元年,進(jìn)封許王。性沉靜寡言,尹京五年,政事無失。卒謚恭孝,真宗時改謚昭成。全宋文·卷二○九
趙元僖(?——九九二),太宗次子,真宗之兄,初名德明。太平興國七年出閤,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廣平郡王。八年進(jìn)封陳王,改名元佑。雍熙二年,為開封尹兼侍中,改元僖。進(jìn)封許王,加中書令。尹京五年,政事無失。淳化三年薨,贈皇太子,謚恭孝。真宗末改謚昭成。《宋史》卷二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45或955—1009 【介紹】: 宋汾州孝義人,字仲謨,一作幼謨。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進(jìn)士。歷知青州、知制誥,預(yù)修《文苑英華》。累官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坐事貶崇信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復(fù)拜右諫議大夫。出知天雄軍,以治河功拜給事中、參知政事。王小波、李順起事,獨(dú)數(shù)論攻取之策,授川峽都部署前往鎮(zhèn)壓。又為太宗猜忌,事畢改戶部侍郎,罷政事。真宗初累官工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復(fù)遭貶。景德中拜刑部侍郎,歷知北邊州、軍,再遷戶部侍郎。臨事果斷、孤傲強(qiáng)力。李沅、王旦、王禹偁均為其所識拔。全宋詩
趙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謨,汾州孝義(今屬山西)人。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進(jìn)士,通判鄂州。雍熙三年(九八六)知天雄軍。四年除樞密副使(《宋宰輔編年錄》卷二)。端拱元年(九八八)貶崇陽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淳化二年(九九一)起知蔡州,四年召拜參知政事。至道元年(九九五)罷知鳳翔府。真宗即位,遷知陜州。咸平三年(一○○○),召知審官院。景德元年(一○○四)知河陽。徒鎮(zhèn)州。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東都事略》卷三六作五十五),謚景肅?!?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七有傳。全宋文·卷一○五
趙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謨,汾州孝義(今山西孝義)人。太平興國三年進(jìn)士,累遷職方員外郎,知制誥,預(yù)修《文苑英華》。雍熙四年為樞密副使,遷工部侍郎。以黨胡旦貶行軍司馬。淳化二年,起知蔡州、天雄軍。四年,拜給事中、參知政事。改戶部侍郎,罷政事,知鳳翔府。徙澶、涇、延三州。真宗即位,遷兵部侍郎,知陜州,移知永興軍。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審官院,加工部尚書。復(fù)以事貶行軍司馬。后遷戶部、吏部侍郎。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95 【介紹】: 宋并州人。初為軍小吏。性險毒,好言利害。得太宗信任,歷供奉官、閤門祇候,令專鉤校三司簿。贊自選吏十?dāng)?shù)人為耳目,專伺中書、樞密及三司事,乘間以告,朝中內(nèi)外益畏其口。遷西京作坊副使、度支都監(jiān)。至道元年上元節(jié),邀其黨數(shù)人,攜妓樂登宮中玉皇閣飲宴,太宗大怒,詔奪官配隸房州,賜死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