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80,分219頁顯示  上一頁  47  48  49  50  51  53  54  55  56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趙士裊(立之 循王 )
趙子明
趙?( 沂王 )
趙璞
趙野
趙士暕(明發(fā) )
趙復圭
趙成之
趙靖
趙鼎(元鎮(zhèn) 得全居士 忠簡 )
趙奉(孟承 忠允 )
趙良嗣(馬植 趙 )
趙訓之(海道 忠果 )
趙伯振
趙偲( 越王、祁國公、永寧郡王、睦王、定王、鄧王 )
趙士裊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4—1153 【介紹】: 宋宗室,字立之。趙仲御第四子。好學,善屬文。初補右班殿直,累遷權同知大宗正事。欽宗靖康末,承孟太后旨,詣南京奉高宗即位。因論黃潛善誤國,出知南外宗正事。苗劉之變,貽書張浚、呂頤浩,促其勤王。事平,累遷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數言事忤秦檜。岳飛被誣,士裊以百口保之。檜大怒,遂奪官,謫居建州。卒后追封循王。
全宋文·卷三七九六
趙士裊(一○八四——一一五三),字立之,郇康孝王仲御第四子。好學,善屬文。初補右班殿直,累遷忠州防禦使,鄭州觀察使,由寧遠軍承宣使轉權同知大宗正事。除光山軍節(jié)度使,論黃潛善誤國,出知南外宗正事,后同知大宗正事。累乞祠不許。以定策功,加檢校少師。尋加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數言事忤秦檜,謫居于建州,凡十二年而薨,年七十,追封循王?!?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趙子明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三四
趙子明,政和時為長清縣令。
趙?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徽宗第十五子。政和中授檢校太保,歷劍南東川、威武軍節(jié)度使,進封沂王。靖康之難隨欽宗北上,與駙馬劉彥文告徽宗左右謀變,金人按問,以對辯氣折被誅。
趙璞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一三二
趙璞,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趙普后裔,政和間在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4—1127 【介紹】: 宋開封人。徽宗政和二年進士。累拜刑部尚書、翰林學士。時蔡京、王黼秉政,野處之皆得其心,靖康初為門下侍郎。尋落職。高宗時知密州,時多亂民,車駕如淮南,命令阻絕,野棄城遁,為軍校杜彥等追殺。
全宋詩
趙野(?~一一二七),開封(今屬河南)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書舍人、給事中、翰林學士。宣和七年(一一二五)拜尚書右丞,升左丞。靖康初為門下侍郎。因諂事蔡京、王黼,欽宗繼位后出為北道都總管,已而落職,邵州安置。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密州,以兵亂棄城,為亂軍所殺。《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全宋文·卷三七九六
趙野(一○八四——一一二七),開封(今河南開封)人。政和二年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試起居舍人兼太子舍人。俄遷中書舍人、給事中、大司成。拜刑部尚書、翰林學士。宣和七年拜尚書右丞,升左丞。靖康初,為門下侍郎,出為北道都總管。已而落職,提舉嵩山崇福宮。康王元帥府建,為宣撫司,降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邵州安置。建炎元年,復起知密州。軍校杜彥作亂,被殺。《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太宗五世孫,字明發(fā)。哲宗元符元年試宗室藝業(yè),賜進士出身。高宗紹興五年,由密州觀察使轉清遠軍承宣使。好學,喜為詩文,書師米芾,兼工畫藝。
全宋文·卷三○三九
趙士暕,字明發(fā),宗室,仲倕子。元符元年賜進士出身。政和二年知西外宗正事。嘗為清遠節(jié)度使。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三,《宋會要輯稿》職官二○之三六,《宋史》卷二四四《宗室傳》一。
趙復圭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一四三
趙復圭,政和五年官趙州助教。
趙成之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慶歷八年(1148)任封州知州。
趙靖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二○四
趙靖,政和中知福州。見《宋會要輯稿》食貨六八之一三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5—1147 【介紹】: 宋解州聞喜人,字元鎮(zhèn),號得全居士?;兆诔鐚幬迥甑沁M士第,對策斥章惇誤國。高宗即位,歷任右司諫、殿中侍御史,陳戰(zhàn)、守、避三策,除御史中丞。紹興四年,擢參知政事,力薦岳飛出師復襄陽,旋以知樞密院事督川、陜軍事。未幾,拜右相。五年,升左相,與右相張浚論事不合,出知紹興府。七年,復左相,反對與金議和,為秦檜所傾,累貶潮州安置,移吉陽軍,絕食而死。謚忠簡。有《忠正德文集》。
全宋詩
趙鼎(一○八五~一一四七),字元鎮(zhèn),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士,累官河南洛陽令,開封府士曹參軍。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除司勛員外郎,擢右司諫,遷侍御史。金兵逼長江,陳戰(zhàn)守避三策,拜御史中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四、二六、二九)。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出知平江、改知建康,移知洪州。四年,襄陽陷,召拜參知政事。都督川、陜諸軍事(同上書卷六八、七五、七九)。同年九月,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五年,晉守左仆射、知樞密院事,與張浚并相。監(jiān)修神宗、哲宗實錄,書成,高宗親書“忠正德文”四字賜之。六年,出知紹興。七年,召拜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八年,為秦檜所擠,再知紹興。九年,徙知泉州。屢謫清遠軍節(jié)度副使,潮州居住。十四年,移吉陽軍,在吉陽三年,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孝宗即位,追謚忠簡。有《忠正德文集》十卷、《得全居士集》三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二○),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成忠正德文集》十卷。事見《宋元學案》卷四四,《宋史》卷三六○有傳。 趙鼎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忠正德文集》為底本,校以清道光會稽吳杰跋刊本(簡稱道光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趙鼎(1085-1147) 字元鎮(zhèn),自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人。中興名臣之一。有《得全居士詞》。
全宋文·卷三八○六
趙鼎(一○八五——一一四七),字元鎮(zhèn),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山西聞喜)人。登崇寧五年進士第,歷洛陽令、開封士曹。建炎三年召為司勛員外郎,擢右司諫、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四年,簽書樞密院事。紹興二年知建康府,移知洪州。四年二月召拜參知政事。九月,除尚書右仆射。奏起張浚知樞密院,命諸將邀擊金人,連敗之。次年遷左仆射。出知紹興府。七年九月,再拜左相。治國以固本為先,力辟和議,為秦檜所擠,復出知紹興府,徙泉州。檜又諷御史陷之,謫官居興化軍,移漳州。十年謫潮州安置。在潮五年,又移吉陽軍。紹興十七年,不食而死,年六十三。臨終自書銘旌有「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之句。孝宗時謚忠簡。史稱「中興賢相,鼎為稱首」。著有《忠正德文集》十卷。事跡見所撰《自志筆錄》,《宋史》卷三六○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奉(一○八六~一一五○),字孟承,縉云(今屬浙江)人。期子?;兆谛投辏ㄒ灰欢穑?,以父蔭補國子博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遷國子司業(yè),二年,除翰林洗馬兼寶謨閣待制。紹興七年(一一三七),以兵部右丞兼真和諸路招討使。二十年,因岳飛下獄憂憤而卒。謚忠允。有《五云清唱》、《風雅遺音》等,已佚。事見《五云趙氏宗譜》卷一八。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 【介紹】: 宋時遼燕人,本名馬植。遼大族,仕至光祿卿?;兆谡统跬炇惯|,獻滅燕之策,因載與歸宋,易名李良嗣?;兆谡僖?,賜姓趙,官秘書丞。遷直龍圖閣,提點萬壽觀,加右文殿修撰。宣和間使金,謀議夾攻滅遼,先后往返六七次,頗盡心力。進龍圖閣直學士,官至光祿大夫。以諫阻納張覺事,坐奪職。欽宗靖康元年,金兵南侵。御史胡舜論其結成邊患,貶竄柳州。后遭處死。
全宋詩
趙良嗣(?~一一二六),原名馬植,遼國人?;兆谡统跬炇惯|,獻結好女真伐遼之策。后歸宋,改名李良嗣?;兆谡僖?,賜姓趙,官秘書丞。宣和二年(一一二○)始,多次使金(女真),進龍圖閣直學士。宋攻克遼燕山府后,官至光祿大夫。后金人敗盟,于欽宗靖康元年戮死于郴州。有《燕云奉使錄》,已佚。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四、一一,《宋史》卷四七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四
趙良嗣(?——一一二六),本名馬植,燕(今北京一帶)人。為遼國大族,仕至光祿卿,行污內亂。政和初,童貫出使,夜見其侍史,因見童貫,言滅燕之策,童貫奇之,載歸,易名李良嗣。徽宗召見,賜姓趙氏,以為秘書丞。遷直龍圖閣,提點萬壽觀,加右文殿修撰。數出使,累官至光祿大夫。靖康元年,御史胡舜陟論其結成邊患,敗契丹百年之好,使金寇侵陵,禍及中國,乞戮之于市。時已竄郴州,詔廣西轉運副使李升之即所至梟其首,徙妻子于萬安軍?!?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七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6—1129 【介紹】: 宋宗室,字海道?;兆谡投赀M士,知吳縣。時朱勔怙勢興役,訓之不為屈,遂移疾去。居揚州,金兵犯京師,率大姓募士勤王,聞都城失守乃止。高宗建炎三年知永豐縣,死于杜彥、楊世雄之叛。謚忠果。
趙伯振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7 【介紹】: 宋宗室?;兆谛土赀M士。欽宗時為鄭州司錄,以捍御有功,遷直秘閣、通判州事。高宗建炎元年,金兵攻鄭州,守臣棄城走,伯振率兵巷戰(zhàn)遇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7 【介紹】: 宋宗室。神宗第十四子,徽宗弟。初授武成軍節(jié)度使、祁國公。徽宗朝累封越王。欽宗靖康元年,遷太師,授永興成德軍節(jié)度使、雍州真定牧。次年,與兄俁同為徐秉哲逼送金營,北行至韓州而卒。
全宋文·卷三七七七
趙偲(一○八三——一一二七),神宗第十二子。元祐初授武成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封祁國公。紹圣中改武安軍,進封永寧郡王。元符二年出閤,進封睦王。徽宗朝歷太保、太尉、太傅,進封定王、鄧王、越王。靖康元年改永興、成德等軍,遷太師,雍州、真定牧。明年,金人來取宗室,偲至韓州而薨。見《宋會要輯稿》帝系一之四七,《宋史》卷二四六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