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80,分219頁顯示
上一頁 49 50 51 52 53 55 56 57 58 下一頁
其它辭典
趙子俶趙子游趙世德趙仙趙仲渙趙士衍(號 花一相公 )趙子崧(字 伯山 號 鑒堂居士 )趙子松(字 伯山 )趙宗堯趙廉趙彥臣趙旸(字 乂若 )趙士轕( 濮王、安王 )趙研趙仲葩
人物簡介
簡介宣和二年(1120)任衡州知州。宣和四年(1122)11月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潭州衡山人?;兆谛烷g進士。初攝鄉(xiāng)邑,時邑遭兵毀,移治上封。曹成大掠,脅世德斂民金帛,世德不從被執(zhí),以死自誓,百姓相率以金帛贖。后官廣西機宜。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三九七趙仙,宣和時中山府(今河北定州一帶)販瓷器商人。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三五五趙仲渙,宗室。宣和二年知大宗正事,為崇德軍節(jié)度使。見《宋會要輯稿》帝系五之二九、《宋史》卷二二六《宗室世系表》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宗室。太宗五世孫,號花一相公。擅長畫著色山水?;兆谛统踹M十圖,特轉(zhuǎn)一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2
【介紹】:
宋宗室,字伯山,號鑒堂居士。趙德昭五世孫。徽宗崇寧五年進士。宣和間知淮寧府。汴京失守,起兵勤王。傳檄中外,止諸路毋受張邦昌偽赦。又移書責張邦昌逆節(jié)。高宗即位,請放諸路常平積欠錢,并建三屯之議,以張收復聲勢。除延康殿學士、知鎮(zhèn)江府。建炎二年,坐事謫居南雄州。有《朝野遺事》。
全宋文·卷三八八一趙子崧(?——一一三二),字伯山,燕懿王五世孫。登崇寧五年進士第。宣和間,官至宗正少卿,除徽猷閣直學士、知淮寧府。汴京失守,與翁彥國等同盟起兵勤王,康王命充大元帥府參議官、東南道都總管。高宗即位,除延康殿學士、知鎮(zhèn)江府、兩浙路兵馬鈐轄。后以罪降單州團練副使,謫居南雄州。紹興二年卒于貶所。《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趙子松(?~一一三二),字伯山,宋燕王德昭五世孫?;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士。宣和間,官宗正少卿,知淮寧府。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為大元帥府參議官,東南道都總管,知鎮(zhèn)江府,尋為兩浙西路兵馬鈐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五、八)。二年,貶單州團練副使南雄州居?。ㄍ仙蠒硪蝗?。紹興二年卒。《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三四趙宗堯,資中(今四川資中)人。宣和間通判閬州、管勾學事。見《宋代蜀文輯存作者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東都人。工畫山水?;兆谛蜁r甚得寵。
人物簡介
簡介宣和四年(1122)任福建路提舉常平茶鹽等事。
人物簡介
全宋詩趙旸,字乂若。蕃祖父。其先本杭人,徙鄭州及汴。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士。欽宗靖康初為左正言(《瀛奎律髓》卷二○)。高宗建炎初,以秘書少監(jiān)出提點坑冶,寓信州玉山。累官朝散大夫直龍圖閣。事見《漫塘集》卷三二、《宋史》卷四四五《趙蕃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八三○趙旸,字乂若,蕃祖父。其先本杭州人,后徙開封(今河南開封)。紹圣元年登進士第。靖康中為秘書少監(jiān)。建炎初出提點坑冶,寓信州之玉山。累官直龍圖閣,提舉江州太平觀。有《趙旸詩》一卷。見《宋史》卷二○八、四四五,《宋詩紀事》卷三四。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五三趙士轕(一○九三——一一八○),濮安懿王后。紹興二十八年由建州觀察使襲封濮王。授昭化軍節(jié)度使。久之,加檢校少保,累加開府儀同三司,賜嗣濮王居為世業(yè)。除知大宗正事,累加三少,充醴泉觀使。淳熙七年卒,年八十八。贈太傅,追封安王?!?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五《濮王允讓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簡介宣和四年(1122)任建州知州,八閩通志卷三一作趙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