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21—1187 【介紹】: 宋宗室,字仁仲。太宗六世孫。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歷通判永州,受命辦靖州獄事,辨冤者數(shù)十百人。累遷惠州防御史、知大宗正事。所至有政聲,立朝好言天下事。官終昭慶軍承宣使。卒謚宣簡。全宋詩
趙不息(一一二一~一一八七),一作不??,字仁仲,太宗六世孫。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通判永州,遷夔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權知大宗正事(《宋會要輯稿》崇儒一之一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封崇國公,謚宣簡。事見《水心集》卷二六《故昭慶軍承宣使知大宗正事贈開府儀同三司崇國趙公行狀》,《宋史》卷二四七有傳。全宋文·卷四八七八
趙不??(一一二一——一一八七),一作「不息」,字仁仲,宗室。初補保義郎,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易左宣義郎,調(diào)婺州金華丞。歷永州通判,知開州,改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判官,除成都提刑,轉(zhuǎn)江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尋授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惠州防禦使、知大宗正事,進明州觀察使,升昭慶軍承宣使。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封崇國公,謚宣簡。見葉適撰《崇國趙公行狀》(《水心集》卷二六),《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趙士街,宗室,仲湜子。紹興六年授象州防禦使,遷華州觀察使、同知大宗正事、安慶軍承宣使,主奉濮王祠事。三十年拜安德軍節(jié)度使,典宗正司凡十四年。卒,贈太傅、威義郡王。見《宋史》卷二三○、二四五。
人物簡介
【生卒】:1121—1175 【介紹】: 宋宗室,字德莊,號介庵。高宗紹興八年進士。授錢塘縣簿,遷建州觀察推官,知馀干縣,為政簡易。進吏部員外郎,太常少卿。孝宗乾道間,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遷浙東提刑,官至朝奉大夫。工詩詞。有《介庵集》、《介庵詞》。全宋詩
趙彥端(一一二一~一一七五),字德莊,號介庵,宋宗室。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進士,調(diào)建州觀察推官。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六年,知建寧府、權發(fā)遣福建路轉(zhuǎn)運副使(《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二○、二四,食貨五九之四五)。有《介庵集》十卷,外三卷(《宋史·藝文志》七),已佚。事見《南澗甲乙稿》卷二一《直寶文閣趙公墓志銘》。今錄詩三十三首。全宋文·卷四八七九
趙彥端(一一二一——一一七五),字德莊,號介庵,宗室。紹興八年進士,授臨安府錢塘縣簿,改建州觀察推官,又判秀州。隆興改元,除國子監(jiān)丞,遷吏部員外郎,知江州,遷右司員外郎,除江南東路計度轉(zhuǎn)運副使。尋假戶部尚書,遷太常少卿。乾道六年,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淳熙二年卒,年五十五。有文集十卷、《介庵詞》一卷(存)。見韓元吉撰《直寶文閣趙公墓志銘》(《南澗甲乙稿》卷二一)。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趙雍,字子然,臨邛(今四川邛崍)人。紹興二年進士。七年七月由嘉州司戶參軍改左承奉郎,十月充大小學教授。明年十一月,任樞密院編修官。又明年五月,通判廬州。曾知資州、昌州。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二、一一五、一二三、一二八,《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卷首《世次》、卷九七趙逵撰《上資守趙子然書》。
人物簡介
【生卒】:1124—1182 【介紹】: 宋宗室,字希遠。趙伯駒弟。少從高宗于康邸,以文藝侍左右。高宗紹興初,奏補承節(jié)郎,歷監(jiān)馀姚縣酒稅、監(jiān)臨安府市舶務、浙西安撫司干辦官。孝宗隆興二年,擢本路兵馬副都監(jiān),進兵馬鈐轄,再轉(zhuǎn)武功大夫、和州防御使。善畫山水花木,傅染輕盈,頗有生意。全宋文·卷四九二一
趙伯骕(一一二四——一一八二),字希遠,宗室。少從高宗于康邸。改浙江安撫司干官。乾道六年,假泉州觀察使、知閤門事、充接送伴副。使金,因功轉(zhuǎn)武義大夫。領榮州刺史。轉(zhuǎn)武功大夫、和州防禦使,淳熙間為平江守。與祠,淳熙九年卒,年五十九。贈少師。見周必大撰《和州防禦使贈少師趙公伯骕神道碑》(《文忠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