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80,分219頁顯示  上一頁  84  85  86  87  88  90  91  92  93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趙善扛(文鼎 解林居士 )
趙居廣( 永陽郡王、永王 )
趙善漣(澄之 )
趙士程
趙師夔(汝一 新安郡王 恭榮 )
趙廱(和仲 竹潭 )
趙伯濠
趙善譽(靜之、德廣 恕齋 )
趙師龍(舜臣 )
趙彥真( 彥能 從簡 )
趙承元(善長 )
趙焯(景昭 )
趙蕃(昌父 章泉、章泉先生 文節(jié) )
趙載(子厚 )
移剌道(趙三 莘國公 )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善扛(一一四一~?),字文鼎,號解林居士,隆興(今江西南昌)人。太宗七世孫。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知泰寧縣(《夷堅丁志》卷八)。歷知蘄州、處州(《全宋詞》冊三)。孝宗淳熙間卒(《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四)。今錄詩四首。
趙居廣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三四六
趙居廣(?——一一八一),英宗四世孫,安時子。紹興中為榮州團練使、瓊州觀察使、岳陽軍節(jié)度使。乾道四年封永陽郡王。淳熙八年卒,追封永王。見《宋史》卷二三三《宗室世系》一九、卷三三、三四、三五、二三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善漣(一一四二~一二一七),字澄之,縉云(今屬浙江)人。宋宗室。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進士(清康熙《縉云縣志》卷四)。歷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殿中侍御史,直登聞鼓院。寧宗嘉定十年卒于官。事見民國戊辰《蒙城趙氏宗譜》卷一、民國甲申《趙氏宗譜》卷三。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簡介
乾道七年(1171)任知西外宗正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二七二
趙師變(一一四二——一二○二),字汝一,孝宗同母兄伯圭之長子。初以祖恩補官,調(diào)蕪湖簿。歷臺州、秀州通判,直秘閣。尋知徽州,進直徽猷閣、知湖州。除直龍圖閣,遷浙西提刑,改江東運判。擢秘閣修撰、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加敷文閣待制,轉(zhuǎn)永慶軍承宣使。紹熙元年,侍父入覲,除興寧軍節(jié)度使。寧宗即位,加檢校少保,開府儀同三司。嘉泰二年卒,年六十一,贈少師,追封新安郡王,謚恭榮。見《宋史》卷二四四《宗室傳》一,樓鑰《皇伯祖太師崇憲靖王行狀》(《攻愧集》卷八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廱,字和仲,號竹潭,太原清源(今山西清徐)人(《宋詩紀事小傳補正》)。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二十六年,監(jiān)車輅院,累遷宗正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六、一八二)。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肇慶府(《廣東通志》卷二一○)。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四九五六
趙廱,字和仲,號竹潭,占籍太原清源(今山西清源),或云開封,趙密子。紹興二十四年進士。二十六年由左從事郎、監(jiān)車輅院充敕令所刪定官。明年主管官告院。歷宗正寺主簿、宗正丞,三十年任駕部員外郎。三十二年罷。淳熙二年守肇慶。開禧間為處州太守。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一七六、一八二、一八五、一九九,《宋詩紀事》卷六○,《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四。
趙伯濠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乾道八年(1172)任邵武軍知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3—1189 【介紹】: 宋宗室,字靜之,一字德廣,號恕齋。孝宗乾道五年試禮部第一。知臨川縣,累遷大理丞、湖北常平茶鹽提舉,移潼川路提刑、轉(zhuǎn)運判官。引年乞祠,歸處一室,以圖書自娛。著述甚豐,郭雍、朱熹嘗獲益其《易說》。
全宋文·卷六三五○
趙善譽(一一四三——一一八九),字靜之,號恕齋,宗室不倚子。登乾道五年進士第,調(diào)昌國簿。知臨川縣,添差常州通判。累遷大理丞、湖北常平茶鹽提舉、潼川路提刑、轉(zhuǎn)運判官。淳熙十六年卒,年四十七。有《易說》(存)、《東南進取輿地通鑒》。見樓鑰撰《趙公墓志銘》(《攻愧集》卷一○二),《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師龍(一一四三~一一九三),字舜臣,馀姚(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取應,監(jiān)潭州南岳廟。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進士,監(jiān)建康糧料院。歷知武進縣,邵武軍,真州、溫洲、婺州。光宗紹熙四年卒,年五十一。有《博古摘華》三十卷,已佚。事見《攻愧集》卷一○二《知婺州趙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彥真(一一四三~一一九六),原名彥能,字從簡,魏王廷美七世孫(《宋史·宗室世系》二三)。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一六),調(diào)撫州錄事參軍。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知吳縣(清同治《蘇州府志》卷五三)。秩滿,通判袁州(明正德《姑蘇志》卷四一)。寧宗慶元二年命知興化軍,未赴卒,年五十四。事見《渭南文集》卷三四《知興化軍趙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州集
承元,字善長,先世汴人,兵火間寓旅河間,遂占籍焉。大定十三年,詞賦第一人,除應奉翰林文字,兼曹王府文學。以疏俊少撿得罪王府,貶廢。久之,遇赦量敘,卒于臨洮。
趙焯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3 【介紹】: 宋開封人,字景昭。以呂祖謙薦而師事汪應辰。孝宗乾道八年進士。與陸九淵為同年友。歷官司直,仕至國子監(jiān)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3—1229 【介紹】: 宋鄭州人,徙居信州玉山,字昌父,號章泉。趙旸孫。以蔭入仕。為太和主簿,以詩受知于楊萬里。調(diào)辰州司理參軍,為辨冤獄與郡守力爭,因罷。理宗即位,以為太社令、直秘閣召,皆辭不拜。詔予祠,依前直秘閣致仕。初受學于劉清之,年五十,猶問學于朱熹。喜作詩,與周必大唱酬頗多。卒謚文節(jié)。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
全宋詩
趙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號章泉,原籍鄭州,南渡后僑居信州玉山(今屬江西)。早歲從劉清之學,以曾祖旸致仕恩補州文學,調(diào)浮梁尉、連江主簿,皆不赴。為太和主簿,調(diào)辰州司理參軍,因與知州爭獄罷。時清之知衡州,求為監(jiān)安仁贍軍酒庫以卒業(yè),至衡而清之罷,遂從之歸。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猶問學于朱熹。理宗紹定二年,以直秘閣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節(jié)。蕃詩宗黃庭堅,與韓淲(澗泉)有二泉先生之稱。著作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詩四卷)。事見《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趙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傳?!≮w蕃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簡稱殿本)、《永樂大典》殘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二十七卷。
全宋文·卷六三五○
趙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號章泉,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居玉山之章泉,故世號章泉先生。以曾祖旸致仕恩入仕,為太和簿,調(diào)辰州司理參軍。奉祠歸,積祠庭之考至三十有三。理宗即位,以太社令召,三辭不拜,特改奉議郎、直秘閣、主管建昌軍仙都觀。越三年,差主管華州云臺觀。紹定二年四月,轉(zhuǎn)承議郎,依前直秘閣。閱月而卒,年八十七。景定三年謚文節(jié)。受知于楊萬里,著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均有輯本)。見劉宰《章泉趙先生墓表》(《漫塘集》卷三二),《宋史》卷四四五《文苑傳》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載,字子厚,梓潼(今屬四川)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三)。為懷安軍教授。事見民國《金堂縣續(xù)志》卷九。
全宋文·卷四九六○
趙載,字子厚,梓潼(今四川梓潼)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曾為迪功郎、懷安軍軍學教授。見民國《金堂縣續(xù)志》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4 【介紹】: 金咸平人,本名趙三。通女真、契丹、漢字。補刑部令史。世宗大定中累官西北路招討使。招討使到官時,諸部皆獻駝馬,多者至數(shù)百,道皆卻之。官至平章政事,罷為咸平尹,封莘國公,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