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遠古帝王。傳說為少典之子,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居姬水,又姓姬。國于有熊,故亦稱有熊氏。原為部落首領,后敗姜姓部落首領炎帝于阪泉;與九黎族首領蚩尤戰(zhàn)于涿鹿,擊殺蚩尤;又北逐葷粥,遂被各部落尊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傳說黃帝時期,發(fā)明創(chuàng)造甚多,如建造宮室、舟車,養(yǎng)蠶、繅絲、織帛,作甲子,調歷,造字,制音律,明醫(yī)藥,作算數(shù)等等。為中原各族之共同祖先。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帝姓公孫,名軒轅。一云姓姬。始服軒冕,號軒轅氏。一云居軒轅之丘,因以為號亦云帝軒氏。一云帝鴻氏,一云歸藏氏。有熊國君少典氏之子,亦號有熊氏。伐炎帝,殺蚩尤,以土德王,稱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一。
人物簡介
【介紹】: 西漢人。景帝時為梁王劉武相。帝廢栗太子,立膠東王為太子。梁王以袁盎等大臣阻太后議,不得嗣,怨盎及議臣,與羊勝、公孫詭謀,刺殺盎等。帝欲捕勝及詭,二人皆匿梁王后宮。豹與韓安國皆泣諫梁王,王乃令二人自殺,出之。
人物簡介
【生卒】:748—833 【介紹】: 唐并州太原人,字鵬軒。入仕后,累歷州縣佐貳官,自鄧州長史,權知唐州刺史。遷冀王府長史,歷嘉、通二王傅,以殿中監(jiān)致仕,卒。知兵事,守職時頗修武備。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衡山道士。憲宗元和七年(812)入長安,與劉師復、侯喜作《石鼎聯(lián)句》詩,造句奇警。韓愈為之作序。據(jù)云當時已90余歲,并能捕逐鬼神。宋人或謂是韓愈托名,或以為即賈島,但皆無確證。事跡見《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卷八、《太平廣記》卷五五引《仙傳拾遺》?!?a target='_blank'>全唐詩》除收聯(lián)句外,又存玄宗開元二年(714)《謁堯帝廟》詩1首。清人沈欽韓懷疑該詩為宣宗時羅浮山道士軒轅集作。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東莞人。武宗會昌時帝好神仙,集以山人進。宣宗即位,流嶺南,居羅浮山。大中末復征至長安,召問長生術。尋歸羅浮。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道士。武宗時以山人進。宣宗即位后流嶺南,居羅浮山。世稱羅浮山人、軒轅先生。大中十二年(858)召至長安,宣宗垂問長生之術及治國之要。留居月余,即堅辭歸山。拜廣州司馬而不受,仍歸羅浮。卒年不詳。事跡見《舊唐書·宣宗紀》、《太平廣記》卷七九引《感定錄》?!?a target='_blank'>大還丹照鑒》存其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全粵詩·卷一二
軒轅集,世稱羅浮先生。唐武宗好談神仙,集以山人進。唐宣宗即位,流嶺南,居羅浮山。大中十一年(八五七),徵至長安,尋歸羅浮。事見《歷代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二、《全唐文》卷九二八、明姚良弼修嘉靖三十五年刊《惠州府志》卷一四。詩一首。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八
集。會昌時人。武宗好神仙。集以山人進。宣宗即位。流嶺南。居羅浮山。大中十一年復徵至長安。召問長生術。尋歸羅浮。
人物簡介
【生卒】:896—945 【介紹】: 五代時杭州臨安人,字輔軒。吳越國君錢镠五弟。多藝,善繪畫,尤精音律。累官順化軍節(jié)度使,封楚國公。卒謚忠簡。
人物簡介
陳寶之,名瓘,以字行,號矸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仁宗皇祐間登賢良方正科,官大理寺丞(清光緒《永嘉縣志》卷一一)。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元輿。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元豐六年知汀州,政尚清簡。哲宗元祐中累遷中書舍人,上言請復舊制,逢諸道帥守、使者辭見之日,召對便殿,以周知利害,觀閱人才。館高麗使,蘇軾劾其失體,出知廬州?;兆诹?,為兵部侍郎兼侍讀,每勸帝以治貴清凈。加龍圖閣直學士,知杭、福等州。卒年八十四。有《綸閣編》、《榮名集》、《臨汀集》。全宋詩
陳軒,字元輿,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調平江軍節(jié)度推官。神宗元豐六年(一○八三),知汀州,與通判郭祥正酬唱百馀篇(《永樂大典》卷七八九四引《臨江志》)。哲宗元祐中為禮部郎中、徐王府翊善。六年,為秘閣校理,遷中書舍人(《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五六、四六八)。八年,以龍圖閣待制知廬州(同土書卷四八三)。紹圣元年(一○九四),徒杭州。三年,移江寧府(《乾道臨安志》卷三)。徽宗立,召為兵部侍郎兼侍讀。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以龍圖閣直學士再知杭州。崇寧元年(一一○二),徒知福州(同上書)。卒,年八十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六有傳。今綠詩二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