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1詞典 5分類詞匯 146
《漢語大詞典》:邊涯(邊涯)
亦作“ 邊崖 ”。 邊際;邊緣。 金 元好問 《乙酉六月十一日雨》詩:“良苗與新穎,鬱鬱無邊涯?!?明 袁宏道 《〈八識略說〉序》:“向非身歷其境,惡能窮其邊崖,指其歸宿者哉?” 鄭振鐸 《埃娥》:“數(shù)級的云石的踏步引他們到一泓池水的邊涯?!?/div>
分類:邊際邊緣
《國語辭典》:船深  拼音:chuán shēn
自船中處的龍骨底面量至甲板梁頂面邊緣的垂直距離。
《漢語大詞典》:直縣(直縣)
指懸掛鐘磬等樂器的位置在邊緣上。直,通“ 犆 ”。 漢 賈誼 新書·審微:“禮,天子之樂宮縣,諸侯之樂軒縣,大夫直縣,士有琴瑟。”周禮·春官宗伯·小胥作“特縣”。 鄭玄 注:“特縣,縣於東方,或於階間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冠珥
(1).即日珥。為突出在太陽邊緣外面的發(fā)光氣團(tuán)。日全食時,用肉眼可以看見,其色火紅。周禮·春官·眡祲“四曰監(jiān)” 漢 鄭玄 注:“監(jiān),冠珥也?!?賈公彥 疏:“謂有赤云氣在日旁如冠耳。珥,即耳也。今人猶謂之日珥?!?span id="zp7btjj" class="book">《晉書·天文志中》:“冠珥背璚,重迭次序,在于日旁也?!?span id="z7a7txx" class="book">《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五代 之際,日有冠珥、環(huán)暈、纓紐、負(fù)抱、戴履、背氣,十日之中常七八。”
(2).指首飾與耳飾。 唐 司空圖 《山居記》:“亦猶人之秀發(fā),必見於眉宇之間,故五峯頍然,為其冠珥。”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五:“見數(shù)婦人各買冠珥以入?!?/div>
《國語辭典》:發(fā)際(髮際)  拼音:fǎ jì
發(fā)間。如:「她在發(fā)際插了一朵花?!?/div>
《漢語大詞典》:地邊(地邊)
(1).謂地屬邊區(qū)。后漢書·公孫述傳論:“昔 趙佗 自王 番禺 , 公孫 亦竊帝 蜀漢 ,推其無他功能,而至於后亡者,將以地邊處遠(yuǎn),非王化之所先乎?”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曇隆法師誄》:“行久節(jié)移,地邊氣改?!?br />(2).田地的邊緣。如:地邊上的草長得很盛。
《國語辭典》:色差  拼音:sè chā
色彩學(xué)上,是指兩種不同的顏色在色彩空間(例如以紅綠藍(lán)為三軸的幾何空間)中的差異。
《漢語大詞典》:青純(青純)
青色的邊緣。《公羊傳·定公八年》:“寶者何?璋判白,弓繡質(zhì),龜青純?!?何休 注:“純,緣也?!?/div>
《國語辭典》:光暈(光暈)  拼音:guāng yùn
1.散發(fā)于發(fā)光物體四周邊緣的模糊光范圍。
2.日光或月光經(jīng)由懸浮在大氣中的冰晶折射或反射后,形成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的光圈,前者稱為日暈,后者稱為月暈。
《國語辭典》:曲面  拼音:qū miàn
實(shí)體的表面或空間中的曲線依某一特定條件移動所形成的軌跡。如圓錐、圓柱之面及球面等。
《漢語大詞典》:裙襕(裙襴)
(1).裙子;裙幅。 明 孫柚 《琴心記·家徒四壁》:“幸得諳些女紅,且去繡完一幅裙襴,將來易些柴米用度則箇?!?br />(2).車上下垂的帷幕。宋史·輿服志一:“芳亭輦,黑質(zhì),頂如幕屋,緋羅衣,裙襴、絡(luò)帶皆繡云鳳?!?br />(3).鱉甲邊緣的肉質(zhì)部分。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藥議:“太陰玄精……大者如杏葉,小者如魚鱗,悉皆六角,端正如龜甲。其裙襴小撱,其前則下剡,其后則上剡,正如穿山甲相掩之處,全是龜甲,更無異也。”
《漢語大詞典》:黼筵
指邊緣以黑白相間的絲織品作飾的席具。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悲黼筵之移御,痛翬褕之重晦?!?劉良 注:“筵,席。晦,闇紀(jì)。云:‘敷重蔑席黼純。’”
《國語辭典》:金邊(金邊)  拼音:jīn biān
Phnom Penh
城市名。位于高棉南部湄公河與洞里薩河的會口。為高棉的首都,亦為高棉的第一大港。商業(yè)發(fā)達(dá),市內(nèi)有不少皇宮、寺院及名勝古跡。為寮國、高棉和泰國三國物產(chǎn)的集散中心。也稱為「百囊奔」、「南旺」。
《國語辭典》:邊區(qū)(邊區(qū))  拼音:biān qū
邊遠(yuǎn)或靠近邊界的地區(qū)。如:「邊區(qū)居民」。也作「邊地」、「邊土」。
《漢語大詞典》:飾邊
作裝飾品用的邊緣(如肉、魚或甜點(diǎn)心周圍的)
鑲邊衣服上加有飾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