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致誠(致誠)
(1).使誠心達到極點。文選·馬融〈長笛賦〉:“可以通靈感物,寫神寓意,致誠効志,率作興事。” 李善 注:“致,極也;効,驗也?!?br />(2).表達誠摯的情意。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乃能銜哀致誠,使 建中 遠具時羞之奠,告汝 十二郎 之靈?!?br />(3).極其真誠。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 伯皋 是致誠人,佛前至心祈禱?!?/div>
《漢語大詞典》:馳誠(馳誠)
向遠方的人表達誠意。 唐 王維 《能禪師碑》:“九重延想,萬里馳誠。” 宋 陳師道 《后山叢談》卷三:“未果馳誠,先蒙飛翰,感銘忻慰,無以喻名?!?/div>
《漢語大詞典》:將誠(將誠)
表達誠意。清史稿·禮志四:“至四時進獻,按時以奉,春雛鷄二,夏子鵝一,秋魚一,冬雉二,選肥且澤者以將誠焉?!?/div>
《漢語大詞典》:達誠(達誠)
表達誠摯之情。《漢書·谷永傳》:“昔 史魚 既沒,餘忠未訖,委柩后寑,以尸達誠?!?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4788'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十二》:“齊以滌志,幣以達誠。”紅樓夢第七八回:“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div>
《國語辭典》:通誠(通誠)  拼音:tōng chéng
祈禱、禱祝?!锻ㄋ壮Q允枳C。鬼神。通誠》引《瑞筠圖劇》:「請?zhí)?,待小道通誠?!挂沧鳌竿悺埂?/div>
《漢語大詞典》:寫誠(寫誠)
輸誠,表達誠心。《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深謂 備 雄姿杰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jié)納?!?清 曾國藩 《苗先簏墓志銘》:“君既習于 祁公 ,又與諸君傾抱寫誠,契合無間?!?/div>
《漢語大詞典》:申款
謂向人表達誠意。晉書·忠義傳·周該:“此乃烈士急病之秋,吾致死之時也,汝其成吾之志,申款于 譙王 乎?”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 玄宗 初立, 姚崇 為宰相, 張説 以素憾懼,潛詣 岐王 申款 崇 ?!?/div>
《漢語大詞典》:貢實(貢實)
表達誠心。 宋 司馬光 《辭免翰林學士第二狀》:“人雖不言,能不內(nèi)愧,是用輸肝瀝膽,貢實自歸?!?/div>
《漢語大詞典》:表款
表達誠意,表示效忠。北齊書·恩倖傳·高阿那肱:“時人皆云 肱 表欵 周武 ,必仰生致 齊主 ,故不速報兵至,使 后主 被擒?!?/div>
《國語辭典》:銜哀致誠(銜哀致誠)  拼音:xián āi zhì chéng
懷著哀傷表達誠敬之心。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