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詞典 2分類詞匯 7
《國語辭典》:運漕(運漕)  拼音:yùn cáo
由水道運糧?!度龂?。卷二八。魏書。鄧艾傳》:「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引水澆溉,大積軍糧,又通運漕之道?!?/div>
《分類字錦》:量計運漕(量計運漕)
晉書·張華傳》:初,帝潛與羊祜謀伐吳,而群臣多以為不可,唯華贊成其計。及將大舉,以華為度支尚書,乃量計運漕,決定廟算。按漕在到切。
分類:戶部
《漢語大詞典》:濡須(濡須)
(1).水名。今稱 運漕河 。源出 安徽省 巢湖 ,東流至今 蕪湖市 裕溪口 入 長江 。古代當 江 淮 間交通要道, 魏 晉 南北朝 時,這里是兵爭要地。
(2).堡塢名。 東漢 末年 孫權(quán) 于 濡須口 筑以備 曹操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建安 ﹞十八年正月, 曹公 攻 濡須 , 權(quán) 與相拒月餘。”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顧 濡須 之故巘,每當食而忘飯?!?王闿運 《哀江南賦》:“ 濡須 不守, 夏口 空防。”參見“ 濡須塢 ”。
《漢語大詞典》:濡須塢(濡須塢)
堡塢名。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建安 ﹞十六年, 權(quán) 徙治 秣陵 。明年,城 石頭 ,改 秣陵 為 建業(yè) 。聞 曹公 將來侵,作 濡須塢 ?!?清 錢謙益 《刑部尚書沈公神道碑》:“仿 曹操 之開 芍陂 , 孫權(quán) 之立 濡須塢 以足餉?!?/div>
《漢語大詞典》:漕舟
運漕糧的船。 宋 沈遘 《漕舟》詩:“漕舟上太倉,一鐘且千金。” 清 魏源 《籌漕篇上》:“今 清 口齟齬,漕舟不能入 黃 ,則盍仿建倉之意,截留滯粟于 淮 揚 ?”
分類:運漕漕糧
《漢語大詞典》:運?。ㄟ\丁)
指搬運漕糧的人。隋書·食貨志:“其男丁每歲役不過二十日,又率十八人出一運丁役之?!?span id="5e5pqn6" class="book">《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蕭云仙 從 浦口 過 江 ……到了任,查點了運丁。” 清 龔煒 巢林筆談·漕糧新弊:“近傳運丁巧弊疊出,著水不已,甚至襯灰圖漲?!?/div>
《漢語大詞典》:漕卒
運漕糧的士兵。《漢書·食貨志上》:“宜糴 三輔 、 弘農(nóng) 、 河東 、 上黨 、 太原郡 穀足供京師,可以省 關東 漕卒過半?!?明 沈德符 野獲編·果報·冤報:“ 蘇州衛(wèi) 軍人 丁 姓者,曾以小譴收獄中,既得免,忽驟富,充漕卒之長,運糧入京?!?/div>
《漢語大詞典》:運役(運役)
指運漕勞役。晉書·劉頌傳:“至于平 吳 之日,天下懷靜,而東南二方,六州郡兵,將士武吏,戍守 江 表,或給京城運漕,父南子北,室家分離,咸更不寧;又不習水土,運役勤瘁,并有死亡之患,勢不可給?!?/div>
分類:運漕勞役
《國語辭典》:兌運(兌運)  拼音:duì yùn
民與軍相互兌換運輸。《明史。卷七九。食貨志三》:「江南民運糧諸倉,往返幾一年,誤農(nóng)業(yè)。令民運至淮安、瓜洲,兌與衛(wèi)所。官軍運載至北,給與路費耗米,則軍民兩便。是為兌運?!骨?。徐珂《清稗類鈔。植物類。京師米》:「自創(chuàng)設漕運以來,國家歲糜千萬之款,設官置局,輾轉(zhuǎn)兌運,輸入京倉,以為天庾正供,京曹祿俸,皆仰給于此?!?/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