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9詞典 2分類詞匯 37
《漢語大詞典》:遺使(遺使)
猶遣使。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書》:“ 歐陽率更 書,妍緊拔羣,尤工於小楷, 高麗 遺使購其書。” 清 昭梿 嘯亭雜錄·傅閣峰尚書:“會(huì)賊有求降意,而盈廷諸臣,皆欲遺使議和罷兵?!?/div>
分類:遣使
《漢語大詞典》:遺信(遺信)
遣使;派人。 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其遠(yuǎn)道人不能往者,皆因行便或持器遺信買之,於是賣水者大富?!?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90092' target='_blank'>《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讀曲歌四九》:“歡但且還去,遺信相參伺?!?/div>
分類:遣使
《漢語大詞典》:遣使
謂派遣使者。韓非子·八經(jīng):“兵士約其軍吏,遣使約其行介?!?span id="d5eiy0n" class="book">《后漢書·班固傳下》:“時(shí)北單于遣使貢獻(xiàn),求欲和親?!?明 葉盛 水東日記·會(huì)奏遣使迎復(fù):“禮部會(huì)奏,虜請(qǐng)遣使迎復(fù),當(dāng)從。” 清 魏源 《都中吟》之一:“昨日 大河 決金堤,遣使合工桃浪詩。”
《國語辭典》:出使  拼音:chū shǐ
1.出任駐外使節(jié)。《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bào),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高陵進(jìn)退不請(qǐng)?!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六:「其夫出使北邊,他是個(gè)女人,那能湊得許多價(jià)錢?」
2.派遣使臣。漢。班固 匈奴和親議:「先帝圣德遠(yuǎn)覽,瞻前顧后,遂復(fù)出使,事同前世。」
《漢語大詞典》:虜使(虜使)
(1).謂當(dāng)作奴隸役使之。戰(zhàn)國策·趙策三:“彼 秦 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quán)使其士,虜使其民。” 鮑彪 注:“視民如所虜獲?!?span id="ypwquzs" class="book">《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虜使其民?!?司馬貞 索隱:“言( 秦 人)以奴虜使其人,言無恩以恤下?!?br />(2).封建王朝對(duì)少數(shù)民族或敵寇所遣使者的蔑稱。 宋 胡銓 《上高宗封事》:“今者無故誘致虜使,以諂諭 江 南為名,是欲臣妾我也?!?宋 岳珂 桯史·三忠堂記:“惟一編脩官 胡銓 毅然上書,乞斬相參、虜使,三綱五常賴以不墜。”
《漢語大詞典》:杖節(jié)(杖節(jié))
執(zhí)持旄節(jié)。古代帝王授予將帥兵權(quán)或遣使四方,給旄節(jié)以為憑信。漢書·敘傳下:“ 博望 杖節(jié),收功 大夏 ?!庇?span id="zmojmum" class="book">《王莽傳上》:“以太保 甄邯 為大將軍,受鉞 高廟 ,領(lǐng)天下兵,左杖節(jié),右把鉞,屯城外。”后多以謂執(zhí)掌兵權(quán)或鎮(zhèn)守一方。《晉書·王敦傳》:“頃者令 導(dǎo) 內(nèi)綜機(jī)密,出録尚書,杖節(jié)京都,并統(tǒng)六軍。” 唐 武元衡 《秋日對(duì)酒》詩:“我乏濟(jì)時(shí)畧,杖節(jié)撫藩維?!?章炳麟 《艾如張》詩:“借問杖節(jié)誰?云是 劉荊州 。”
《國語辭典》:調(diào)用(調(diào)用)  拼音:diào yòng
調(diào)配使用?!度龂萘x》第三四回:「操從之,遂分兵屯用,以候調(diào)用?!?/div>
《漢語大詞典》:修聘
古代諸侯之間派遣使臣進(jìn)行友好訪問。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下官 俞瑞 ,仕於 晉 朝,因修聘上國而來。”《東周列國志》第六九回:“ 齊國 上大夫 晏嬰 ,字 平仲 ,奉 齊景公 之命,修聘 楚國 。”
《國語辭典》:聘問(聘問)  拼音:pìn wèn
古代諸侯間互派使者作友好訪問。《禮記。曲禮下》「諸侯使大夫問于諸侯曰聘」句下唐??追f達(dá)。正義:「諸侯使大夫問于諸侯曰聘者,聘問也,謂遣大夫往相存問?!?jié)h。班固《白虎通。卷七。文質(zhì)》:「五玉者各何施,蓋以為璜以徵召,璧以聘問?!?/div>
《漢語大詞典》:交聘
兩國互相遣使通好往來。北齊書·陸卬傳:“自 梁 魏 通和,歲有交聘?!?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二:“ 滉 亦三千人臨 金山 ,與 少游 相應(yīng),以樓船金帛,交聘於 江 中?!?span id="bxhyc58" class="book">《新五代史·雜傳一·劉守光》:“有司迫 承勛 稱臣, 承勛 不屈,以列國交聘禮入見?!?郭沫若 《蒲劍集·中蘇文化之交流》:“我們?nèi)缒苓_(dá)到兩國的藝術(shù)團(tuán)體經(jīng)常交聘的地步,豐富彼此的經(jīng)驗(yàn),增加彼此學(xué)習(xí)的機(jī)會(huì),所表現(xiàn)在各方面的效果必然更加宏偉的?!?/div>
《漢語大詞典》:歲聘(歲聘)
(1).古代諸侯每年派使者朝見天子。左傳·昭公十三年:“是故明王之制,使諸侯歲聘以志業(yè),間朝以講禮?!?span id="jzcwz3a" class="book">《國語·魯語上》“是故先王制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 三國 吳 韋昭 注:“ 賈侍中 云:‘王,謂王事天子也。歲聘以志業(yè),閒朝以講禮,五年之間四聘於王,而一相朝?!?span id="q0g5imd" class="book">《禮記》曰:‘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迥暌怀^此也?!?br />(2).指國與國之間的遣使訪問。宋史·許將傳:“ 契丹 以兵二十萬壓 代州 境,遣使請(qǐng) 代 地,歲聘之使不敢行,以命 將 ?!?/div>
《漢語大詞典》:使聘
指古代諸侯之間或國與國之間的遣使訪問。后漢書·東夷傳序:“於是 濊 、 貊 、 倭 、 韓 萬里朝獻(xiàn),故 章 、 和 已后,使聘流通?!?/div>
《漢語大詞典》:通聘
(1).互相遣使交好。《東周列國志》第四回:“傳六世至 襄公 ,以勤王功封 秦伯 ……定都於 雍 ,始與諸侯通聘。” 章炳麟 《訄書前錄·客帝匡謬》:“亦猶 乾隆 之世, 英吉利 嘗一通聘,而遽書之以為入貢之藩云爾?!?br />(2).舊時(shí)稱男家向女家致送訂婚財(cái)禮。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這事也沒有十天八天一月半月的耽擱,一切下茶,通聘,奠雁,送妝,都在今日?!?/div>
《漢語大詞典》:小南強(qiáng)
茉莉花的別稱。 五代 周世宗 遣使至 南漢 , 南漢 主 劉晟 贈(zèng)使者茉莉花,美其名曰“小南強(qiáng)”。其后, 宋 平 南漢 ,執(zhí) 晟 子 鋹 至 洛陽 ,不識(shí)牡丹,人謂此花名“大北勝”,以報(bào)“小南強(qiáng)”之語。參閱 宋 陶穀 清異錄·小南強(qiáng)、 清 吳任臣 十國春秋·南漢中宗紀(jì)。
《漢語大詞典》:時(shí)聘(時(shí)聘)
指天子有事時(shí),諸侯派遣使臣來聘問。周禮·春官·大宗伯:“時(shí)聘曰問,殷頫曰視?!?span id="hdu8eyz" class="book">《周禮·秋官·大行人》:“時(shí)聘以結(jié)諸侯之好,殷頫以除邦國之慝。” 鄭玄 注:“時(shí)聘者,亦無常期。天子有事,諸侯使大夫來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