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躲賬(躲賬)
猶避債。 賀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一幕:“一到快過年的時候,爹就出去躲賬了?!?劉波泳 《秦川兒女》第一部第九章:“不行。我想過了,蠟坊好些個人,撂開別人自己去躲賬,咋能行?”
《漢語大詞典》:逃責(逃責)
逃避罪責。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四海之議,於何逃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屈支國:“王聞震怒,欲置嚴刑。弟曰:‘不敢逃責,愿開金函?!?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三月“宗維不許”自注引 宋 王若沖 《北狩行錄》:“某之罪失,固不可逃責。”
逃避債務。陳書·高祖紀上:“卻桉下髻,求哀之路莫從;竊鈇逃責,容身之地無所?!?唐 劉知幾 史通·編次:“又自古王室雖微,天命未改,故臺名逃責,尚曰 周王 ;君未繫頸,且云 秦國 ?!?章炳麟 《訄書·客帝匡謬》:“及夫陵夷積弱,處逃責之臺,被竊鈇之言,大枋既失,埶儕於家人,寧奉表以臣敵國,而猶巋然自謂尊於玄圣之裔,豈不忸哉!”
《漢語大詞典》:避債臺(避債臺)
本名 謻臺 , 周景王 所筑。后因 周赧王 避債于此,故稱。 明 湯顯祖 《與男開遠》:“我歌《鹿鳴》五十年,求一 避債臺 不得,念之?!?清 錢謙益 《朱府君墓志銘》:“人或謂君:若他日寧有 避債臺 乎?”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摘史記注:“ 赧王 為諸侯所逼,負責於民,乃上臺避之,號 避責臺 。”參見“ 逃債臺 ”。
《國語辭典》:逃債臺(逃債臺)  拼音:táo zhài tái
位于河南省洛陽縣境的古臺。因周赧王曾避債于此,故稱為「逃債臺」。《太平御覽。卷一七七。居處部五。臺》引《帝王世紀》:「周赧王雖居天子之位,為諸侯所侵逼,與家人無異。貰于民,無以歸之,乃上臺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臺曰逃債臺。故洛陽南宮簃臺是也?!挂卜Q為「謻臺」。
《國語辭典》:逃債臺(逃債臺)  拼音:táo zhài tái
位于河南省洛陽縣境的古臺。因周赧王曾避債于此,故稱為「逃債臺」?!短接[。卷一七七。居處部五。臺》引《帝王世紀》:「周赧王雖居天子之位,為諸侯所侵逼,與家人無異。貰于民,無以歸之,乃上臺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臺曰逃債臺。故洛陽南宮簃臺是也?!挂卜Q為「謻臺」。
《漢語大詞典》:逃責(逃責)
逃避罪責。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四海之議,於何逃責?!?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屈支國:“王聞震怒,欲置嚴刑。弟曰:‘不敢逃責,愿開金函?!?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三月“宗維不許”自注引 宋 王若沖 《北狩行錄》:“某之罪失,固不可逃責?!?br />逃避債務。陳書·高祖紀上:“卻桉下髻,求哀之路莫從;竊鈇逃責,容身之地無所?!?唐 劉知幾 史通·編次:“又自古王室雖微,天命未改,故臺名逃責,尚曰 周王 ;君未繫頸,且云 秦國 ?!?章炳麟 《訄書·客帝匡謬》:“及夫陵夷積弱,處逃責之臺,被竊鈇之言,大枋既失,埶儕於家人,寧奉表以臣敵國,而猶巋然自謂尊於玄圣之裔,豈不忸哉!”
《國語辭典》:保全處分(保全處分)  拼音:bǎo quán chǔ fèn
系指債務人有逃避債務之虞時,或其經(jīng)濟財務狀況惡劣而有不能清償之虞時,債權人為預防其脫產(chǎn)或隱匿財產(chǎn),依據(jù)《民事訴訟法》得向法院聲請假扣押、假處分或假執(zhí)行,以保全將來強制執(zhí)行之法律程序。
《國語辭典》:躲門戶(躲門戶)  拼音:duǒ mén hù
因逃避債務、徭役而搬家,不讓別人找到?!段饔斡洝返诙换兀骸赶胧嵌汩T戶的,恐怕里長曉得,卻就連夜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