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回避  拼音:huí bì
1.躲避?!稘h書。卷七六。趙廣漢傳》:「見事風(fēng)生,無所回避?!顾?。蘇軾 行香子。昨夜霜風(fēng)詞:「昨夜霜風(fēng)。先入梧桐。渾無處、回避衰容?!挂沧鳌富乇堋?。
2.因有所顧忌而退讓。《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相如聽得廉頗有這言語,不肯與廉頗相會(huì),每出,才望見廉頗,輒引車回避?!挂沧鳌富乇堋?。
《國語辭典》:回避(迴避)  拼音:huí bì
1.因有所顧忌而離開、躲避。《紅樓夢(mèng)》第五三回:「一時(shí),賈珍進(jìn)來吃飯,賈容之妻回避了?!埂段拿餍∈贰返谝弧鸹兀骸傅鹊剿碜哌M(jìn)房間,眾秀才只得起身回避?!挂沧鳌富乇堋埂?br />2.因避嫌而不參預(yù)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黃華,如果黃華的妻子在法院當(dāng)法官,她就必須回避,不能接辦這件案子?!挂沧鳌富乇堋埂?/div>
《漢語大詞典》:辟諱(辟諱)
避諱。《左傳·成公十四年》“婉而成章” 晉 杜預(yù) 注:“婉,曲也。謂曲屈其辭,有所辟諱,以示大順,而成篇章?!?/div>
分類:避諱
《漢語大詞典》:辟忌
避諱;忌諱。周禮·地官·誦訓(xùn):“掌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以詔辟忌,不違其俗也?!?/div>
分類:避諱忌諱
《漢語大詞典》:辟嫌
猶避諱。指有所顧忌而不直言。《公羊傳·桓公十二年》:“戰(zhàn)不言伐。此其言伐何?辟嫌也。惡乎嫌?嫌與 鄭 人戰(zhàn)也?!?/div>
《國語辭典》:好事  拼音:hào shì
1.喜歡多事、興造事端?!睹献?。萬章上》:「好事者為之也。」《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惡少,都一傳兩,兩傳三的來物色?!?br />2.有某種愛好。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書記》:「休璉好事,留意詞翰:抑其次也?!?br />3.熱心助人?!秲号⑿蹅鳌返谄呋兀骸覆挥傻囊宦暱藓埃贿@位好事的姑娘聽見,就尋聲救苦的搜尋出來?!?/div>
《國語辭典》:某甲  拼音:mǒu jiǎ
1.稱呼別人的代詞?!段倪x。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謹(jǐn)附某官某甲,奉表以聞?!?br />2.自稱的代詞?!毒暗聜鳠翡?。卷六。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速道將來,溈山云:某甲不道,請(qǐng)和尚道。」
《國語辭典》:訓(xùn)人(訓(xùn)人)  拼音:xùn rén
1.訓(xùn)導(dǎo)、指責(zé)人。如:「他并不是那么愛訓(xùn)人,實(shí)在是求好心切??!」
2.師長?!稌?jīng)。康誥》:「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訓(xùn)人?!?jié)h。孔安國。傳:「凡民不循大常之教,猶刑之無赦;況在外掌眾子之官、主訓(xùn)民者而親犯乎?」
《漢語大詞典》:大禁
指在法令、習(xí)俗或道德上最禁忌、最避諱之事。《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后敢入?!?span id="a2ykwio" class="book">《荀子·非十二子》:“行辟而堅(jiān),飾非而好,玩姦而澤,言辯而逆,古之大禁也?!?明 劉基 《夏夜臺(tái)州城中作》詩:“閫司恐畏破和議,斥堠悉罷云邊烽。殺降共説有大禁,無人更敢彎弧弓?!?/div>
《漢語大詞典》:貔武
貔虎。 唐高祖 李淵 之祖名 虎 , 唐 代因避諱改“虎”為“武”。比喻勇猛的將士。 唐 薛存誠 《觀南郊回仗》詩:“閲兵貔武振,聽樂鳳皇來?!?前蜀 杜光庭 《都監(jiān)將軍周天醮詞》:“連營貔武,千里隄封,慙無監(jiān)撫之能,但切兢憂之懇?!眳⒁姟?貔虎 ”。
《國語辭典》:貔虎  拼音:pí hǔ
貔與虎都是猛獸。比喻勇猛的將士。唐。杜甫 觀兵詩:「北庭送壯士,貔虎數(shù)尤多?!固?。盧群 淮西席上醉歌:「衛(wèi)霍真誠奉主,貔虎十萬一身?!?/div>
《國語辭典》:走水  拼音:zǒu shuǐ
1.漏水。如:「這棟老房子年久失修,屋頂已經(jīng)走水了。」
2.失火。
3.由水路販運(yùn)貨物?!缎咽酪鼍墏鳌返诙寤兀骸秆θ眱蓚€(gè)輪著,一個(gè)掌匱,一個(gè)走水。」
《國語辭典》:走水  拼音:zǒu shuǐ
簾幕幃帳等上端下垂的短幅。
《漢語大詞典》:獸符(獸符)
虎符。因避諱而改。陳書·周迪傳:“裁解豚佩,仍剖獸符。” 唐 劉禹錫 《答饒州元使君書》:“握獸符而架寅車?!?/div>
分類:虎符避諱
《國語辭典》:斥土  拼音:chì tǔ
開拓土地。清。王夫之《宋論。卷一○。高宗》:「不然,則建武之初,斥土未廣,何所得粟以飼此眾邪?」也作「斥地」。
《漢語大詞典》:斥上
冢壙上。漢書·惠帝紀(jì):“視作斥上者,將軍四十金,二千石二十金,六百石以上六金,五百石以下至佐吏二金。” 顏師古 注:“ 服虔 曰:‘斥上,壙上也。’ 如淳 曰:‘斥,開也。開土地為冢壙,故以開斥言之?!?/div>
分類:冢壙
《漢語大詞典》:缺畫(缺畫)
(1).文字缺漏筆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 漢 初,吏民上書,字謬輒劾,是以馬字缺畫,而 石建 懼死?!?br />(2).舊時(shí)避諱字往往有意缺其筆畫,亦名“缺畫”。 宋 王應(yīng)麟 困學(xué)紀(jì)聞·雜識(shí):“ 成都 石經(jīng), 孟蜀 所刻,于 唐 高祖 、 太宗 之諱,皆缺畫?!?br />(3).指金石文字筆畫的缺損。 唐 韓愈 《石鼓歌》:“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div>
《漢語大詞典》:獸口(獸口)
(1).虎口。喻危境。因避諱而改。周書·周惠達(dá)傳:“ 侃 謂 惠達(dá) 曰:‘ 蕭 氏逆謀已成,何為故入獸口?’”
(2).獸形香爐出煙之口。 宋 劉筠 《直夜》詩:“金缸璧月相輝映,獸口時(shí)飄侍史香?!?/div>
《漢語大詞典》:獸穴(獸穴)
(1).野獸的洞穴。 唐 吳融 《賦雪》:“氣應(yīng)封獸穴,陰必墮禽巢。”
(2).虎穴。因避諱而改。周書·李遠(yuǎn)傳:“古人有言:‘不入獸穴,安得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