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韻府拾遺 麌韻》:部主
漢書刑法志:于是招進(jìn)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令,作見知故縱,監(jiān)臨部主之法。注:見知人犯法不舉告為故縱,而所監(jiān)臨部主有罪,并連坐也。
分類:部主
《漢語大詞典》:省試(省試)
(1). 唐 宋 時(shí)由尚書省禮部主持舉行的考試。又稱禮部試,后稱會(huì)試。 唐 姚合 《寄楊茂卿校書》詩:“到京就省試,落籍先有名?!?宋 趙升 朝野類要·舉業(yè):“除 四川 外,諸州及漕司解士,就禮部貢院鎖試,名曰省試?!?span id="ha6ochy"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二》:“﹝ 紹興 七年﹞時(shí)聞 徽宗 崩,未及大祥,禮部言:故事,因諒闇罷殿試,則省試第一人為榜首,補(bǔ)兩使職官。”
(2). 元 代以后分省舉行的考試。又稱鄉(xiāng)試。儒林外史第七回:“果然英雄出於少年,到省試,高高中了?!?鄭振鐸 《桂公塘·黃公俊之最后》:“﹝ 曾國藩 ﹞接連的,中省試,中會(huì)試,點(diǎn)了翰林,不多幾年,便儼然的擠入了縉紳大夫之林?!?/div>
《國語辭典》:禮闈(禮闈)  拼音:lǐ wéi
1.漢代尚書省位于建禮門內(nèi),近禁闈,故稱為「禮闈」?!段倪x。任昉。王文憲集序》:「出入禮闈,朝夕舊館?!固啤@钌?。注:「〈十州記〉曰:『崇禮闈,即尚書上省門,崇禮東建禮門,即尚書下舍門。然尚書省二門名禮,故曰禮闈也?!弧?br />2.唐代以后指禮部,或禮部所舉行的科舉考試。唐。杜甫〈哭長孫侍御〉詩:「禮闈曾擢桂,憲府舊乘驄?!?/div>
《漢語大詞典》:省闈(省闈)
(1).宮中;禁中。《后漢書·第五倫傳》:“伏見虎賁中郎將 竇憲 ,椒房之親,典司禁兵,出入省闈,年盛志美,卑謙樂善?!?宋 蘇舜欽 《內(nèi)園使連州刺史知代州劉公墓志》:“后以久任省闈,上書愿效死邊漠,以報(bào)國寵。”
(2).指中央行政官署。 明 沈榜 《宛署雜記·署廨》:“各官職掌,除民事外,內(nèi)自廠衛(wèi),以至各監(jiān)局,外自省闈,以至驛郵,歲時(shí)自宗廟陵寢行幸以至澣洗之事,雖巨細(xì)不一等,而縣應(yīng)固沓如也。”
(3). 唐 宋 時(shí)試進(jìn)士由尚書省禮部主持,故稱。又稱禮闈。 元 以后,稱各行省主持的考試,中式者為舉人。又稱鄉(xiāng)闈。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六:“今蒙文調(diào),將赴省闈。”一本作“選闈”。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 景州 高冠瀛 ……篤學(xué)能文,小試必第一,而省闈輒北,竟坎壈以終?!?/div>
《漢語大詞典》:儀部(儀部)
(1). 明 初禮部所屬四部之一。明史·職官志一:“初, 洪武 元年置禮部。六年設(shè)尚書一人,侍郎二人。分四屬部:總部、祠部、膳部、主客部……二十二年改總部為儀部。二十九年改儀部、祠部、膳部為儀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舊,俱稱為清吏司。”
(2).用為對(duì)禮部主事及郎中的別稱。 清 全祖望 《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薦紳則 金壇周 儀部 鑣 實(shí)主之?!?清 全祖望 《明太傅大學(xué)士張公神道碑側(cè)記》:“儀部甫受一命於荒朝,舍生恐后,其有光於師門,不亦大乎!”
《國語辭典》:主政  拼音:zhǔ zhèng
1.主持政務(wù)?!豆茏?。禁藏》:「故主政可往于民,民心可系于主?!?br />2.職官名。舊稱各部的主事。見《稱謂錄。卷一五。主事。主事主政》。也稱為「星置」。
《漢語大詞典》:春司
指禮部主試官。 唐 張籍 《喜王起侍郎放牒》詩:“共賀春司能鑒識(shí),今年定合有公卿。” 宋 王禹偁 《謫居感事》詩:“叨榮偕計(jì)吏,濫吹謁春司。”
《漢語大詞典》:小儀(小儀)
(1).禮儀細(xì)節(jié)。 漢 蔡邕 《明堂月令論》:“ 魯文公 廢告朔而朝, 仲尼 書譏之。《經(jīng)》曰:‘閏月不告朔,猶朝于廟?!躺岽蠖Y而徇小儀?!?span id="flmjk06" class="book">《南齊書·檀超傳》:“曲碎小儀,無煩録?!?br />(2). 唐 代禮部主事的別稱。 唐 鄭谷 《寄同年禮部趙郎中》詩:“仙步徐徐整羽衣,小儀澄澹轉(zhuǎn)中儀?!?宋 計(jì)有功《唐詩記事·王渙》:“ 大順 中…… 趙光胤 自補(bǔ)袞拜小儀?!?明 王志堅(jiān) 《表異錄》卷十二:“ 唐 人以禮部員外郎為中儀,主事為小儀。”
十八部主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小乘十八部之論主也。
三部主色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毗盧遮那是佛部,即如來法界之身,一向白色。次觀世音即是阿彌陀佛,其身黃色。次金剛藏(金剛手),即釋迦牟尼佛,其身赤黃色,即雜色。見義釋十一。
五部部主 五部法王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諸部要目以大日如來等五佛為部主,秘藏記依之。日本安然之瑜祇經(jīng)疏,名之為部王,以五方之五大明王為部主(主有二義,一因主之義,二如執(zhí)權(quán),有管領(lǐng)之義,如諸部要目,則據(jù)初義,如安然則據(jù)后義)。
金剛部主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三部五部各有部主。金剛部以阿閦如來或金剛薩埵為部主。諸部要目曰:「金剛部阿閦佛以為部主?!箶z大儀軌二曰:「觀音蓮華部上首,金剛手菩薩金剛部上首?!?/div>
三部主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三部各有主,佛部之主為大日,蓮華部之主為觀世音,金剛部之主為金剛手。見大日經(jīng)疏十六。又佛部為金輪王佛頂,蓮華部為馬頭觀自在,金剛部為三世勝金剛。見諸部要目。
部主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小乘之二十部各謂其開祖為部主。【又】真言胎藏界之三部各立部主,金剛界之五部各有部主,部主有二義:一者國主之義,一者執(zhí)權(quán)之義也。秘密瑜伽學(xué)習(xí)上曰:「部主者此有二說:一如國主,大疏義是。一如執(zhí)權(quán),是管領(lǐng)義,以名主也。諸部要目義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