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金煉色(16世紀—17世紀),號雙南,陜西漢中府南鄭縣人。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成乙丑科進士,任河內(nèi)令,剛明果斷,掾吏有關白,甫至前,輒頤止之曰:吾為竟若說。吏俯首塞默,無一事豐蔀者。當事檄河內(nèi)運豆餉邊,力爭之,始得豁免。歷官吏部文選司員外郎。甲申京城陷,降順,授諫議。
人物簡介
【生卒】:1602—1675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吳縣人,初冒姓朱,名兗,字九章,復姓改名后,字孝章,號耿庵,自稱不寐道人。諸生。為復社名士。后隱居市廛,傭書自給。博學,善書,尤精于墨梅,工詩古文。有《春草閑房詩集》、《退墨稿》。簡介
字孝章,江蘇吳縣人。生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諸生。少從父宦寧夏,往來燕趙間,以任俠自喜,歸里始折節(jié)讀書。數(shù)舉于鄉(xiāng)不售。甲申后傭書自給。閑喜畫樹石,墨梅尤工。清康熙十四年(1675)卒。有《春草閒房集》。詞學圖錄
金俊明(1602-1675) 原名袞,字孝章,一作九章,號耿庵、不寐道人。江蘇吳縣人。少隨父官寧夏,往來燕趙間,以任俠自喜。諸邊帥爭欲延致幕府,不就。歸里后,折節(jié)讀書,靡不研究,著名復社中。明亡,棄諸生杜門傭書自給,不復出。卒,門人私謐貞孝先生。好錄異書,工詩古文,兼善書畫,世稱三絕。尤長于墨梅,嘗寫陶詩及畫梅寄王士禛兄弟,士禛甚寶之。有《春草間堂集》、《推量稿》、《闡幽錄》、《康濟譜》。晚晴簃詩匯·卷一十五
金俊明,初名袞,字九章,更名后字孝章,號耿庵,吳縣人。明諸生。有《退量稿》。
人物簡介
金得臣,朝鮮王朝宣祖、肅宗年間的詩人。字子公,號柏谷。原籍安東。金得臣的《終南叢志》是李朝后期出現(xiàn)的內(nèi)容比較豐富的重要詩話。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滁州府全椒人,字居垣,號雙崖。崇禎元年進士,授行人,擢御史,巡視西城,治內(nèi)使殺人罪。出按河南,條奏達三百余章,彈劾不避權貴,以疏請罷遣中官忤旨調(diào)外。后召為大理寺正,進太仆丞,又以疏救劉宗周降級調(diào)外。福王時起故官不赴。明亡后家居二十余年卒。維基
金光辰,字居垣,又字天樞,號雙巖,直隸全椒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授行人。歷官河南按察使、太仆寺丞、左僉都御史。曾巡視北京西城,彈劾不避權貴,凡疏三百馀章。崇禎恢復使用宦官監(jiān)軍后,光辰說:“臣往在河南,見皇上撤內(nèi)臣而喜?!背绲澥迥晡逶拢髢L都御史。因力救劉宗周被貶京外。明亡后,家居二十余年而卒。
人物簡介
金和,字燮之,號繩旸,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同進士出身。父金德普,福建通判。崇禎六年癸酉科舉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三甲進士,工部觀政,初授溧陽縣知縣,調(diào)繁山陽縣,尋歸里。無子,自營丘隴(墳墓),筑舍植花果其旁。
人物簡介
金溁,字若千,號瀔如,晚號不波道人,浙江湖州府德清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都察院觀政,本年授莆田縣知縣。
人物簡介
今釋,字澹歸,杭州人,本姓金,名堡,字道隱,號衛(wèi)公。明崇禎庚辰進士,官禮科都給事中。韶州丹霞侍僧。有《遍行堂集》。
人物簡介
【生卒】:1610—1644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伯玉,一字在六。崇禎元年進士,授揚州府教授,累官至工部主事,拒媚中官張彝憲,被劾落職。十七年起兵部主事,巡視皇城。李自成破京城,投水死。維基
金鉉(1610年—1644年),字伯玉,號石齋,直隸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留守前衛(wèi)軍籍(屬順天府)。明末政治人物,天啟丁卯解元,聯(lián)捷崇禎戊辰進士。崇禎末,累官兵部主事。李自成破北京,金鉉聞崇禎帝殉國,跳金水河自盡。金鉉自幼胸有大志,天啟七年(1627年)中式丁卯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年僅十八歲。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二甲進士。改揚州府教授。歷任國子監(jiān)博士、工部主事。因直諫被彈劾回鄉(xiāng),閉門謝客,贍養(yǎng)父母。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起用為兵部車駕司主事。李自成大順軍攻破北京之后,崇禎帝殉國,金鉉得知后,解下牙牌交給家人,便不顧家人攔阻,自投金水河。河中水淺,金鉉將頭沉入泥中自盡。大順軍盤踞大內(nèi)一月有余,其間無人為金鉉收殮。內(nèi)官遙指金水河上冠袍相告:「此金兵部也?!购髞砥涞芙疱S收殮其頭顱,配木身安葬。南明朝廷追贈金鉉太仆寺少卿,謚忠節(jié)。清朝賜謚忠潔?!?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金拱敬(1612年6月5日—1661年),字翼如,號止庵,南直隸滁州人,崇禎九年丙子科第66名舉人,易三房會試第129名,殿試二甲第二十二名,戶部觀政,甲申授戶部江西司主事,乙酉升福建司郎中,入清后曾任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順治辛丑冬卒,歸葬在瑯琊鄉(xiāng)重熙洞山下的陳橋莊東160米處,俗稱為將軍墓
人物簡介
金鎮(zhèn),字又鑣,號長真,宛平人。明崇禎壬午舉人。入國朝,歷官江南按察使。有《清美堂詩集》。
人物簡介
金堡(1614-1680) 字道隱,號衛(wèi)公。浙江仁和人。后歸瞿式耜,桂林破,出家為僧,法名今釋,字澹歸,又號蔗馀、借山野衲、茅坪衲僧、跛阿師,駐錫韶州丹霞寺。工詩文,尤精于詞,抒興亡之感、家國之恨,語多痛切。有《遍行堂集》。詞集名《遍行堂詞》。維基
金堡(1614年—1680年9月11日),字道隱,號衛(wèi)公,法名今釋,字澹歸,號性因,浙江仁和縣(今屬杭州市)人,明末、南明政治人物,進士出身。明崇禎九年(1636年)丙子科第五十二名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登庚辰科進士,都察院觀政,官山東臨清州知州。明永歷二年(1648年)授官兵科給事中。號稱「五虎」之一,以直言敢諫,被稱為虎牙。在《駁何吾騶疏》中痛斥何吾騶、黃士?。骸更S士俊在佟虜坐中見先臣子壯極刑,四十三年狀元及第,而不早死真不幸耳。后與吾騶攜手同來,為國賊乎?……若叩頭養(yǎng)甲,滿口老爺,則吾騶之禮義遜讓也。臣為太祖高皇帝而罵之,何體面之有?」明永歷四年(1650年)陳邦傅、馬吉翔一同指控金堡為「北人間諜」,遭到錦衣衛(wèi)的嚴刑拷打,腿部殘廢,被黜戍清浪衛(wèi)(今貴州省岑鞏縣境內(nèi)),因瞿式耜連上七疏營救,留居桂林。清兵攻陷桂林,金堡即削發(fā)為僧,法名今釋,字澹歸,號性因。明永歷六年(1652年)至廣州,投奔海幢寺的高僧天然禪師。后曾為尚可喜樹碑立傳《平南王元功垂范》。墓塔在廣東仁化丹霞半山中,云霧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