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海東高僧傳·卷第一
釋法云。俗名公夌宗。謚曰真興。而法興王弟葛文王之子也。母金氏。生七歲即位??藢捒巳?。敬事而信。聞善若驚。除惡務(wù)本。七年興輪寺成。許人出家為僧尼。八年命大阿餐柒夫等廣集文士。修撰國史。十年梁遣使。與入學(xué)僧覺德送佛舍利。王使群臣奉迎興輪寺前路。十四年命有司筑新宮于月城東。黃龍見其地。王疑之改為佛寺。號曰黃龍。二十六年陳遣使劉思及僧明觀。送釋氏經(jīng)論七百馀卷。二十七年祇園實(shí)際二寺成。而黃龍亦畢功。三十三年十月為戰(zhàn)死士卒設(shè)八關(guān)齋會于外寺。七日乃罷。三十五年鑄黃龍寺丈六像?;騻靼⒂跛捍d黃金至絲浦。輸入而鑄焉。語在慈藏傳。三十六年丈六出淚至踵。三十七年始奉原花為仙郎。初君臣病無以知人。欲使類聚群游。以觀其行儀。舉而用之。遂簡美女二人。曰南無。曰俊貞。聚徒三百馀人。二女爭妍。貞引南無。強(qiáng)勸酒醉。而投河殺之。徒人失和而罷。其后選取美貌男子。傳粉妝飾之。奉為花郎。徒眾云集?;蛳嗄ヒ缘懒x?;蛳鄲傄愿铇贰视紊剿?。無遠(yuǎn)不至。因此知人之邪正。擇其善者薦之于朝。故金大問世記云。賢佐忠臣。從此而秀。良將猛卒。由是而生。崔致遠(yuǎn)鸞郎碑序曰。國有玄妙之道。曰風(fēng)流。實(shí)乃包含三教。接化群生。且如入則孝于家。出則忠于國。魯司寇之旨也。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周柱史之宗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竺乾太子之化也。又唐令狐澄新羅國記云。擇貴人子弟之美者傳粉妝飾。而奉之名曰花郎。國人皆尊事之。此蓋王化之方便也。自原郎至羅末。凡二百馀人。其中四仙最賢。且如世記中。王幼年即祚。一心奉佛。至末年祝發(fā)為浮屠。被法服自號法云。受持禁戒。三業(yè)清凈。遂以終焉。及其薨也。國人以禮葬于哀公寺之北峰。是歲安含法師至自隋。至安含傳辨之。 贊曰。風(fēng)俗之于人大矣哉。王者欲移易。于當(dāng)世如水之就下。沛然孰禦哉。始真興既崇像教。設(shè)花郎之游。國人樂從仿效。如趍寶肆。如登春臺。要其歸在乎遷善徙義。鴻漸于大道而已。彼漢哀帝徒以色是愛。故班固曰。柔曼之傾人意。非特女徒。蓋亦有男色焉。評之不可同日而語矣。
釋道齊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七
禪師名道齊。生金氏。南昌人也。幼依百丈明照禪師得度。種性猛利。經(jīng)行燕坐。以未明己事為憂。持一缽遍歷叢林。學(xué)心不息。時(shí)法燈禪師。住南昌上藍(lán)。齊往依之。法燈使知藏司。法燈偶見齊呼曰。每見舉祖師西來意話。藏主如何商略。齊曰。不東不西。法燈曰。若與么會。了無交涉。曰未審尊意如何。法燈良久曰。西來有甚意便去。齊于是頓悟其旨。初住高安大愚。有搜玄拈古代別之語。盛行諸方。號東禪。嘗謂門弟子曰。達(dá)磨言。此方經(jīng)唯楞伽??梢杂⌒?。吾讀此經(jīng)。偈曰。諸法無法體。而說唯是心。不見于自心。而起于分別??芍^大慈悲父。如實(shí)極談。我輩自不領(lǐng)受。背負(fù)恩德。如恒河沙?;騿栐弧H粍t見自心。遂斷分別乎。齊曰非然也。譬如調(diào)馬。馬自見其影而不驚。何以故。以自知其影。從自身出故。吾以是知。不斷分別。亦舍心相也。祇今目前。如實(shí)而觀。不見纖毫。祖師曰。若見現(xiàn)在。過去未來亦應(yīng)見。若不見過去未來?,F(xiàn)在亦不應(yīng)見。此語分明。人自迷昧?;蛴謫桚垵?jì)曰。一切鐘鼓本無聲。如何信之無聲齊。曰祖師曰。如鼓聲無有作者。無有住處。畢竟空故。但誑凡夫耳。若鼓聲是實(shí)有。鐘聲俱擊。應(yīng)不相參。所以玄沙曰。鐘中無鼓響。鼓中無鐘聲。鐘鼓不交參。句句無前后。若不當(dāng)體寂滅。如何得句句無前后耶。后移住幽谷山雙林禪院。又遷住云居。凡二十年。至道三年丁酉九月示疾。八日申時(shí)令擊鐘集眾。維那白眾已集。齊笑敘出家本末。揖謝輔弼叢席者曰。今日老僧以風(fēng)火相逼。特與諸人相見。且向什么處見。向四大五陰處見耶。六入十二處見耶。是種種處不可見。則只今相問者是誰。若真見得可謂后學(xué)有賴。良久曰。吾化后。當(dāng)以院事累契瑰。乃化。閱世六十有九。坐四十有八夏。 贊曰。余贊大愚東禪碑。碑載齊悟契之緣。法燈曰。西來有甚意。以校傳燈曰。他家自有兒孫在。之語誤也。昔有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答曰庭前柏樹子。又隨而誡之曰。汝若肯我與么道。我則辜負(fù)汝。汝若不肯我與么道。我則不辜負(fù)汝。而昧者剿之。使古人之意不完。為害甚矣。故并錄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邵州邵陽人。力學(xué)善屬文,好施予,常賑貧困,惇厚孝友,郡人號為義門金氏。后奉詔舉孝廉,稱天下第一。

人物簡介

簡介
號約山。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金朋說,字希傳,號碧巖,休寧(今屬安徽)人。曾從朱熹學(xué)。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進(jìn)士。初為教官,后于知鄱陽時(shí)值慶元黨禁,歸隱于碧巖山,時(shí)人比之陶潛。有《碧巖詩集》二卷,明萬歷間裔孫金袍曾刊刻。事見本集卷首宋范寬、明金大綬序?!〗鹋笳f詩,以清抄《碧巖詩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明顯舛誤酌作校正。
全宋文·卷六四○三
金朋說,字希傅,徽州休寧(今安徽休寧)人。淳熙十四年進(jìn)士,知鄱陽縣。時(shí)厲偽學(xué)之禁,應(yīng)薦上狀,言素師朱熹,講孔孟及程氏遺書,實(shí)不知為偽。遂解職歸。見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8—1258 【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字子潛。金安節(jié)孫。用遺恩補(bǔ)將仕郎。為潭州司戶,適真德秀帥潭,喜其端厚好學(xué),由是受知,遂為真氏門人。歷通判興國軍,知常德府,浙西提舉,終直龍圖閣。
全宋詩
金文剛(一一八八~一二五八),字子潛,休寧(今屬安徽)人。安節(jié)孫。以恩補(bǔ)將仕郎,調(diào)潭州司戶參軍。歷知奉新縣,通判興國軍,監(jiān)左藏及封樁庫,知臨江軍。理宗寶祐元年(一二五三),知常德府。三年,除太府丞。五年,提舉浙西常平茶鹽。六年卒,年七十一。事見宋林希逸《朝散大夫直龍圖閣金公墓志銘》(《新安文獻(xiàn)志》卷七)。
全宋文·卷七六六三
金文剛(一一八八——一二五八),字子潛,休寧(今安徽休寧)人。安節(jié)孫。初補(bǔ)長沙民曹,受知真德秀,遂為真氏門人。再調(diào)常州法曹。歷知常德府、提舉浙西常平茶鹽義倉,遷將作監(jiān),升直寶謨閣,進(jìn)直龍圖閣。寶祐六年十月卒,年七十一。見林希逸《宋故朝奉大夫直龍圖閣金公文剛墓志銘》(《新安文獻(xiàn)志》卷七○)。

人物簡介

簡介
高麗人,號止浦。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金似孫,字叔肖,號蘭庭,蘭溪(今屬浙江)人。之焱(淳祐七年進(jìn)士)子。少工舉子業(yè),文科既廢,遂一意于詩。事見《吳禮部集》卷一六《金蘭庭詩后題》。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人,字叔肖,號蘭庭。少雋敏強(qiáng)記,工舉子業(yè)。為詩清新警拔,有思致,善諷切人,又傲俗寡交。好使酒,多與人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字子方。理宗寶祐間鄉(xiāng)舉,官黔江縣令。宋亡不仕,歸隱東園。精性理之學(xué)。有《東園集》、《四詠吟編》等。
全宋文·卷八○九二
金若洙,字子方,徽州休寧(今安徽休寧)人。受業(yè)于程若庸,精性理之學(xué)。寶祐間鄉(xiāng)舉,后官黔江縣令。宋亡不仕,歸筑東園,隱讀其間。所著有《東園集》、《四詠吟編》、《性理字訓(xùn)集文》。見《萬姓統(tǒng)譜》卷六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32—1303 【介紹】: 宋元間婺州蘭溪人,字吉父。少有經(jīng)世志,博覽群書。及壯,知向濂、洛之學(xué),事同郡王柏,從登何基之門,專治朱熹之學(xué)。咸淳七年,襄樊圍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經(jīng)過地方、洋面等,悉與后來元朝海運(yùn)路線相符。德祐初,起為史館編校,不就。宋亡,隱金華山中,訓(xùn)迪后學(xué)。晚居仁山下,學(xué)者稱仁山先生。卒謚文安。有《大學(xué)疏義》、《論語集注考證》、《通鑒前編》和《仁山集》等。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吉甫,蘭溪人??な?。辟長釣臺書院,有《仁山集》。
全宋文·卷八二五四
金履祥(一二三二——一三○三),字吉父,號次農(nóng),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人。師事同郡王柏,又從何基游,絕意進(jìn)取。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館編校召,力辭不就。宋亡,家居不仕,寄情嘯詠。晚歲筑居仁山之下,學(xué)者稱為仁山先生。著有《通鑒前編》二十卷、《大學(xué)章句疏義》二卷、《論語孟子集注考證》十七卷、《書表注》四卷、《仁山文集》六卷(以上均存)等。元大德七年三月卒,年七十二。見柳貫《故宋史館編校仁山金公行狀》(《柳待制文集》卷二○),章贄《仁山金文安公傳略》(《仁山文集》卷五附),《元史》卷一八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33—1306 【介紹】: 宋元間杭州錢塘人,字一枝,號蓀璧,又號積慶山人。宋末為縣令,入元不仕,隱居鳳篁嶺。工詞章書畫。性高亢,不愿為人下筆,故傳世者少。
全宋詩
金應(yīng)桂,字一之,號蓀璧,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受知賈似道(《佩楚軒客談》)。曾知縣事,宋亡隱居風(fēng)篁嶺。事見《宋季忠義錄》卷一四、《兩浙名賢錄》卷四八。
全宋文·卷八二八七
金應(yīng)桂(一二三三——?),字一之,號蓀璧(一作壁),又號積慶山人。臨安府錢唐(今浙江杭州)人。宋末為縣令。入元隱居西湖南山風(fēng)篁嶺,筑蓀璧山房。書學(xué)歐陽詢,畫學(xué)李公麟,當(dāng)時(shí)目為「二絕」。見《畫史會要》卷三、《繪事備考》卷七、《宋季忠義錄》卷一四及所題《薛道祖三帖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6—1336 【介紹】: 元溫州路永嘉人,號野庵,又號蓬頭。全真道士。仁宗延祐中在信州先天觀旁結(jié)草庵,獨(dú)居二十六年。晚年隱居武夷山。
金道源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臺州黃巖人,字本仲,號水南。少好學(xué),從潘伯修游。博通群經(jīng)。隱居松巖山,四方從游者眾。有《水南稿》。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朝鮮安東人,字敬之。古諱齊閔,號惕若齋。所居堂曰六友。父諱昂,重大匡上洛君。祖諱承澤,直亮同德佐理功臣,三重大匡都僉議政丞,判典理司事,上護(hù)軍致仕。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七
子肅嘉興人按詩題柿林即新城鎮(zhèn)(后析秀水)或云名慎字子肅以字行洪武初貢官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