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浙江嘉興人。元末舉人。洪武中官蘇州知府。民苦官民田賦額不同,里胥因之為奸。絅上疏請減重額,得罪賜死。
槜李詩系·卷六
絅,字子尚,嘉興人。元舉鄉(xiāng)試,明洪武中歷蘇州守。百姓苦官民田則輕重不齊,里胥為奸。絅上疏請減重額,得罪賜死。子穎伯,克傳家學(xué),嘗從俞紫芝游,以能書見稱于時。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尚,嘉興人。元末舉鄉(xiāng)試洪武初知蘇州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宗實。金忠弟。永樂間欲以其兄功推恩官之,辭不就,召賜金綺,亦不受,成祖視為迂叟,放還。里中稱白云先生。
甬上耆舊詩·卷十六
字宗實。洪武中,從戍燕山。衛(wèi)弟忠以卜事,干成祖于燕邸,靖難后,遂拜兵部尚書,先生心薄之。成祖嘗欲推恩授先生官,力辭,得賜歸。歲居?xùn)|湖韓嶺宅,足不入城府,日坐一小室中,泛覽經(jīng)史,手所點定書馀萬卷,終老不懈。每值風(fēng)日佳時,泛單舟湖上,竟日而返。尚書常迎先生至金臺官舍,甫數(shù)日,先生謂曰:汝祿雖萬鐘,其如我湖山樂何?即日買舟還。尚書卒,復(fù)召見,賜白金文綺。先生伏闕謝曰:臣野人布衣,無所用此。帝稱為迂叟。年八十七,一日讀宋史,至王倫附相檜事,撫掌發(fā)嘆,遂頤脫而逝。嘗自號白云野叟,時因稱白云先生。平生吟詠甚多,俱失傳。

人物簡介

簡介
號節(jié)齋。順天人。世宗朝名相。景泰癸酉。與皇甫仁同死。多智略。拓北筑鏡城鎮(zhèn)。城甚壯固。城西有祠。初。世宗命金宗瑞置四鎮(zhèn)。朝議多有異同。宗瑞力主其事。

人物簡介

明詩紀(jì)事·戊簽·卷八
大車字子有,其先西域默伽國人。明初歸義,賜姓,居南京,遂為上元人。嘉靖乙酉舉人。有《方山遺稿》。 (《金陵瑣事》:羽伯陳公評青溪社中四子詩云:「高汝州近思雄壯奇拔,馬國學(xué)承道博雅典則,金文學(xué)子坤清新秀朗,金孝廉子有則兼總諸長,詞義雙美。夫金氏昆玉,尚有詩集,若高、馬二公,人且不知其姓名也,況于詩乎?!?《列朝詩集》:子有從游于顧華玉,華玉極愛重之。子有詩法襄陽、隨州,搖筆立就。嘗有「不堪搖落逢秋日,況復(fù)蹉跎入暮年」之句。陳羽伯怪其壯歲出語不祥,死時年四十四。羽伯與其弟子坤掇拾遺時,定次百篇。 田按:子有輿陳羽伯為素交。子有卒后,羽伯有持哀之云:「大金吾夙好,偉然清廟質(zhì)。五色煥龍鸞,希聲中琴瑟。束發(fā)友斯人,畢志期作述。沈冥同往歲,瀟灑弄文墨。吾方墮麈網(wǎng),曠期阻親昵。豈意南陽別,歡好此焉畢?仰視天方瞽,巫咸不世出。誦子臨歧贈,灑淚空永日。」其為儕輩歡慕如此。)

人物簡介

維基
金昭伯,原名麒,字昭伯,號南軒,以字行,江西新淦培山村(今峽江羅田鎮(zhèn))人,進(jìn)士出身。禮部尚書金幼孜長子。宣德二年(1427年)登丁未科進(jìn)士。正統(tǒng)二年(1437年)朝廷招考明經(jīng)儒士,時任兵科給事中的金昭伯因意欲替考被察覺,被罷官為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05—1493 【介紹】: 明應(yīng)天府上元人,字伯玉,號靜虛。正統(tǒng)三年舉人。授兵部司務(wù)。尚書王驥、于謙皆重之,常與之議兵事。土木堡之役后,贊襄于謙,保衛(wèi)京師。擢南安知府,乞休家居。喜鼓琴賦詩,能畫山水。有《心學(xué)探微》、《靜虛稿、外稿》等。

人物簡介

簡介
生員。壬子乙科一人。官戶曹判書。佐理功臣封月川君。謚文平。清風(fēng)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本清,號太瘦生,又號朽木居士。正統(tǒng)中舉人。以善書授中書舍人,升太仆寺丞,風(fēng)節(jié)甚著。成化間使朝鮮,還朝致仕,屢征不起。善畫竹石,篆隸行草,皆有晉人風(fēng)度,亦善摹印篆。
甬上耆舊詩·卷五
先生字本清,為人氣體甚高,自童時輒能詩,長益漁獵史籍。舉于鄉(xiāng),以善書法授中書舍人,待詔文華殿,遷太仆寺丞,督山東、河南馬政。初,監(jiān)牧者多以墨敗,士林畏居之。公笑曰:誰謂必廉泉方可飲耶?即日乘傳詣部,盡釐剔宿奸,風(fēng)節(jié)大著。時俱曰:此公誠金鑄人也。因薦,敕賜一品服,宣詔朝鮮。其國雅尚文學(xué),陪臣聞公有詩名,請留詞翰。公即席草答數(shù)十首,文義溢發(fā)。自王以下盡驚曰:前天使所未有也。因請公使節(jié)所歷文章,鐫諸國中,名曰皇華集。復(fù)選美人侍夜。公贈以小詩,笑遣之。諸饋貽盡卻不受。還朝,遂請致仕,屢徵不起。家居三十年,足不一跡公。府,即族黨慶唁,亦謝不往,唯里中耆舊觴詠為集。居嘗坐臥一小樓,嗜,學(xué)至老不衰。嘗曰:吾平生喜讀易,窺造化之微,適有所得,即渙。然有馀樂,他書則未然也。為詩多逸韻,篆、隸、行、草,俱有漢晉人風(fēng)。性嗜竹,因善寫竹,每命筆,姿態(tài)橫生,率題小詩于上,人稱為三絕。喜杖策過禪舍,所交多高逸沙門。一日口占一律示僧,有謝世語,后數(shù)日果卒。公事親至孝,執(zhí)喪盡禮。待詔時以書法薦其弟溥并入直,與諸弟侄分田宅,多讓肥美,人以是益高之。太仆居里門,蕭然四壁,風(fēng)格最高,每畫竹,輒有一詩。楊文懿公每稱太仆先生,重其筆墨,謂在子瞻與可之間。晚年嘗過湖南延慶寺,為老僧畫竹一紙,懸諸寺壁,后時過之,輒加題一絕,積至十首。及垂老,復(fù)至寺中,見尚有素處一方,即欣然命筆曰:草堂南北路高低,林下相逢日又西。只為詩多不礙竹,幾番題過又重題。以后遂不復(fù)過。今此畫為好事家所得,尚傳在人間,先輩人風(fēng),良足愛重也。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六
湜字本清,鄞人。正統(tǒng)辛酉舉人,授中書舍人,遷太仆丞。有《皇華集》。 (《無聲詩史》:金湜號朽木居士,善書法,寫竹石甚佳,其鉤勒竹尤妙。 《甬上耆舊集》:倪味易與金太仆交最深。味易年八十,生而舉殯,擬陶公自祭、杜牧之志墓事,懸像設(shè)奠延慶寺,為詩自挽,群公皆屬和。太仆別畫竹題一詩相寄曰:「先生舉殯,吾為寫生?!蛊湓娪醒浴概e世稱高土,窺天合少微」,味易得之大喜。其作達(dá)如此。 田按:本清歸四后,與洪郎中常、盧給事瑀、嚴(yán)員外端、宗員外佑、局布衣祜、章布衣珍、宋布衣恢、張布衣憬、倪布衣光、李布衣端、鄒通判訚、王布衣政、周理問頌、馀賓、周愷、陳渭等十八人為高年社會。倪光有《懷金太仆》詩云,「詩社幾人在?湖山空舟圓。」紀(jì)其事也。社中詩不盡可傳。李杲堂所謂諸公皆解外膠、略世事,身當(dāng)太平之日,從容吟唱,良足志也。馀擇其詩之雅令者,錄四人。其有句可采者:洪?!端薹秸伞吩疲骸富ㄍ庥晷三埑隼?,松間云暖鶴歸巢,」周祜《送人還滇南戍所》云:「楚江樹色經(jīng)寒早,巫峽猿聲向晚多?!估疃恕端腿毡旧畾w國》云:「已向檀林修白業(yè),更攜飄史歷青山?!贡厩逵杏翁焱逻^中峰》云:「滿地竹陰人跡少,四檐花氣鳥聲閑。」皆瑯瑯可誦。)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朝鮮善山人,字季溫,號佔畢齋。

人物簡介

簡介
金時習(xí)(韓語讀音:Kim Si-seup,1435-1493)朝鮮李朝時期詩人、小說家。字悅卿,號梅月堂、東峰、清寒子等。生于漢城一封建貴族家庭。幼年聰穎過人,5歲能詩,人稱“5歲文章”。 曾隨名師金泮攻讀中國四書五經(jīng)和諸子百家的著作。15歲去三角山讀書堂學(xué)習(xí)。1455年朝鮮世祖李瑈篡位后,加重了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并廢除集賢殿,屠殺文人學(xué)士。他對世祖暴政不滿,焚毀書籍,撕碎儒服,削發(fā)為僧,四處云游,并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生涯。從1464年左右起,在慶州金鰲山居住 6年。1471年拒絕世祖召他進(jìn)京為官。后移居京畿道揚(yáng)州郡水落山。1481年還俗。晚年在江原道雪岳山隱居。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海平人。字善源。號止止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8—1502 【介紹】: 明四川綿州人,字良貴,號蓼猗翁。成化五年進(jìn)士,授知鄞縣,平易守法,擢太仆丞。弘治十五年升廣西布政司左參政,未受命而卒。
維基
金爵(1438年—1502年2月16日),字良貴,號蓼猗翁,四川成都府綿州軍籍,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十歲補(bǔ)郡博士弟子。天順三年(1459年)己卯科鄉(xiāng)試中舉人。成化五年(1469年)己丑科中進(jìn)士。曾任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知縣,四年后擢升太仆寺丞。秩滿陟貴州思南府知府,入名宦祠。再升廣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未受命而病不起,弘治十五年正月初十日(1502年2月16日)病卒,享年六十五歲。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朝鮮人,字君節(jié),號顏樂。登第。官至大提學(xué)。謚文匡。多有扶植斯文之事。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大猷,號寒暄堂、蓑翁。潛心于性理之學(xué),以薦起,為刑曹佐郎。弘治戊午,謫熙川,移順天。甲子,被極刑。中廟初,贈都承旨,后加贈右議政。宣廟朝,賜謚文敬。有《寒暄堂集》、《家范》、《景賢錄》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四川綿州人,字舜舉,號蓉溪。金爵子。成化二十年進(jìn)士,除行人。弘治初授御史,按云南、順天,并著風(fēng)裁。正德初坐事黜為民。嘉靖初,起左都御史,進(jìn)兵部尚書,以爭大禮忤帝,奪職閑住。
維基
金獻(xiàn)民(1460年—1541年),字舜舉,號蓉溪,四川成都府綿州軍籍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明朝兵部尚書、刑部尚書、進(jìn)士出身。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進(jìn)士,授行人司行人。弘治初年,選監(jiān)察御史,巡按云南、順天府,歷官山東按察司天津兵備副使、湖廣按察使。正德年間,因劉瑾亂政而被連坐下獄,被貶為民。劉瑾被誅后,起用為貴州按察使。后升為僉都御史,巡撫延綏,歷任南京刑部尚書。明世宗繼位后,召為左都御史,升刑部尚書,改兵部尚書。大禮議中,因反對世宗立生父為皇考,而在左順門與廷臣上疏勸阻,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