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17,分42頁顯示  上一頁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金藏云
金藏經
金顏
金雞
金龜
金軀
金籌
金耀童子經
金鐵二鎖
金曜星
金襕衣
金襕袈裟
忿怒持金剛菩薩
法藏碎金錄
阿難見金為毒蛇
金藏云
【佛學大辭典】
(雜名)世界之初成時,金色之云由光音天而起,遍布大空以降雨。因其色謂之金藏云。原人論自注頌曰:「光音金藏云,布及三千界,雨如車軸下?!狗鹱娼y紀三十曰:「賢劫初成時,光音天,空中布金色云,注大洪雨,猶如車軸。」
金藏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大部補注五曰:「金藏經者,昔宇文邕殘酷釋氏時,有論師,采集眾經要義,流布于世,號為金藏?!沽x疏六帖中往往引之,今不傳。
金顏
【佛學大辭典】
(雜名)金色之顏。如來之光顏也。金光明經一曰:「其齒鮮白,猶如珂雪,顯發(fā)金顏,分齊分明?!?/div>
金雞
【佛學大辭典】
(譬喻)以金雞譬初祖達磨之讖語。傳燈錄六(江西馬祖章)曰:「西天般若多羅,記達磨云:震旦雖闊無別路,要假侄孫腳下行。金雞解銜一顆粟,供養(yǎng)十方羅漢僧?!沽婊勰荛T下出南岳讓,與青原思二師,自南岳出江西馬祖,自青原出湖南石頭,依此二師禪法汎濫天下,是即初祖達磨之侄孫,謂西天之金雞銜來一顆之粟,供養(yǎng)十方之羅漢僧也。無盡燈論上曰:「金雞一粒粟,震旦無別路。足下出馬駒,蹈殺天下人?!瓜露渲格R祖而言,(參見:馬祖)
金龜
【佛學大辭典】
(雜名)此世界之最底為虛空,是曰空輪,空輪之上有風輪,風輪之上有水輪,水輪之上有金輪,金輪之上為須彌山及海陸。密教以金輪之形為方角,觀如金龜也。按秘藏記末,謂密教之道場觀,于水輪之上觀波羅字為金龜,觀此金龜,周遍法界,背生大蓮華,其上有八峰之須彌山。而此金龜為佛性。何則?因是佛性能游生死涅槃,如龜之能游水(生死),與陸(涅槃),故曰佛性。
金軀
【佛學大辭典】
(雜名)金色之軀。佛身也。宗輪論述記曰:「化畢緣終,金軀以是匿影?!?/div>
金籌
【佛學大辭典】
(物名)與金篦,金錍,金箄同。金所作之箸。以決開眼膜者。大日經二曰:「次應執(zhí)金篦在于彼前住,慰喻令歡喜說如是伽陀。佛子!佛為汝決除無智膜,猶如世醫(yī)王善開于金籌?!雇杈旁唬骸肝鞣街窝鄯?,以金為箸,兩頭圓滑中細,猶如杵形,可長四五寸許。用時以兩頭涂藥,各用一頭內一眼中涂之,涅槃金蓽亦此類也。」涅槃經八曰:「良醫(yī)即以金錍決其眼膜。」玄應音義二曰:「錍賓彌切,金中精鋼為錍,決其眼膜也。經文多作椑,假借耳?!箍甲謺?img src="http://www.baus-ebs.org/fodict_online/qz/93AD.gif" border=0>,集韻駢迷切,取蝦竹器。又集韻:頻脂切。又集韻:或作篦,亦作箄。
金耀童子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佛說金耀童子經,一卷,趙宋天息災譯。婆羅門之一子,身有光明,少有凈信,后從佛出家,佛說其因緣。
金鐵二鎖
【佛學大辭典】
(譬喻)金鎖鐵鎖雖有勝劣,而被縛則一,以譬內著外著,其邪一也。止觀十上曰:「外道見通韋陀,乃至圓門,三念處三解脫,名數是同。所起見罪系縛無異,如金鐵二鎖?!雇o行十之二曰:「大論二十五云:譬在囹圄,桎梏所拘。雖復蒙赦,更系金鎖。人為愛系,如在囹圄。雖得出家,更著禁戒,如系金鎖。今借譬此內外生著,在獄鐵鎖如外計,逢赦金鎖如內計。金鐵雖殊被縛義等,佛法雖勝,見系無差?!?/div>
金曜星
【佛學大辭典】
(天名)即太白星。九曜之一。在胎藏界外金剛部院之北方。
金襕衣
【佛學大辭典】
(物名)金縷織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衣,黃金衣,金縷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愛道,上之于釋尊,其因緣散見諸經論。依賢愚經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阇波提,于佛出家后,手自紡織,作金色之,既見佛,喜發(fā)心髓,持奉如來,如來不受,告憍曇彌,使持其往施眾僧。時波阇波提重白佛言:自佛出家,心每思念,故手自紡織,規(guī)心俟佛,唯愿垂憫受之。佛言知母專心,欲以施我。然以恩愛心,則福不弘廣。若施眾僧,則得報將愈多。我知此事,故相勸。因使憍曇彌持其衣,施舍眾僧中,無欲取者。遂到彌勒前,彼受之被著,尋游化于波羅奈,佛因授彌勒當來成佛之記云。雜寶藏經第五,大毗婆沙論第百七十八等,亦略記之。西域記第六,記佛在迦毗羅城南尼拘盧陀僧伽藍附近之大樹下,受姨母大愛道金縷袈裟,又中阿含經第十三,謂佛于彌勒比丘,授當來成佛之記畢,更命阿難持金縷織成衣來,授之彌勒,更使施佛法眾,其傳雖略異,而其事則似同也。菩薩瓔珞經第一,謂虛空神天叉手白言:過去諸佛,皆著織成金縷袈裟,亦如今日諸天所獻,菩薩(釋尊)即受八萬四千織成金縷袈裟,以道神力合為一袈裟著體,又長阿含經第三,佛般泥洹經卷下等,謂佛當欲般涅槃,向拘夷那竭城途次,阿羅漢弟福貴,以黃金衣上佛,佛憫受之,為說妙法,此與前大愛道所獻者,當為別事。又西域記第九,記佛當欲涅槃時,以曩日姨母所獻之金縷袈裟與諸法藏,皆附屬大迦葉。迦葉即承旨住持正法,結集已畢。至第二十年,欲自涅槃,乃登雞足山,于頂上三峰之間,捧佛袈裟,入于三昧,誓欲于當來慈氏世尊興世之時,授之彌勒,景德傳燈錄第一,亦承此說,雖云金縷僧伽梨衣傳于迦葉,而阿育王傳第四,付法藏因緣傳第一等,以之為糞掃衣,不作金縷。殆其所傳之殊乎。又法苑珠林第三十五,引西域志云:娑羅雙樹林邊,別有一床,釋迦佛塑像在上,右脅臥,身長二丈二尺四寸,以金色袈裟覆其上,今猶現在,數數放神光。據此可知王玄策渡天之時,佛涅槃像上,既有金色袈裟。是當與迦葉或彌勒傳持者有別?;騽e于佛滅后制之,以覆佛身也。傳說之異同,今難遽判其是非。支那似于中古以來用之,佛祖統紀第四十四,記宋真宗景德四年,詔使送金襕袈裟于惠州羅浮山中閣寺,奉釋迦瑞像,為國建祈福道場。當時金襕衣,似甚貴重,未弘行于世。佛祖歷代通載第三等,則云金皇統六年,賜清慧金襕僧伽梨大衣,又盧山蓮宗寶鑒序云:元元貞二年正月,以金襕袈裟賜大德,則僧侶被著金襕衣,當自此時始。
金襕袈裟
【佛學大辭典】
(衣服)即金襕衣也。
忿怒持金剛菩薩
【佛學大辭典】
(菩薩)胎藏界金剛手院之一尊。秘藏記下曰:「忿怒持金剛菩薩,赤肉色,左手取三股跋折羅,目視上之勢?!?/div>
法藏碎金錄
【佛學大辭典】
(書名)十卷。宋晁迥撰。皆融會佛理,隨筆記載。亦宗門語錄之類。其曰碎金,取世說新語安石碎金義也。孫覿謂其宗向佛乘,以老莊儒書匯而為一。明嘉靖乙巳,迥裔孫瑮始從內閣錄出鋟板以行。改其名曰迦談。今仍從迥原名。見四庫提要。
阿難見金為毒蛇
【佛學大辭典】
(傳說)義楚六帖十九曰:「根本律云:佛行,見有寶伏藏,佛曰此毒蛇也。有人得之。被王知,禁奪。阿難白佛言:毒蛇不謬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