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31—? 【介紹】: 宋延安人,字子溫。韓世忠子。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為太社令。秦檜死,拜光祿寺丞。累遷江西轉(zhuǎn)運使兼權(quán)知江州,搜剔所隱匿之岳飛家產(chǎn),盡還岳氏。授鄂州駐扎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命騎兵習(xí)步戰(zhàn),卓有成效。出使金國,守節(jié)不屈,幾遭不測。官至龍圖閣學(xué)士,以光祿大夫致仕。卒謚莊敏。有《水心鏡》、《橘錄》。全宋文·卷五四二○
韓彥直(一一三一——?),字子溫,延安府(今陜西延安)人,世忠長子。年十八,登紹興十八年進士第。累遷工部侍郎。孝宗朝遷吏部郎官,拜司農(nóng)少卿,直龍圖閣、江西轉(zhuǎn)運使兼權(quán)知江州。換武官,知襄陽府,授鄂州駐劄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復(fù)歸文班,充敷文閣待制、知臺州,歷刑部、吏部侍郎,以工部尚書兼知臨安府。罷,知溫州、泉州。久之,再為戶部尚書。以光祿大夫致仕。卒,謚莊敏。著有《水心鏡》一百六十七卷、《橘錄》三卷(存)。見《宋史》卷三六四本傳,《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
人物簡介
【生卒】:1133—1200 【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字子淵。孝宗隆興二年進士。歷知永平、廣濟二縣,皆有政績。升知興國軍,入對論三事,皆切直。除知靖州,奏言襄、漢通和蜀,宜移武昌大軍戍襄陽,留水軍從控鄂、沔。后知吉州,擢廣西運判,上便宜事數(shù)千言,革客鈔科抑之患。為西京轉(zhuǎn)運判官,擢廣西安撫使,官至工部侍郎兼知臨安府。全宋詩
朱晞顏(一一三五~一二○○),字子淵,休寧(今屬安徽)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diào)當(dāng)陽尉。歷知永平、廣濟縣,通判閬州,知興國軍、吉州,廣南西路、京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知靜江府。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除太府少卿,總領(lǐng)淮東軍馬錢糧。四年,遷權(quán)工部侍郎,俄兼實錄院同修撰。五年,兼知臨安府。六年卒,年六十六。著作已佚,僅《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一七存《桂巖吟藁》一卷。事見《新安文獻志》卷八二宋談鑰《朱公行狀》。今錄詩十五首。全宋文·卷五七七三
朱晞顏(一一三三——一二○○),字子淵,或作名希顏,字子淵,徽州休寧(今安徽休寧)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授當(dāng)陽尉。歷知永平、廣濟縣,升知興國軍。入對,論事稱旨,除知靖州,改知吉州,擢廣西安撫使。后召為太府少卿,總領(lǐng)江東軍馬錢糧,權(quán)工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慶元六年卒,年六十八。見《新安文獻志》卷八二《朱公行狀》。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字子云。韓維玄孫。以蔭補將仕郎。歷知天臺縣,悉力規(guī)劃理政,至忘家事,邑境大治。官終直龍圖閣、浙西提刑。與從弟元吉俱以文學(xué)顯。全宋文·卷四六六九
韓元龍,字子云,其先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徙宣城(今安徽宣城)。元吉從兄。以蔭補將仕郎,為天臺令,司農(nóng)寺丞。隆興、乾道中歷知池州、淮南轉(zhuǎn)運判官、淮東總領(lǐng)、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直寶文閣、權(quán)江南東路計度轉(zhuǎn)運副使。見光緒重修《安徽通志》卷一八八,《宋史翼》卷一四,《宋會要輯稿》食貨八之四二、食貨四八之一○、食貨七○之五四、選舉三四之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143—1226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景初,號竹隱。少從朱熹學(xué)。孝宗隆興元年進士。寧宗慶元初知漳州,創(chuàng)惠民局以濟民病。歷官至左諫議大夫,抗疏十有三,皆軍國大義。左遷權(quán)吏部侍郎,歷知知建寧、鎮(zhèn)江府,全活饑民甚眾。嘉定八年除寶謨閣直學(xué)士致仕。理宗即位,升直學(xué)士,落致仕,尋加寶文閣學(xué)士、龍圖閣學(xué)士。卒謚忠簡。有《竹隱居士集》。全宋詩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先,其先濟源(今屬河南)人,遷居晉江(今屬福建)。早年從朱熹學(xué)。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diào)連江尉。試中教官科,授明州教授。歷知閩清縣、連江縣。寧宗慶元初,召為將作監(jiān)丞,出知漳州。歷提舉湖北常平茶鹽、成都路提點刑獄。入為工部侍郎,以沮開邊出為湖廣總領(lǐng)。嘉定元年(一二○八)拜左諫議大夫,以不附和史彌遠出知建寧府,移知鎮(zhèn)江府。八年致仕。寶慶二年卒,年八十四。謚忠簡。有《竹隱集》,已佚。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七《龍學(xué)竹隱傅公行狀》,《宋史》卷四一五有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六三五五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初,號竹隱,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傅察孫。少從朱熹學(xué),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diào)連江尉,遷明州教授。歷知閩清、連江縣。寧宗慶元初,召為將作監(jiān),進太府寺丞,出知漳州,復(fù)入為工部侍郎。嘉定初,拜左諫議大夫,權(quán)吏部侍郎,出知建寧、鎮(zhèn)江二府。嘉定八年,除寶謨閣直學(xué)士、通奉大夫致仕。寶慶二年卒,年八十四,端平中謚忠簡。著有《竹隱居士集》三十卷、《奏議》十卷、《耋志》六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五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43—1208 【介紹】: 宋處州麗水人,字飾父。梁汝嘉子。以遺澤入仕。歷湖州通判,知信、光州,有政聲。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司公事,創(chuàng)慈幼院收育棄嬰,且撥公田為經(jīng)久計,多所全活。累拜戶、吏部侍郎,上疏言事多切要。全宋文·卷六三五四
梁季珌(一一四三——一二○八),字飾父,處州麗水(今浙江麗水)人,汝嘉子。以遺澤入仕,歷提點江淮坑冶鑄錢公事、提舉江南西路常平、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入為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遷戶部侍郎、吏部侍郎兼敕令所詳定官。嘉定元年九月卒,年六十六。見劉宰《梁侍郎行狀》(《漫塘集》卷三三)。
人物簡介
【生卒】:1143—1206 【介紹】: 宋建寧浦城人,字元善。詹慥子。少從朱熹學(xué)。孝宗隆興元年進士。光宗朝,歷提舉浙西常平、太常少卿。密贊趙汝愚定策立寧宗。除太府卿,尋知福州,以論山陵事罷。后知靜江府,減免賦稅,賑糧救災(zāi)。官終司農(nóng)卿。博極群書,疏薦皆當(dāng)世名士。郡人真德秀早從其游。有《詹元善先生遺集》。全宋詩
詹體仁(一一四三~一二○六),字元善,浦城(今屬福建)人。幼出為伯舅張氏子,后復(fù)本姓。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diào)饒州浮梁尉、泉州晉江丞。召為太學(xué)錄,累遷攝金部郎官。光宗即位,提舉浙西常平,除湖廣總領(lǐng)。召為太常少卿。孝宗卒,因與宰相議葬事不合,退居霅川。寧宗嘉泰中起知靜江府,移知鄂州,復(fù)總湖廣餉事。開禧二年卒,年六十四。著作已佚,清朱秉鑒輯有《詹元善先生遺集》二卷。事見《西山文集》卷四七《詹公行狀》、《清獻集》卷一九《詹體仁傳》,《宋史》卷三九三有傳。今錄詩十首。全宋文·卷六三五三
詹體仁(一一四三——一二○六),字元善,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初出為伯舅張氏后,后復(fù)詹姓。隆興元年進士,調(diào)饒州浮梁尉,歷晉江丞,召為太學(xué)錄。光宗即位,提舉浙西常平,除戶部郎官、湖廣總領(lǐng),累官太常少卿。寧宗即位,除太府卿,尋直龍圖閣、知福州,歷知靜江府、鄂州,除司農(nóng)卿,再為湖廣總領(lǐng)。開禧二年卒,年六十四。著有《象數(shù)總義》一卷、《歷學(xué)啟蒙》二卷、《莊子解》五卷。見真德秀《司農(nóng)卿湖廣總領(lǐng)詹公行狀》(《真文忠公集》卷四七),葉適《司農(nóng)卿湖廣總領(lǐng)詹公墓志銘》(《水心文集》卷一五),《宋史》卷三九三本傳。
人物簡介
周嗣武,字功甫,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祖因,父椿年。以祖蔭補官,授衢州江山主簿,歷吉州永新丞、臨川令。乾道八年擢主管官告院,遷太府寺丞,提舉江西常平事,遷湖北提刑,以功進直敷文閣,遷度支郎,除太府少卿,出為湖廣總領(lǐng)。歷四載,召為戶部侍郎,以疾卒。見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二《周因傳》附。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韓彥質(zhì),延安(今屬陜西)人。世忠第三子(《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七)。高宗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直秘閣(同上書卷一四三)。二十八年,行光祿寺丞(同上書卷一七九)。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知秀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二之二一)。六年,權(quán)兩浙轉(zhuǎn)運判官(同上書禮二四之九六)。七年,知平江府(《吳郡志》卷一一)。九年,除太府少卿、淮西總領(lǐng)。十年,兼知臨安府。以太中大夫致仕,卒謚敏達(同上書禮五八之九○)。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五八二四
韓彥質(zhì),延安府(治今陜西延安)人,世忠次子。歷官右承務(wù)郎、直秘閣、右朝奉郎、直顯謨閣、行光祿寺丞。孝宗時知秀州,權(quán)兩浙運判,歷淮西總領(lǐng)、戶部侍郎、兵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權(quán)工部尚書。以徽猷閣直學(xué)士、太中大夫致仕,卒,贈光祿大夫,謚敏達。見《宋會要輯稿》禮二九之九六、禮五八之八九、食貨一八之一二、食貨五六之六二、食貨六八之八五、職官六二之二一、儀制八之二二,《宋史》卷三六四《韓世忠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48—1217 【介紹】: 宋宗室,字從善,自號無著居士,又號東墻。趙伯骕子。孝宗淳熙二年進士。除司農(nóng)簿、金部郎中,奏請設(shè)財政總計,以絕吏奸。后知吉州,即山煉銅,鑄錢積二十萬貫。進戶部郎官、淮東總領(lǐng)。光宗初,知秀州,改淮南運判。時鐵錢不行,鹽商弗至,師??請發(fā)度牒、出倉粟,以收鐵錢,鹽利遂通。寧宗時,諂事韓侂胄,得轉(zhuǎn)工部尚書知臨安府。侂胄將用兵伐金,師??持異議而遭劾罷。侂胄死,獲起用。凡四尹臨安府,有能聲。然以諂附權(quán)貴,為時論所鄙。卒謚宣敏。全宋詩
趙師??(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從善,自號無著居士,又號東墻。太祖八世孫伯骕子。舉進士第,累遷司農(nóng)卿,三知臨安府,除寶謨閣直學(xué)士,進兵部尚書。卒年七十?!?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七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六四一二
趙師??(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從善,宗室。第進士,除司農(nóng)簿,遷金部郎中,歷知吉州,進戶部郎官、淮東總領(lǐng)。光宗初,擢太府少卿、知秀州,改淮南運判。累遷司農(nóng)卿、知臨安,媚韓侂胄,進工部尚書。侂胄用兵,師??持異論,侂胄死,以此除寶謨閣直學(xué)士知鎮(zhèn)江府,復(fù)除兵部尚書。嘉定十年卒,年七十,謚宣敏。見《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六。
人物簡介
【生卒】:1148—1218 【介紹】: 宋宗室,字文長。孝宗乾道二年進士。歷樂清尉、福建路運干、知晉陵縣,有政績。寧宗慶元中,擢監(jiān)登聞檢院,不趨韓侂胄之門。出知汀州、廣西提刑,諸郡鬻官鹽,取息之六或八奉漕司,彥□奏減,以蘇民力。侂胄死,進戶部侍郎兼樞密院檢詳,遷湖廣總領(lǐng),去軍中虛籍,用度以饒。終知平江府。全宋詩
趙彥橚(一一四八~一二一八),字文長,嚴州建德(今浙江建德東北)人。宋宗室。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宋史》本傳作二年),調(diào)樂清尉,遷福建路運干。寧宗慶元初知晉陵縣。召監(jiān)登聞檢院。以不附韓侂胄,嘉泰三年(一二○三)出知汀州。歷廣西提刑,湖廣總領(lǐng)。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知平江府。次年,卒于官,年七十一。事見《水心文集》卷二三《知平江府趙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四七有傳。全宋文·卷六四一四
趙彥橚(一一四八——一二一八),字文長,悼王七世孫。乾道五年進士,授昆山主簿,歷建康府推官、知晉陵縣。慶元初擢監(jiān)登聞檢院,出知汀州,提點廣西刑獄,奏減經(jīng)總錢,除運判,以憂歸。韓侂胄死,召為戶部郎,遷湖廣總領(lǐng),進太常卿,權(quán)戶部侍郎,奉祠。嘉定十年起知平江府,轉(zhuǎn)寶謨閣待制。次年卒,年七十一。見葉適《知平江府趙公墓銘》(《水心文集》卷二三),《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
人物簡介
【生卒】:?—1189 【介紹】: 宋嘉興華亭人,字友魏。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淳熙五年,累官參知政事,德望甚著。后罷知鎮(zhèn)江府,拜資政殿大學(xué)士。孝宗嘗詢以時事,所陳皆合意,書“通儒”二字賜之。卒謚文惠。全宋詩
錢良臣,字師魏,一作友魏,嘉興(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累遷軍器少監(jiān)、總領(lǐng)淮東財賦(《宋史》卷一六五《職官》五)。三年,除中書舍人兼侍講(《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之七○)。五年,簽書樞密院事,進參知政事(《宋史》卷二一五《宰輔表》)。九年,出知鎮(zhèn)江府(《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五)。十年,改知建康府,十五年,提舉臨安府洞霄宮(《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光宗時卒,謚文惠。清嘉慶《松江府志》卷五○有傳。全宋文·卷五三九四
錢良臣(?——一一八九),字友魏,秀州華亭(今上海松江)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隆興二年,以少監(jiān)總領(lǐng)淮東財賦。淳熙五年六月,以給事中簽書樞密院事,十一月為參知政事;八年九月罷,知鎮(zhèn)江。十年,以端明殿學(xué)士知建康。十五年奉祠,次年十一月卒,謚文惠。見《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八,《宋史》卷三五《孝宗紀》三、卷一六五《職官志》五,《南宋制撫年表》卷上。
人物簡介
【生卒】:?—1208 【介紹】: 宋江陵人,字平父。孝宗淳熙二年進士。除秘書正字,光宗以疾不過重華宮,上書言之,遷校書郎。寧宗即位,應(yīng)詔言應(yīng)省減養(yǎng)兵及宮掖之費。慶元間,率館職上書請留朱熹,被劾,以偽黨罷。開禧間,復(fù)起知鄂州,遷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lǐng)。后以直龍圖閣為湖南轉(zhuǎn)運判官,尋因用臺章奪職。有《易玩辭》、《項氏家說》、《平庵悔稿》。全宋詩
項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據(jù)本集卷四《內(nèi)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來”推定),字平甫,號平庵,其先括蒼(今浙江麗水)人,后家江陵(今屬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調(diào)紹興府教授。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書省正字,五年,為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書卷八),移通判重慶府。入慶元黨籍,還江陵家居。開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二二),遷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lǐng)。三年權(quán)安撫使(同上書職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為湖南轉(zhuǎn)運判官,未上,用臺章奪職而罷。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辭》、《項氏家說》、《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傳。 項安世詩,以《宛委別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為底本。校以清吳長元鈔本(簡稱吳鈔本,藏北京圖書館)。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三卷。全宋文·卷六三六三
項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字平父,號平庵,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淳熙二年進士,召試,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以偽黨罷。開禧用兵,起知鄂州,除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lǐng)。權(quán)京西宣撫使,升太府卿,坐免。復(fù)以直龍圖閣為湖南運判,以臺章奪職。嘉定元年卒。著有《周易玩辭》十六卷(存)、《項氏家說》十卷(存)以及《平庵悔稿》(今存輯本十五卷)等。見本集卷四《內(nèi)子生日》,《宋史》卷三九七《項安世傳》、卷二○八《藝文志》,《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三、二○。
人物簡介
【生卒】:1157—1228 【介紹】: 宋南康軍都昌人,字簡甫,號昌谷。天資穎異,曾從朱熹講學(xué)。孝宗淳熙八年進士。為京湖宣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攝漢陽軍事,金兵大入,以守御功就知漢陽。寧宗開禧三年,為湖南轉(zhuǎn)運判官,平羅世傳等起事。嘉定八年,為利路轉(zhuǎn)運判官兼知利州。官至禮部侍郎。平生以建立事功為務(wù),在朝多所建明。卒謚文簡。有《輿地綱目》、《昌谷類稿》、《經(jīng)幄管見》、《昌谷集》。全宋詩
曹彥約(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簡甫,南康軍都昌(今屬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歷建平尉、桂陽軍錄事參軍、知樂平縣,主管江西安撫司機宜文字。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知漢陽,嘉定元年(一二○八),提舉荊湖北路常平茶鹽,權(quán)知鄂州兼湖廣總領(lǐng),改提點刑獄,遷湖南轉(zhuǎn)運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荊湖南路安撫。五年,以事罷。八年,除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興府兼江南西路安撫。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理宗紹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類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見《鶴山大全集》卷八七《寶章閣學(xué)士通議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銘》。 曹彥約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殘本《永樂大典》所錄。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六五○
曹彥約(一一五七——一二二八),字簡甫,號昌谷,南康軍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嘗從朱熹講學(xué)。淳熙八年登進士第,歷建平尉、桂陽司錄、辰溪令,知樂平縣,主管江西安撫司機宜文字、京湖安撫司機宜文字,知漢陽。提舉湖北常平,權(quán)知鄂州兼湖廣總領(lǐng),改提點刑獄,遷湖南轉(zhuǎn)運判官。遷直秘閣、知潭州、湖南安撫。為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兼知利州,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以寶謨閣待制知成都,改知福州、潭州。理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國史院同修撰,尋兼侍讀,遷禮部侍郎,知常德府。紹定元年卒,年七十二。著有《輿地綱目》十五卷、《昌谷類稿》六十卷、《經(jīng)幄管見》七卷(存)、《昌谷集》二十二卷(存)。見魏了翁《寶章閣學(xué)士通議大夫致仕贈宣奉大夫曹公墓志銘》(《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七),《宋史》卷四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