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1—1084 【介紹】: 宋蔡州上蔡人,初名煥斗,字擇之。少學古文于穆修,又從孫明復受經(jīng)學。仁宗寶元元年進士。出知袁州,首建學官,置生徒,學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加龍圖閣直學士、權(quán)知開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進、銀臺司。王安石執(zhí)政,諷求其罪,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元豐中主管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工詩文。有《龍學文集》。
全宋詩
祖無擇(一○一○~一○八五,生年參《龍學文集》所附《龍學始末》及《咸淳臨安志》卷八九),字擇之,上蔡(今屬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歷知南康軍、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擢廣南東路轉(zhuǎn)運使,入直集賢院。五年知袁州,嘉祐初改知陜府,遷湖北轉(zhuǎn)運使,入為中書舍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加龍圖閣直學士,權(quán)知開封府,進龍圖閣學士,知鄭、杭二州。神宗立,知通進銀臺司。熙寧三年(一○七○)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元豐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八年卒,年七十六。有《洛陽九老祖龍學文集》十六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鏌o擇詩,以宜秋館??焓戏e學齋景宋鈔本《祖龍學文集》(其中詩四卷)為底本,參校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淵閣本)、南昌彭氏知圣道齋鈔本(簡稱彭本)。底本第五、六兩卷收入之祖氏與他人和詩及從《至元嘉禾志》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九三四
祖無擇(?——一○八五),字擇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寶元元年登進士第,授承奉郎、通判齊州。歷知南康軍、海州?;实v中,提點廣南東路、荊湖北路刑獄,改廣東轉(zhuǎn)運使。入直集賢院,又出知袁州。英宗朝,糾察在京刑獄,遷左諫議大夫,進龍圖閣學士。歷知開封府及鄭、杭二州。神宗立,知通進、銀臺司。為王安石所斥,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尋復光祿卿、秘書監(jiān)、集賢院學士,主管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元豐八年卒。著有《龍學文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2—1085 【介紹】: 宋開封咸平人,字君貺,原名拱壽。仁宗天圣八年登進士第一。慶歷間,累官翰林學士,知開封府,遷御史中丞。反對慶歷新政。新政罷,出知鄭、澶等州。至和三年,拜三司使,使契丹。坐事被劾,出任外官多年。神宗熙寧元年召還,王安石言其舊過,復出知應(yīng)天府。元豐間上言反對保甲法。仕終彰德軍節(jié)度使。卒謚懿恪。有《治平改鑒》及文集。
全宋詩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貺,舊名拱壽,仁宗賜今名,開封咸平(今河南通許)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慶歷元年(一○四一)為翰林學士,知審官院。皇祐間出知鄭州,徙澶、瀛、并三州。四年(一○五二),為學士承旨兼侍讀。至和三年(一○五六),拜三司使,旋出知永興軍,移泰、定二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大名府。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判河陽。哲宗即位,徙彰德。元豐八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七十卷,已佚。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二○《王懿恪公拱辰傳》,《宋史》卷三一八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一○二七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貺,原名拱壽,仁宗賜今名,開封咸平(今河南開封)人。天圣八年舉進士第一,通判懷州,入直集賢院,歷鹽鐵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誥。慶歷元年,為翰林學士,權(quán)知開封府,拜御史中丞。后以翰林學士權(quán)三司使,出知鄭、澶、瀛、并州。使契丹還,除宣徽北院使。元豐初,轉(zhuǎn)南院使,再判大名,改武安軍節(jié)度使。元豐八年徙彰德軍節(jié)度使,加檢校太師,是年卒,年七十四。有《治平政鑒》十篇,內(nèi)、外制集各五卷,奏議十卷,文集七十卷。見劉敞撰《王開府行狀》(載《公是集》卷五),《宋史》卷三一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真定人,字伯中。王化基子。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累擢知制誥。仁宗以其恬于進取,超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后罷為資政殿學士、知許州?;实v初,除御史中丞,遷觀文殿學士、禮部尚書、兼翰林侍讀學士。每御前進讀,至前代治亂之事,必再三諷諭。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七十。謚安簡。有《平山集》。
全宋詩
王舉正,子伯仲,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第進士,知伊闕、任丘縣。擢知制誥,為翰林學士。超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中。以資政殿學士出知許州。仁宗皇祐初拜御史中丞,四年(一○五二),言狄青出身兵伍不可為樞密副使(《宋史》卷二一一),出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讀學士。嘉祐五年(一○六○)以太子少傅致仕(《宋會要輯稿》禮四一之四六)。卒,謚安簡。有《平山集》、《中書制集》、《內(nèi)制集》五十卷,均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六有傳。
全宋文·卷四○○
王舉正(九九一——一○六○),字伯仲,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王化基子。以蔭補秘書省校書郎。后進士及第,知伊闕、任丘縣,累遷至尚書度支員外郎、直集賢院,與修《三朝寶訓》、起居注。擢知制誥,為翰林學士,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出知許州、應(yīng)天府。皇祐初,拜御史中丞,遷觀文殿學士、禮部尚書,知河南府,兼翰林侍讀學士。嘉祐四年以太子少傅致仕,五年卒,年七十。謚安簡。有《平山集》、《中書制集》、《內(nèi)制集》五十卷。見《隆平集》卷六,《宋史》卷二六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5—1086 【介紹】: 宋河南人,字勝之。王曙子。以蔭入仕。仁宗時官殿中丞,除集賢校理。坐預(yù)蘇舜欽奏邸會,黜監(jiān)復州酒。后為兩浙、京東西轉(zhuǎn)運使。神宗朝累遷龍圖閣直學士、知應(yīng)天府。為人伉直,喜論天下事。元昊叛時,曾上備邊選將之策。凡宮中所需不符法式,有司迎合以求進者,悉論之。
全宋詩
王益柔(一○一五~一○八六),字勝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用蔭至殿中丞,知介丘縣。仁宗慶歷初以范仲淹薦,除集賢校理。因參預(yù)蘇舜欽進奏院宴會,黜監(jiān)復州酒稅。久之,為開封府推官,出為兩浙、京東西轉(zhuǎn)運使。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入判度支審院。歷知制誥、兼直學士院,遷龍圖閣直學士、秘書監(jiān),知蔡、揚、亳州,江寧、應(yīng)天府。哲宗元祐元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八),年七十二。《東都事略》卷五三、《宋史》卷二八六有傳。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5—1071 【介紹】: 宋臨安人,字子飛。錢彥遠弟。由殿中丞策制科,轉(zhuǎn)太常博士。為呂夷簡所知,擢右正言。首劾范仲淹、富弼,二人皆罷。歷知數(shù)州府。神宗立,御史論其傾險儉薄,附賈昌朝、夏竦以陷正人,不宜冒居翰院,乃罷學士。久之,知永興軍。卒謚修懿。
全宋詩
錢明逸(一○一五~一○七一),字子飛,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以父蔭為殿中丞,策制科,擢右正言。擢知諫院,為翰林學士,加史館修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權(quán)知開封府(《開封府題名記碑》)。罷知蔡州。歷揚、青、鄆、曹州、應(yīng)天府。還,判流內(nèi)銓、知通進銀臺司。復出知成德軍、渭州、秦州。英宗治平初,復為翰林學士。神宗立,出知永興軍。熙寧四年卒,年五十七。謚修懿?!?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七、《東都事略》卷四八有傳。
全宋文·卷一○四六
錢明逸(一○一五——一○七一),字子飛,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易子,彥遠弟。由殿中丞策制科,轉(zhuǎn)太常博士,擢右正言。首劾范仲淹、富弼,二人皆罷。進同修起居注、知制誥,擢知諫院,為翰林學士。加史館修撰,知開封府。后罷為龍圖閣學士、知蔡州。皇祐四年,自揚州知青州,改鄆州。又歷知曹州、應(yīng)天府。還,判流內(nèi)銓、知通進銀臺司。復于嘉祐四年出知成德軍;五年,知渭州;八年,加端明殿學士、知秦州。治平初,復為翰林學士。神宗立,御史論其傾險憸薄,傾附賈昌朝、夏竦以陷正人,文辭淺繆,不宜冒居翰院,乃罷學士。熙寧元年,出知永興軍。四年卒,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曰修懿?!?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七《錢惟演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8—1089 【介紹】: 宋壽州人,字晦叔。呂公弼弟。仁宗時登進士第。英宗時知蔡州。神宗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初,知開封府,為御史中丞。反對行青苗法,言呂惠卿奸邪不可用,出知潁州。起知河陽,召還知審官院,尋同知樞密院事。哲宗元祐元年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與司馬光同輔政,廢除新法。三年,懇辭位,拜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卒謚正獻。
全宋詩
呂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壽州(今安徽鳳臺)人。仁宗時以父蔭補奉禮郎。舉進士,通判潁州。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知開封府。二年,為御史中丞,出知潁州。八年,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改知審官院,同知樞密院事。元豐五年(一○八二),除資政殿學士、定州安撫使。徙揚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四年卒,年七十二。謚正獻?!?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八八、《宋史》卷三三六有傳。今錄詩十八首。
全宋文·卷一○九二
呂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夷簡子,壽州(治今安徽壽縣)人。登進士第,召試館職,不就。通判潁州,與郡守歐陽修為講學友。判吏部南曹,除同文院檢討、同判太常寺,改天章閣待制兼侍讀。英宗親政,加龍圖閣直學士,出知蔡州。神宗立,召為翰林學士、知通進銀臺司。熙寧初,知開封府。二年為御史中丞。以與王安石意見不合,出知潁州、河陽。召還提舉中太一宮,遷翰林學士承旨,改端明殿學士,知審刑院,同知樞密院事。元豐五年乞去位,除資政殿學士、定州安撫使。徙揚州。哲宗即位,還朝為侍讀,拜尚書左丞、門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書左仆射兼中書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四年卒,年七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六有傳。
盧士宗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濰州昌樂人,字公彥。舉五經(jīng)科登第。歷審刑院詳議官、提點江西刑獄。仁宗時知審刑院、通進銀臺司。出知青州。英宗立,召對,論知人安民之要,勸帝守祖宗法。神宗熙寧初,以禮部侍郎致仕。以儒者長于刑名之學,在刑部審刑前后十數(shù)年,主于仁恕。卒年七十一。
全宋文·卷五五四
盧士宗(一○○○——一○七○),字公彥,濰州昌樂(今山東昌樂)人。舉五經(jīng),歷審刑院詳議、編冊刪定官,提點江西刑獄。仁宗授天章閣侍講,進待制,判流內(nèi)銓,擢龍圖閣直學士、知審刑院、通進銀臺司。英宗治平二年,以議仁宗神主祔廟事不合,出知青州,改忻州。熙寧初,以禮部侍郎致仕。熙寧三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士宗以儒者而長于刑名之學,故在刑部審刑,前后十數(shù)年。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二,《宋史》卷三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無為軍廬江人,字子山。馬亮子。舉進士。知登封縣。累官天章閣待制,知瀛、秦、亳、許、揚五州,糾察在京刑獄,知通進銀臺司,復知揚州。所至興利除害,時稱能吏。提舉崇禧觀卒。
全宋文·卷一三五七
馬仲甫,子子山,廬江(今安徽合肥)人,亮子。舉進士,知登封縣,通判趙州,知臺州,為度支判官。使淮南,拜天章閣待制、知瀛州、秦州。熙寧初,守亳、許、揚三州,糾察在京刑獄。知通進、銀臺司,復為揚州,提舉崇禧觀,卒。《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3—1140 【介紹】: 金宗室。太祖初為部落聯(lián)盟長時,奉使赴遼。還言遼可伐之狀,太祖始決意反遼。后從攻遼,歷寧江州等役,追獲遼天祚帝。后從完顏宗翰攻宋,屢有戰(zhàn)功。累官中書令,封蜀王。卒謚武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3 【介紹】: 金世宗子,初名石狗兒,本名銀術(shù)可。章宗時封鄭王。謀奪位,事泄被殺。謚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埏,字叔信,號銀峰,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孝宗乾、淳間,以承議郎通判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二四)。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以朝奉大夫知嚴州(《淳熙嚴州圖經(jīng)》卷一)。寧宗慶元四年(一一九八),除廣西提刑(《粵西金石略》卷一○)。嘉泰二年(一二○二),由湖北轉(zhuǎn)運使改知鄂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二)。開禧三年(一二○七),為廣東提刑,與宮觀(同上書七四之二五)。嘉定元年(一二○八),落職罷祠(同上書七四之二九)。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七二
張埏,饒州德興(今江西德興)人,根孫,燾次子。乾道初為右宣教郎、干辦行在諸司糧料院。歷通判建康府、知嚴州。淳熙七年知永州。著有《○陵志》十卷。見張揆撰《宋故致政參政大資張公墓碣》(《江西出土墓志選編》),《景定建康志》卷二四,《宋史》卷二○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傳為宋岳飛幼女。聞飛被害,抱銀瓶投井而死。一說飛幼女小字銀瓶。按岳珂《金陀粹編》所錄《忠武行實》,僅言飛女有安娘,無幼女,但宋末已有廟祀岳飛及銀瓶娘子之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紹興府馀姚人,字宗彝,別號銀塘生。少卓犖,文章書畫,無不精妙,尤長于詩。洪武間任長泰主簿。二十四年從明太祖游華山,獻《覽勝賦》。二十五年乞歸東屯,開軒松林中,因又自號萬松老人。卒年八十。有集。
滄海遺珠
字宗彝,紹興人。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宗彝,馀姚人。洪武中舉人才累官長泰主簿以獻詩擢吏部考功司主事謫居滇南有鳳臺貴竹東屯南游諸槁
明詩紀事·甲簽·卷十九
彝字宗彝,馀姚人,僑寓普安。洪武中以人才舉,為沔陽倉副使。遷都察院司獄,調(diào)長泰主簿,以獻詩擢吏部主事。有《鳳臺》、《貴竹》、《東屯》、《南游》諸稿。 莫友芝《黔詩紀略》:宗彝馀姚人,晚居普安衛(wèi)。自少卓犖擅詩名,工書畫。洪武間,官長泰簿,子顯被誣,死刑部獄,孫志編戍普安。宗彝棄官,諧闕自陳。以獻詩擢吏部考功司主事。二十四年,從駕幸華山,獻《欖勝賦》稱旨。明年,請老,乞就養(yǎng)孫戍所,遂終焉。衛(wèi)東屯多松,開萬松軒以居,自號萬松老人。又于衛(wèi)西北結(jié)亭曰天風。年八十乃卒。高郵沈勖銘其墓曰:「才行兼?zhèn)?,身與名全。雄詞藻翰,蛟舞鳳騫。耋耄而康,孰不曰詩之仙?峨峨佳城,觀者仰止。詎云殊鄉(xiāng)?于光萬里?!?田按:吾黔普安衛(wèi)明初隸云南。沐景颙《滄海遺珠》錄謫宦云南及寓公詩,宗彝與焉。宗彝以孫志編戍普安,就養(yǎng)孫所。竹《詩綜》云「謫居滇南」,非其實矣?!督B興志》稱:「宗彝別號銀塘生,乘牛出入四明洞天,遇風景林壑之美,即箕踞長嘯狀其草木水石,題詩于上,墨光動蕩,可謂韻士?!埂顿F竹》、《東屯》二集,皆寓黔吟稿也。吾黔寓公之以風雅擅名者,當以宗彝為開先矣。
賀銀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0 【介紹】: 明臺州府黃巖人。洪武間舉人。由桃源縣學教諭升宛平知縣。燕王朱棣起兵,率縣吏民供給糧餉。永樂二年升通政司右參議,歷工部右侍郎,坐事降主事,籍沒家產(chǎn)豐厚。官至通政使。
馮銀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馮銀(1427年—?),字純端,浙江臺州府臨??h人。進士出身。浙江鄉(xiāng)試第一百三十九名。天順元年(1457年)丁丑科會試第八千七百三十四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九十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