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66,分25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部長
郡牧
小朝廷
民牧
送吏
邊鎮(zhèn)
秘書監(jiān)
曲長
佐吏
方侯
騎長
箋記
出刺
方牧
藩岳
《國語辭典》:部長(部長)  拼音:bù zhǎng
中央政府管理各部的最高長官。如:「教育部部長」。
《漢語大詞典》:郡牧
郡守??さ男姓L官。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黃頗》:“ 頗 , 宜春 人,與 肇 ( 盧肇 )同鄉(xiāng), 頗 富而 肇 貧,同日遵路赴舉??つ琉T 頗 離亭, 肇 駐蹇十里以俟?!?/div>
《國語辭典》:小朝廷  拼音:xiǎo cháo tíng
1.規(guī)模、權(quán)勢同于朝廷的地方官署?!缎绿茣?。卷一六五。鄭馀慶傳》:「京師士人比太原為小朝廷,言得才多也。」《宋史。卷四七○。佞倖傳。朱勔傳》:「然寇平,勔復得志,聲焰熏灼。邪人穢夫,候門奴事,自直秘閣至殿學士,如欲可得,不附者旋踵罷去,時謂東南小朝廷?!?br />2.偏安一隅,為人附庸的政權(quán)。宋。胡銓〈上高宗封事〉:「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耳,寧能處小朝廷求活耶!」
《國語辭典》:民牧  拼音:mín mù
治理百姓的君王或官吏。《陳書。卷三。世祖本紀》:「朕自居民牧之重,托在王公之上,顧其寡昧,郁于治道?!?/div>
《漢語大詞典》:送吏
(1).指為離任長官送行的屬吏。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終以致敗” 裴松之 注引《世語》:“母以 經(jīng) 典兵馬而擅去,對送吏杖 經(jīng) 五十?!?唐 王貞白 《送馬明府歸山》詩:“送吏各獻酒,羣兒自擔書?!?br />(2).指押送人犯的吏卒。后漢書·第五種傳:“於是 斌 將俠客晨夜追 種 ,及之於 太原 ,遮險格殺送吏,因下馬與 種 , 斌 自步從?!?/div>
《漢語大詞典》:邊鎮(zhèn)(邊鎮(zhèn))
(1).邊境地區(qū)的要塞重鎮(zhèn)。魏書·高祖紀上:“又詔流迸之民,皆令還本,違者配徙邊鎮(zhèn)。” 唐 張說 《幽州新歲作》詩:“邊鎮(zhèn)戍歌連夜動,京城燎火徹明開?!?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jié):“猛將精兵卻聚集在邊鎮(zhèn)上,內(nèi)外失去平衡,危險的局面是顯而易見的?!?br />(2).指鎮(zhèn)守邊地的軍事長官。宋書·張暢傳:“且城守備防,邊鎮(zhèn)之常,但悅以使之,故勞而無怨耳?!?span id="lfxfjrl" class="book">《魏書·叔孫建傳》:“會彼邊鎮(zhèn)棄守而去,故 晉 前軍得以西進,非敢憑陵 魏 境。” 清 姚鼐 《〈西魏書〉序》:“當 拓跋氏 之衰,朝廷失政而邊鎮(zhèn)橫,武夫暴興而國柄移?!?/div>
《國語辭典》:秘書監(jiān)(祕書監(jiān))  拼音:mì shū jiàn
職官名。東漢桓帝時設立,掌理歷代圖書。梁、隋、唐、宋時,為秘書省之長官。
《漢語大詞典》:曲長(曲長)
古代軍隊編制,部下有曲,曲的長官為曲長。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於是以 亮 為右將軍”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蜀 諸葛亮 上言:“自臣到 漢中 ,中間期年耳,然喪 趙云 、 陽羣 …… 鄧銅 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
《漢語大詞典》:佐吏
(1).指古代地方長官的僚屬。晉書·王濬傳:“ 邈 乃大會佐吏?!?span id="l1ltdlx" class="book">《南史·宋武帝紀上》:“義軍初剋京城, 脩 司馬 刁弘 率文武佐吏來赴?!?span id="xpxt7bf"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八年》:“ 沖 對佐吏嘆曰:‘ 謝安石 有廟堂之量!’” 胡三省 注:“諸藩府參佐為佐吏?!?br />(2).即佐史。后漢書·城陽恭王劉祉傳:“詔 零陵郡 奉祠 節(jié)侯 、 戴侯 廟,以四時及臘歲五祠焉。置嗇夫、佐吏各一人。” 王先謙 集解引 劉攽 云:“案《后漢志》:縣小吏有嗇夫,有佐史,則此吏字當作史也?!?朱起鳳 《辭通》“佐史、佐吏、佑吏”條按:“史、吏古通用。”
《漢語大詞典》:方侯
古指邦國之君。亦借指地方長官。 漢 揚雄 《司空箴》:“綱以羣牧,綴以方侯?!?宋 范仲淹 《讓觀察使第一表》:“古之方侯獲其厚祿,養(yǎng)敢死之士,以備寇患?!?元 范梈 《贈方永叔往教重慶路》:“方侯天機深,大雅託遺音?!?/div>
分類:邦國長官
《漢語大詞典》:騎長(騎長)
騎兵長官之一。漢書·靳歙傳:“所將卒斬車司馬、候各四人,騎長十二人。”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騎之長?!?/div>
分類:騎兵長官
《漢語大詞典》:箋記(箋記,牋記)
古代文體名。給長官的書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 孝景 諱 啟 ,故兩 漢 無稱,至 魏國 箋記,始云啟聞?!?br />牋記:古代文體之一。給長官的書啟。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蜀郡太守潁川劉勝》:“太僕 杜密 周甫 亦去 北海 相在家,每至郡縣,多所陳説,牋記括(托)屬。”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 規(guī) ﹞所著賦、銘、碑、讚、禱文、弔、章表、教令、書、檄、牋記,凡二十七篇?!?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原牋記之為式,既上窺乎表,亦下睨乎書……清美以惠其才,彪蔚以文其響,蓋牋記之分也?!?宋 曾鞏 《與定州韓相公啟》:“始敢脩牋記參候之禮,庶幾將心誠飢渴之勤,載省孤蒙,實為幸會?!?
《漢語大詞典》:出刺
出任州府長官。 唐 顧云 《上池州衛(wèi)郎中啟》:“寧知出刺之邦,又是維桑之地。” 宋 王安石 《太常少卿分司南京沈公墓志銘》:“居頃之,出刺 潤州 ,又刺 泉州 ?!?宋 沈遼 《彭城太尉詩序》:“及西遷,出刺 華州 ,踰貳拾年乃驗,官至神武統(tǒng)軍,贈太師。”
《國語辭典》:方牧  拼音:fāng mù
方伯、州牧的并稱,為統(tǒng)治一方的軍政長官?!稌x書。卷四二。列傳。王?!罚骸副菹麓植斐贾蘅?,而識其欲自效之誠,是以授臣以方牧之任,委臣以征討之事。」南朝梁。范云贈張徐州謖〉詩:「疑是徐方牧,既是復疑非?!?/div>
《漢語大詞典》:藩岳(藩嶽)
亦作“ 藩岳 ”。
(1).指諸侯或總領(lǐng)一方的地方長官。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藩岳作鎮(zhèn),輔我京室?!?span id="btl5jhf" class="book">《魏書·元脩義傳》:“ 靈太后 詔曰:‘收葬之恩,事由上旨,藩岳何得越職干陳!’”舊唐書·崔珙傳:“ 崔氏 咸通 乾符 間,昆仲子弟紆組拖紳,歷臺閣,踐藩岳者二十餘人。”
(2).指邊防重鎮(zhèn)。 南朝 梁簡文帝 《戎昭將軍劉顯墓銘》:“內(nèi)參禁中,外相藩岳。”北史·李崇傳:“吾受國重恩,忝守藩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