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獨行(獨行)  拼音:dú xíng
1.獨自一人行走?!对娊?jīng)。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唐。盧綸 秋晚山中別業(yè)詩:「樹老野泉清,幽人好獨行。」
2.固執(zhí)己意以行事。如:「獨斷獨行」、「他做事向來一意獨行,不接受別人意見。」
《國語辭典》:獨行(獨行)  拼音:dú xìng
志節(jié)高尚,不隨俗浮沉。《漢書。卷六。武帝紀》:「諭三老弟以為民師,舉獨行之君子,徵詣行在所?!埂稌x書。卷五六。列傳。孫楚》:「舉獨行君子可惇風厲俗者?!?/div>
《漢語大詞典》:屏障
保護,遮蔽。 明 朱有燉 《風月牡丹仙》第三折:“從今俺皆尊讓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圍屏障奉侍他也?!?楊朔 《洗兵馬》卷上一:“山頭上長滿赤松、杉松、落葉松,莽莽蒼蒼的,是屏障 南朝鮮 的一道險要門戶。”
《國語辭典》:建瓴  拼音:jiàn líng
1.建,傾、倒。通「瀽」。瓴,盛水的瓶子。「建瓴」指把瓶中的水往下傾倒。語本《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古狍S《集解》注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翻瓴水,言其向下之勢易也。」形容居高臨下,勢不可擋?!吨軙?。卷三一。列傳。韋孝寬》:「竊以大周土宇,跨據(jù)關、河,蓄席卷之威,持建瓴之勢?!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2416' target='_blank'>顏師古 等慈寺碑:「于是親總元戎,授茲戚鉞,建瓴東下,將一車書,北據(jù)崇芒,南屯伊闕,云羅既布,指期滌蕩?!?br />2.水流傾瀉而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卷一下。后游雁宕日記》:「水從石后建瓴下注,匯潭漾碧,翛然沁人?!骨?。陳康祺《郎潛紀聞。四筆。卷七。百齡治河》:「塞外大雪封山,來歲春融建瓴而下,施工愈難,合龍宜速?!?br />3.喻指快速流失。唐。杜牧分司東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劉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韻〉:「寒暑逾流電,光陰甚建瓴。」明。楊寅秋〈答林元東憲副〉:「成事難于登天,敗事易于建瓴?!?/div>
《國語辭典》:禁衛(wèi)(禁衛(wèi))  拼音:jìn wèi
皇宮的警備防衛(wèi)?!稌x書。卷六。元帝紀》:「其夜月正明,而禁衛(wèi)嚴警,帝無由得去,甚窘迫?!?/div>
《國語辭典》:燎原  拼音:liào yuán
火燒原野。比喻禍亂勢強,難以阻遏?!稌x書。卷七一。列傳。孫惠》:「猛獸吞狐,泰山壓卵,因風燎原,未足方也?!?/div>
《國語辭典》:阻隔  拼音:zǔ gé
阻礙、隔絕?!段簳?。卷三五。崔浩傳》:「云中、平城則有危殆之慮,阻隔恒代千里之險?!埂端疂G傳》第二八回:「小弟久聞兄長大名,如雷灌耳,只恨云程阻隔,不能勾相見?!?/div>
《漢語大詞典》:迎刃
迎向刀鋒。喻不可阻擋之勢。 唐 李華 《河南府參軍廳壁記》:“如川決防,如竹迎刃?!?明 瞿式耜 《馬進忠大捷疏》:“今冬先克 武岡 ,使我恢 永 取 寶 之兵,皆有迎刃破竹之勢?!?/div>
《漢語大詞典》:橫塞
(1).充塞,充滿。呂氏春秋·適音:“夫音亦有適。太鉅則志蕩,以蕩聽鉅,則耳不容,不容則橫塞,橫塞則振?!?許維遹 集釋引 王念孫 曰:“橫猶充也?!?span id="r9dhr97" class="book">《隋書·許善心傳》:“橫塞宇宙,旁凝 射 汾 , 軒 物重造, 姚 風再薰。”
(2).堵塞,阻擋。 清 侯方域 《顏真卿論》:“ 河北 二十四郡無復忠臣,獨有一 魯公 奮袂而起,椎牛歃血,號召連結,以橫塞賊衝,是其聲望豈渺小哉!”
《漢語大詞典》:障海
(1).阻擋水流入海。比喻人力勝天。 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詮次》詩之一:“障海使西流,揮日還於東?!?br />(2).佛教語。猶業(yè)海,生死海。《敦煌變文匯錄·維摩詰經(jīng)菩薩品變文(乙)》:“我以超於生死,不住愛河,向出塵勞,拋居障海?!?br />(3).瘴荒之地。障,通“ 瘴 ”。語本 唐 韓愈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明 王錂《尋親記·遙奠》:“風瀟瀟,雨漠漠?;觑w障海頭,骨冷蠻山角?!?/div>
《國語辭典》:阻礙(阻礙)  拼音:zǔ ài
阻擋、妨礙?!端问?。卷九四。河渠志四》:「金水河透水槽阻礙上下汴舟,宜廢撤?!埂度龂萘x》第一一六回:「此皆崎嶇山險之地,當令軍填平道路,修理橋梁,鑿山破石,勿使阻礙?!?/div>
《國語辭典》:沒遮攔(沒遮攔)  拼音:méi zhē lán
沒有阻攔。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兒家口沒遮攔,一味的將言語摧殘。」
《漢語大詞典》:遮列
亦作“ 遮迾 ”。亦作“ 遮迣 ”。亦作“ 遮厲 ”。
(1).列隊遮攔。漢書·鮑宣傳:“凡民有七亡……部落鼓鳴,男女遮迣,六亡也?!?顏師古 注:“ 晉灼 曰:‘迣,古列字也?!月勮豕闹曇詾橛斜I賊,皆當遮列而追捕?!?漢 馬融 《圍棋賦》:“先據(jù)四道兮保角依旁,緣邊遮列兮往往相望?!?span id="7jd7btj" class="book">《后漢書·輿服志上》:“諸侯王法駕,官屬傅相以下,皆備鹵簿,似京都官騎,張弓帶鞬,遮迾出入稱促。”《三國志·魏志·王朗傳》:“夫帝王之居,外則飾周衛(wèi),內(nèi)則重禁門,將行則設兵而后出幄,稱警而后踐墀,張弧而后登輿,清道而后奉引,遮列而后轉轂,靜室而后息駕,皆所以顯至尊,務戒慎,垂法教也?!?span id="fxxh9hl" class="book">《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進迫遮迾,卻屬輦輅?!?李善 注引 服虔 《通俗文》:“天子出,虎賁伺非常,謂之遮迾。”一本作“ 遮列 ”。周禮·夏官·大司馬“遂以蒐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圍禁” 唐 賈公彥 疏:“按《山虞》皆云,使地之民守其厲禁,謂遮厲之禁,不得非時入也?!?明 王祎 《卮辭》卷一:“民有七亡……部落團結,男女遮迣,六亡也?!?清 唐孫華 《葉忠節(jié)公挽詩》:“賊黨服清名,羅拜爭遮迾?!?br />(2).引申為阻擋,排斥。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獨能説一經(jīng)者,不在此列,諒由學官弟子,曹偶講習,須以發(fā)策決科,其所撰箸,猶今經(jīng)義而已,是故遮列使不得與也?!?/div>
《漢語大詞典》:格沮
阻止,阻擋。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四年:“壯哉!兵決出,格沮者斬!” 宋 蘇軾 《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行下狀》:“右臣今年六月九日輒具朝廷至仁,寬貸宿逋,已行之命,為有司格沮,使王澤不得下流者四事?!?/div>
分類:阻止阻擋
《國語辭典》:梗阻  拼音:gěng zǔ
阻擋、斷絕。清。梁章鉅《歸田瑱記。卷一。丙午丁未》:「然時已梗阻,廈門值林爽文之變,留滯年馀,始得歸里?!?/div>
《漢語大詞典》:魚籪(魚籪)
插在水里,阻擋魚類,以便捕捉的竹柵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