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五種阿那含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與五種不還同。(參見:不還)
【三藏法數(shù)】
(出涅槃經(jīng))
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又云不還。謂不還來欲界受生,即第三果也。以其根有利鈍,行有勤怠,于證阿羅漢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為五也。(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xué),又云無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陰,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識(shí)身也。梵語般涅槃,華言滅度。謂此阿那含從欲界沒,生色界時(shí),于色界中有身,便斷上地馀惑,證阿羅漢,得般涅槃也。(上地,即無色界也。)
〔二、生般涅槃〕,生者,于色界受生也。謂此阿那含于欲界得第三果已,從欲界沒,生于色界,便斷上地馀惑,得阿羅漢,入般涅槃也。
〔三、有行般涅槃〕,有行,即加功用行也。謂此阿那含于欲界得第三果已,從欲界沒,生于色界,不能速疾趣涅槃果,更經(jīng)多時(shí)勤修加行,方斷上地馀惑,得阿羅漢,入般涅槃也。
〔四、無行般涅槃〕,無行即不加功行也。謂此阿那含于欲界得第三果已,從欲界沒,生于色界,更經(jīng)多時(shí),不能加功用行,懈怠慢縱,任運(yùn)經(jīng)久,方斷上地馀惑,得阿羅漢,入般涅槃也。
〔五、上流般涅槃〕,上即無色界,流即流行。謂此阿那含,從欲界沒,生于色界,不能便證涅槃,要須流行色界馀天之中,次第生已,方斷上地馀惑,得阿羅漢,入般涅槃也。(馀天,即色界初禪后,二禪、三禪、四禪天也。)
阿那含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Ana%ga%min,譯曰不還。不來。斷盡欲界煩惱之圣者名。此圣者未來當(dāng)生于色界無色界,不再生欲界,故曰不還。大乘義章十一曰:「阿那含者,此名不還。小乘法中,更不還欲界受身,名阿那含。」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聲聞乘四果中的第三果名,華譯為不還,或是不來,是斷盡欲界的煩惱的圣人的通稱。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來當(dāng)生于色界無色界,不再來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還。
阿那含果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得阿那含果報(bào)之位名。無量壽經(jīng)下曰:「二十二億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貝阿那含條。
【三藏法數(shù)】
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即第三果也。謂此人斷欲界后三品思惑盡,更不來欲界受生,故名不來。
阿那含向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向阿那含果修行之位名。為四向中之第三向。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小乘四向中的第三向。(參見:四向)
【三藏法數(shù)】
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謂此人將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稱為果,但稱為向,言其從此向第三果也。
四向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須陀洹向,舊譯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譯為預(yù)流向。為斷見道十五心間三界見惑之位。是為向須陀洹果之因位,故曰向。二斯陀含向,譯曰一來。因之新就譯名謂之一來向。為斷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之位。向義同前。三阿那含向,舊譯曰不來,新云不還向。為斷欲界九品修惑中后三品之位。向義同前。四阿羅漢向,譯曰不生,新舊皆就梵名謂之阿羅漢向。為斷色界無色界一切修惑之位。(參見:子果)
【佛學(xué)常見辭匯】
須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羅漢向。向是正向其果位邁進(jìn)的意思。(參見:四向四果)
【三藏法數(shù)】
(出成實(shí)論并法華玄義)
〔一、須陀洹向〕,梵語須陀洹,華言入流,謂此人將入須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稱為果,但稱為向,言其從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語斯陀含,華言一來,謂此人將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稱為果,但稱為向,言其從此向第二果也。
〔三、阿那含向〕,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謂此人將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稱為果,但稱為向,言其從此向第三果也。
〔四、阿羅漢向〕,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xué),謂此人將入阿羅漢道,未至本位,不稱為果,但稱為向,言其從此向第四果也。
佛說呵雕阿那含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東晉曇無蘭譯,說佛印可呵雕阿那鋡之德行及說法者。
呵雕阿那含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東晉曇無蘭譯。佛贊呵雕優(yōu)婆塞八事。
十地得受職,是阿那含果
【三藏法數(shù)】
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謂菩薩于第十佛地中,而得受如來職,猶如別、圓二教等覺之位,因借聲聞第三果以區(qū)別之,故云是阿那含果。
阿那含塔
【三藏法數(shù)】
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謂斷欲界惑盡,不來欲界受生,故名不來。以其應(yīng)受人天供養(yǎng),為世福田,是故滅后,應(yīng)當(dāng)起塔供養(yǎng)。
照鏡三昧,破阿那含天有
【三藏法數(shù)】
梵語阿那含,華言不還。即第三果,生于色界之天也。謂菩薩修戒定慧,證于照鏡三昧。以此天雖得無漏凈色,但是果報(bào)之凈,未獲究盡色空,故以此三昧,令其破彼報(bào)凈之色,究竟真空之理,亦得證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