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正樂(正樂)
(1).謂厘正樂音。史記·樂書序:“自 仲尼 不能與 齊 優(yōu)遂容於 魯 ,雖退正樂以誘世,作五章以刺時,猶莫之化?!?三國 魏 阮籍 《樂論》:“夫正樂者,所以屏淫聲也。故樂廢則淫聲作?!?清 范家相 詩瀋·正樂正詩:“正樂之條目最多:有正其僭者,如宮縣不應(yīng)用於諸侯舞佾歌雍是也;有正有司之失傳者,如大武之聲謡及商是也;也有正其節(jié)奏之紊者,如翕純皦繹之條理是也?!?br />(2).謂雅正的音樂。 唐 崔日用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yīng)制》:“咸英調(diào)正樂,香梵徧秋空?!?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升歌笙間合樂:“燕居之清廟,升歌之正樂也?!?/div>
《漢語大詞典》:雅制(雅製)
(1).典范的體格法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體性:“故童子雕琢,必先雅製,沿根討葉,思轉(zhuǎn)自圓。” 唐 竇牟 《奉使至邢州贈李八使君》詩:“禮飾華纓重,才牽雅製餘?!?明 宋濂 《送許存禮赴北平教授任序》:“繼前古之芳音,首群英之雅製云爾。” 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丙籤·吳寬》:“ 匏翁 詩,體擅臺閣之華,氣含川澤之秀,沖情逸致,雅製清裁。”
(2).泛指雅正的式樣。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卷一:“ 開元 以來,文官仕任(伍)多以紫皁官絁為頭巾、平頭子,相效為雅製。”
指典章制度。晉書·輿服志:“雅制弘多,式遵遺范,賓人異憲,師行殊則。”
《國語辭典》:雅重  拼音:yǎ zhòng
文雅而穩(wěn)重?!都t樓夢》第五七回:「且岫煙為人雅重,──迎春是個有氣的死人,連他自己尚未照管齊全,如何能照管到他身上?」
《漢語大詞典》:雅麗(雅麗)
(1).高雅優(yōu)美;雅正華麗。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經(jīng)緯是綜,雅麗是分?!?span id="jus0gss" class="book">《北史·李順傳》:“ 希遠 弟 希宗 ,字 景玄 。性寬和,儀貌雅麗,有才學?!?宋 蘇軾 《乞擢用程遵彥狀》:“學問該洽,文詞雅麗?!?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我們終于恍然 秦淮河 的船可以雅麗過于他處,而有奇異的吸引力的,實在是許多歷史的影象使然了。”
(2).指高雅優(yōu)美的事物。 唐 顏真卿 《刻清遠道士詩因而繼作》詩:“客有神仙者,於茲雅麗陳。”
《漢語大詞典》:雅論(雅論)
猶高論,雅正之論。亦用為敬詞。 晉 葛洪 抱樸子·對俗:“若如雅論,宜不驗也。今試其小者,莫不効焉?!?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書》:“此乃形神俱盡之證,恐非雅論所應(yīng)明言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直取其清談雅論,剖玄析微。”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詩:“故人持雅論,絶塞豁窮愁?!?/div>
《漢語大詞典》:雅似
雅正,符合法度。似,助詞,無義。荀子·賦:“性不得則若禽獸,性得之則甚雅似者與?” 梁啟雄 釋引 劉師培 曰:“似訓為象,説文又訓為若,廣雅故似為語詞,與‘如’‘若’同觀。雅似猶言雅如也,特易如為似以葉韻耳?!?/div>
《國語辭典》:中音  拼音:zhòng yīn
合乎音節(jié)、韻律?!肚f子。養(yǎng)生主》:「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埂痘茨献印镎摗罚骸钙┆q師曠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無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div>
《漢語大詞典》:雅誥(雅誥)
雅正的文告、訓誡。《書序》:“至于 夏 、 商 、 周 之書,雖設(shè)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 孔穎達 疏:“至于 夏 、 商 、 周 三代之書,雖復當時所設(shè)之教,與皇及帝墳典之等不相倫類,要其言皆是雅正辭誥,有深奧之義,其所歸趣,與墳、典一揆。”晉書·儒林傳贊:“雅誥弗論,微言復顯。” 唐 杜甫 《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之四:“足食足兵,先哲雅誥,蓋有兵無食,是謂棄之?!?/div>
《漢語大詞典》:和雅
(1).溫和文雅。宋書·殷琰傳:“ 琰 性和雅靜素,寡嗜欲?!?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 賀知章 ,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先生(指 鄒泰和 )戊戌翰林,和雅謙謹。” 郭沫若 《卷耳集·〈召南·野有死麕〉》:“你規(guī)矩些,你和雅些,不要拉我的手巾呀!”
(2).謂樂曲的聲調(diào)和諧雅正。 北齊 盧思道 《遼陽山寺愿文》:“洞穴條風,生和雅之曲;圓珠積水,流清妙之音?!?span id="c5mpi00" class="book">《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九年》:“及奏《黃鐘》之調(diào),帝曰:‘滔滔和雅,甚與我心會?!?br />(3).指詩詞的風格和平雅正。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三:“ 丁飛濤 亦工為艷詞,較 周冰持 為和雅。” 采疇 《〈謝亦囂詩集〉序》:“ 亦囂 性情閒雅……故其為詩,沖淡和雅。”
《漢語大詞典》:雅聲(雅聲)
雅正之樂。荀子·正制:“聲則凡非雅聲者舉廢,色則凡非舊文者舉息,械用則凡非舊器者舉毀?!?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87590' target='_blank'>《漢書·禮樂志》:“五音六律,依韋饗昭,雜變并會,雅聲遠姚。” 唐 皎然 《觀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軋箏歌》:“淫聲已闋雅聲來,游魚噞喁鶴裴回?!?清 夏燮 《〈中西紀事〉后序》:“流彘而雅聲變,哀 郢 而騷體興?!?/div>
分類:雅正
《國語辭典》:詳雅(詳雅)  拼音:xiáng yǎ
莊重且溫雅?!稌x書。卷四三。王戎傳》:「神情明秀,風姿詳雅?!埂端螘>硭牧?。張邵傳》:「音韻詳雅,魏人美之。」
《漢語大詞典》:典正
典雅正規(guī)。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吾家世文章,甚為典正,不從流俗。”周書·沈君游傳:“﹝ 君游 ﹞弟 君公 ,有干局,美風儀,文章典正,特為 巋 所重。” 宋 曾鞏 《辭中書舍人狀》:“ 漢 興,雖不能比跡三代致治之隆,而誥令下者,典正謹嚴,尚為近古。”
《漢語大詞典》:雅思
雅正的才思。 三國 吳 韋昭 《〈國語解〉敘》:“其明識高遠,雅思未盡。”新唐書·王涯傳:“ 涯 文有雅思, 永貞 、 元和 間,訓誥溫麗,多所稾定?!?/div>
分類:雅正才思
《漢語大詞典》:琴德
謂琴音所表現(xiàn)的雅正之德。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愔愔琴德,不可測也。”宋史·樂志十七:“眾器之中,琴德最優(yōu)。《白虎通》曰:‘琴者,禁止於邪,以正人心也?!吮姌方詾榍僦兼??!?清 錢謙益 《客途有懷吳中故人文狀元文起》詩:“堦前警鶴諳琴德,竹里遷鶯和友聲?!?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曼云先兄家傳:“自以生性卞急,欲托琴德,以自養(yǎng)其天?!?/div>
分類:琴音雅正
《漢語大詞典》:雅訓(雅訓)
(1).雅正的教訓。 漢 劉歆 《與揚雄書從取〈方言〉》:“ 歆 雖不遘過庭,亦克識先君雅訓?!?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燕丹子》卷上:“ 丹 不肖,生於僻陋之國,長於不毛之地,未嘗得覩君子雅訓、達人之道也。” 唐 馬總 意林·正部:“言成雅訓,辭作典謨?!?br />(2).正確的訓釋。 清 曾國藩 《復李眉生書》:“即就《通鑑》異詁之字偶一鈔記……久之,多識雅訓,不特譬喻虛實二門可通,即其他各門亦可觸類旁通而貫徹矣?!?br />(3).典雅純正。 明 方孝孺 《題胡仲申先生撰〈韓復陽墓銘〉后》:“然其操履高介,文章雅訓,當世之士多自謂不能及之?!?/div>